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我的父亲是刘裕 > 第27章石头城中(求收藏和追读)

第27章石头城中(求收藏和追读)

    姚氏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害怕这魏国的“去母存子”的变态的立储制度。

    只要她不生下孩子,她姚氏还是能够多活几年。

    她要是不做些手段,一旦诞下嫡子,以拓跋嗣对自己的宠爱,定会被立为太子。

    姚氏其实想错了,就算她不喝避子汤,拓跋嗣也根本就不会让她诞下拥有秦国和魏国两国血脉的孩子。

    其实不管是鲜卑的魏国、还是羌族的秦国,都不会让国家交给一个血统不纯正的皇子。

    虽然最后拓跋嗣驾崩后是由长子拓跋焘继承皇位,其母乃是汉人。

    也只不过是无奈之举,谁他拓跋嗣英年早逝,最为年长的儿子只有拓跋焘。

    说起来这“去母存子”的立储制度,还是拓跋嗣的父皇魏国的开国皇帝拓跋珪跟汉武帝学的。

    就是怕继位皇帝拓跋嗣年幼,被母族势力掌控朝堂,让继位皇帝成为其手中的提线傀儡。

    到时候这魏国就不是他鲜卑拓跋氏的魏国了。

    ......

    晋国,都城建康。

    在彭城的太尉刘裕接到洛阳收复的捷报的第三天,也就是十月三十日,十月的最后一天。

    都城建康也得到了王镇恶和檀道济的先锋军收复洛阳的大捷。

    当此捷报送至皇宫朝堂,朝廷诸公无不对着高坐在上首龙椅上的傻皇帝司马德宗恭贺。

    一旁的是监国琅琊王司马德文,皇帝司马德宗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自家哥哥虽是痴傻,不辩饥寒,但是对自己这个弟弟最为信任。

    只是如今太尉刘裕已经掌控了大部分朝堂之臣,他司马德文即使是贵为琅琊王,也没有办法。

    毕竟他手里没有兵权,无能为力,守卫皇宫的将领都是他刘裕的心腹之人,就是这皇宫大内,都是遍布太尉刘裕的耳目。

    只要他们这些忠于司马家的人一有异动,立刻就会传到作为太尉刘裕在朝堂上的代言人的刘穆之的耳朵里。

    虽然刘穆之拿他们兄弟两没办法,但是那些同党可能就看不见第二天的太阳了。

    他不管是为了司马家的半壁江山,还是为了自己还有跟随自己的那些忠心之人,他都不会在此刻做出不合时宜的事。

    司马德文代表皇帝哥哥接受了群臣的恭贺:

    “诸位爱卿平礼!”

    司马德文话音刚落,刘穆之就站出来说道:

    “陛下、监国,如今旧京洛阳被太尉收复,是时候派人前往洛阳修谒五陵(五陵是指晋宣帝的高平陵、晋景帝的峻平陵、晋文帝的崇阳陵、晋武帝的峻阳陵和晋惠帝的太阳陵。)。”

    刘穆之一出声,随后刘裕一派的人就起声附和。

    司马德文只好说道:

    “不知,刘百揆有何建议?”

    “回禀陛下和监国,臣建议此次前往洛阳修谒五陵的人选理应在朝中重臣里挑选。”

    司马德文听了刘穆之的话,忍不住就想:

    “本王看你,刘穆之最是适合不过了!”

    司马德文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他万万不会将此想法说出口,于是问道:

    “刘百揆,您作为文官之首,又负责筹措北伐大军粮草,朝廷断断是离不开的,不知您有何合适人选,陛下和本王定会首肯!”

    “启禀陛下、监国,由王司空(王恢之)担任谒陵使最为合适不过!”

    刘穆之也不跟司马德文卖关子,直接就把心中早就想好的人选说了出来。

    王恢之,是高密人,也是忠心于司马家的朝中重臣,借此次修谒洛阳五陵的事将王恢之支使出建康这个权利中心,斩断司马家在朝廷中的一个臂膀。

    司马德文眼睛不由地看向了当事人司空王恢之。

    当事人王恢之无奈地叹了口气,出列道:

    “老臣愿意做这谒陵使,前往洛阳修谒五陵!”

    王恢之他不答应又能怎么办,现如今人家刘穆之都已经单刀直入,直接点名让自己去。

    自己若是百般推诿,定要治自己一个大不敬之罪,可能要连累自己的家人甚至是族人。

    司马德文无奈只好点头答应:

    “既然王司空愿意前往,那本王和陛下就替先祖谢过王司空!”

    晋国以孝治天下,修谒五陵,乃是天经地义,他司马德文就算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确定了谒陵使的人选,就是一些常规的朝议,比如哪个官员贪污撤职查办等等。

    最后就是下诏普天同庆,旧京收复这份举国振奋的大事件。

    很快,洛阳被收复的消息在建康城里到处疯传,建康城里的百姓都纷纷跑到大街上高兴地呼喊:

    “旧京收复了,太尉神勇!”

    “太尉神勇,北府军无敌!”......

    很多百姓都是只知道太尉刘裕,而不知住在皇宫里的皇帝司马德宗!

    说来也是刘裕手底下的人,搞宣传还是有一手的。

    ......

    朝会散了以后,刘穆之心情愉快,同样还有他的副手徐羡之也是心情大好。

    出了宫门的两人乘着同一架牛车回了刘穆之的府上。

    “恭喜道贺兄,为明公除去一大心腹之患!”

    徐羡之上了马车就高兴地恭贺刘穆之道。

    刘穆之往里面挪了挪,好在马车空间大,容纳刘穆之和徐羡之两人绰绰有余。

    刘穆之大腹便便,整个人显得憨态可掬,也就谦虚地道:

    “祖宁过奖了,派王恢之前往洛阳修谒五陵,是明公出征前交代的事,我只是按照明公之意办事,无需得祖宁的恭贺!”

    “道和兄,所言极是,今天能有此大好局面,都是明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是祖宁孟浪了!”

    徐羡之眼含对刘穆之佩服之意说道。

    刘穆之对此也就一笑而过。

    随后两人又谈起了公务,主要是北伐大军的粮草问题。

    朝堂上的事,就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不能让北伐大军的粮草出现任何纰漏。

    毕竟刘裕给刘穆之来信,大致的意思就是过两个月,次年的正月出头他刘裕就要带领八万北府军主力,乘舟前往洛阳,跟王镇恶和檀道济他们的先锋军汇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