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见闻辑 > 写在本作之前,也是稍微介绍一下弘光政权

写在本作之前,也是稍微介绍一下弘光政权

    南明这段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太过冷门,笔者写作的初衷除了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外,也有想用自己微薄的能力介绍清楚南明朝代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脆弱不经风。为什么抗战的时候都提到了不复南明旧事这一情况的。

    用刻板印象来形容的话就是马士英窃取权柄,弘光朝廷文恬武嬉,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阉党”祸害朝政,南中三贤相纷纷去国朝纲不正,多铎南下江北四镇全部投降溃散等等。。

    这里描述的情况有符实的,当然也有部分是为了简略表达才草草得出的结论。笔者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也是尝试部分还原或者说是尝试用笔者浅薄的历史知识描述一下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吧。

    因此或与其他穿越南明小说不同的地方,笔者在此稍作解释,愿意看的,可以姑且看看,不愿意看的直接跳过也是无妨的。

    第一,还是要稍微谈谈高杰寇扬州。

    笔者参阅了大部分史料的记载都是记录高杰第一次寇掠扬州发生时间都是在五月之前的,一般都是记录发生在四月,当然有更早的说是发生在三月的,而弘光监国是明确在五月一日,也就是说高杰第一次攻打扬州是发生在弘光监国之前的。

    彼时马士英还在凤阳任职总督,钱海岳在马士英的传记里也提到马士英任职期间剿匪的情况他剿匪是很勤快的,而高杰是马士英主动迎接进了自己总督的防区。

    发生总兵寇掠扬州这种情况,无论怎么样马士英都不太可能没有行动的。因此笔者推论,高杰寇掠扬州的时间应该是在马士英参与定策之后,也就是文中引用的四月二十八日。笔者认为是定策的时候由代表福王的卢九德方和马士英赞成或者默许这四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笔者推论是福王在南京定鼎这段时间)拓展地盘,而中都最富庶的当然是扬州了,所以刘黄高三家都目标盯上了扬州。

    多方面也可以印证笔者这一观点,比如万元吉去调解三将争扬的时候他到仪真发现黄得功已经在仪真了以及扬州守城记中史可法给黄得功的防区划分把仪真也算了进去等等情况。这一点我认为在刘良佐突然攻打临淮上也可以应证。

    第二,还是要谈谈马士英当首辅。马士英在大部分人刻板印象里是大奸臣,就算顾老给马士英一定的开脱之后,也基本上脱离不了这个印象。而大明朝在拥立这件事上失败的一方被清洗,甚至直接被问斩也是很正常不过的。

    让我们看看马士英作为拥立胜利方的作为吧:马士英作为拥立首功反而是廷推后被排挤在外任督凤阳,是史可法主动自请督师换马士英入的朝。而根据李清这个当事人的描述,马士英在内阁这段时间也就是到弘光朝廷完蛋都不知道首辅是可以优先处置票拟的。

    这种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其他阁老都故意不告诉他,而当时在朝的另外几位阁老分别是姜曰广高弘图张慎言(这些都是拥潞也就是斗争失败方)和还在赶路的王铎(后来王铎也没告诉他)。

    笔者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诚然马士英的形象确实不好,但是我认为或许他在这段时间并没有那么坏。

    再结合当时文人笔记还有一些人的评价也好,马士英一开始是没有党争想法的,也是想好好建设朝廷的,和这些人也算是颇为和谐相处,直到举荐阮大铖。阮大铖的部分笔者再开一篇详细说明一下,他的情况笔者窃认为比较复杂。

    笔者毕竟只是文史爱好者,如果有异议或者有独到的见解也随时欢迎讨论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