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秦楚汉堕 > 第四十章卫氏朝鲜

第四十章卫氏朝鲜

    卫满?

    卫满!想起来了,夏元终于想起来为什么这个名字这么熟悉了,卫氏朝鲜的第一代国君就叫卫满!

    卫满燕国人,姬姓卫氏,卫国宗室后裔。

    西汉初年燕王卢绾谋反,事败,卢绾逃亡匈奴,卫满纠集千人流亡箕子朝鲜,被箕子朝鲜收留,封为傅士,列土西部,替箕子朝鲜抵御汉朝。

    卫满在实力坐大后,行鸠占鹊巢之事,驱逐箕子朝鲜君主箕准,自立为王,定都王险,建立卫氏朝鲜,在公元前108年为汉武帝所灭,前后存在近90年。

    眼前这个少年会是历史上那个建立卫氏朝鲜的猛人吗?

    被大哥卫严叫至身旁的卫满自然不知道夏元心中所想,在大哥卫严的眼神示意下,卫满略显不满的对夏元作揖行礼道:

    “余子见过左司马,左司马先中鹿,满后中鹿,故此鹿是左司马获鹿。”

    说罢卫满就要上前去拔掉自己射在鹿身上的箭矢。

    “且慢!”夏元出声叫停卫满,在卫满不解的眼神中,开口道:“此鹿是你我一同射中,不必因我爵贵否去自己之功。”

    夏元的话令卫满有些意外,卫满原本以为夏元必然会贪图一人射鹿之名,早就做好否认推让准备,却不想夏元并未这么做。

    “这……左司马……愚弟后中,非愚弟之力。”

    见卫严还想再说,夏元挥手打断,不容置疑道:“好了,不必再说,射没射中,难道我还不清楚吗?”

    面对夏元的说词卫严欲言又止,几番嘴角触动,最终选择不言。

    此刻人群中的夏元在确定眼前之人有可能是将来的卫氏朝鲜的奠定之人后,心中瞬间来了兴趣,上前主动热情牵起卫满左手,与众人欢笑道:

    “少年英雄啊,过往我骄傲自满,误以为我之箭术独步辽东无人可比,今日见卫满神射,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此鹿虽二人同射,但英雄配美人,宝弓配勇士,猎物自然也应配此少年英雄方为美谈。”

    “左司马万万不可,愚弟一时侥幸,当不得左司马如此厚爱。”

    夏元越是对卫满热情,卫严越是担忧,就怕卫满年轻气盛受人当众奉承,一时骄傲放纵,说出什么惊人之语来。

    所谓知弟莫若兄,卫满是何心性卫严最清楚不过。

    果然等夏元话音落下,原本不情不愿的卫满瞬间看夏元顺眼多,昂首挺胸,刚想说出夏元箭术可堪用的话,却不想自家兄长直接预判,一开口直接堵死了卫满的说词。

    被卫严搅和没能大出风头的卫满,霎时情绪低落起来,对卫严的搅和打压,充满不甘与委屈。

    站在一旁将卫氏兄弟二人的种种情形皆收在眼中的夏元,内心深处感觉颇为好笑。

    这兄弟二人一个张扬,一个沉稳,心性不同也不知平常是如何相处的。

    且这卫满看来还不是以后久经人情世故的卫满,此时到底是个少年郎,任何情绪摆在脸上,还未有城府可言。

    刚才那种初见历史名人的兴奋感散去,再看卫满,夏元只觉得与平常少年没什么区别。

    随后夏元没再刻意去结交卫满,而是与其他人般平常视之。

    在卫严替卫满拒绝夏元赐鹿后,气定神闲的夏元并未如他人所想那般生气,依旧豪爽大方道:

    “好了,皆为我辽东子弟,何须如此见外,所谓宝物配英雄,卫满箭术神勇,我之半分送与他做成人之美有何不妥。”

    经过刚才一事,怕再一次被兄长搅和的卫满此次语气恭顺赶忙抢先搭话:“满谢左司马厚爱,无功不受禄,实不敢贪厌。”

    “何来功不功之说。”夏元不容置疑,牵起卫满冰冷的手,微笑道:“我喜欢勇士,喜交朋友。

    今日相见颇与你志气相投,特送物结交与你,怎么,莫非你不想与我相交?”

    见夏元都如此说了,卫满盛情难却,颇为不好意思的答应收下。

    “哈哈,这才对嘛。”

    其余众人见此,也各自出言恭贺夏元卫满二人,瞬间沉闷的气氛热烈起来。

    经过卫满一事的插曲后,众人不再耽搁,带上打获的猎物,继续开始愉快的狩猎之旅。

    经过众人一上午的奔波,于下午时分终于猎到两只麋鹿,二十只兔子,十二只野鸡,一只野猪,两只狍子,三只野羊。

    收获丰满的众人,寻了一处背靠北风的山壁,点起篝火,将猎物扒皮去脏,用雪水清洗后,架在火堆上炙烤起来。

    一群弟子门客添火炙肉,夏元与一众郡望子弟用羊皮当垫子,盘坐在地上,迎着暖阳夕照,惬意无比的谈天说地。

    “恤之刚才那一箭妙哉,当空一箭穿腹,我不如矣。”

    “哈哈,我之箭术不足道矣,在座的当属左司马与卫满二人箭术最佳。”

    “说起箭术我想起一人,去年我出外徼,于黑水畔遇一扶余酋长,这扶余酋长箭术端是了得,将马鞭挂在柳枝之上,一箭而中,技惊四座,真神人也!”

    “果真?”

    “然也!”

    “不想夷类之中,还有这等人物,当真是我小视了天下英雄。”

    “天下能人异士何其多,何止冠带六国,就此北上千里,有一族名曰肃慎,其族人人善射,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被人唤作楛矢石砮。”

    “哼,一群夷人有什么好说的!

    要我说这天下最厉害的在东海之滨,传闻有长人不老寿与天齐的仙人,有仙雾缭绕的仙山。

    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术士,听那异士卢生言,东海有一名唤徐市者,得授仙人传法,可炼制不老长生丹。”

    “哈哈,此等无稽之谈,怎可信,也就骗骗乡野愚人罢了。”

    众人一阵哄笑,都觉得仙人之说,纯属无稽之谈,不足信。

    一阵谈天说地,东拉西扯后,众人从四夷之人,说到东海仙人,而后又不出所料,说起了男子都爱谈论的军国大事。

    秦家嫡子秦英,给每人发了一块炙肉,突然情绪低落道:“唉!

    天下纷争至此,国事沦丧,想我大燕区域纵横三千里,民口数以百万计,甲士数十万。

    昭王时东击东胡扩地千里,南伐盛齐五日连下七十城,打的齐国只剩两城苟延残喘,这是何等的威风霸气!

    不过甲子之年,却接连先败于齐,后败于赵,现今更是为秦国所破,丧师数十万,弃地千里,肇业被夺,有此亡国灭族之危。

    《论语》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就连蛮夷化外之族,都有才能异士,今日我大燕何止十室百邑,可为何接连败退,无有奋起?

    当年子之之乱,内有豺狼,外有虎罴,内忧为患,比之今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是为齐国、中山所并,无王无臣无军,如此艰难时局我百万燕人团结志诚,抵御外辱。

    逐有昭王横空出世,挽大夏之将倾,振我民心军威!

    有大将军秦开东扩,有昌国君乐毅南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国势大涨,一跃仅次为秦楚之大国,一扫前番萎靡!

    今日之事与前番如何?

    昭王何在?

    大将军秦开何在?

    昌国君乐毅何在?

    若我大将俱在安有王贼匹夫欺我燕国无人乎!”

    秦英慷慨陈词的说法,令刚才还兴高采烈热烈无比的众人,一时全部沉默下来。

    与众人环坐在一起夏元趁秦英说词之际,一直默默观察众人反应。

    卫严、郭宜、曹阳三人在秦英说到燕国以往辉煌之际,纷纷面露怀念不舍之情,在听到子之之乱和秦国入侵之际,又忍不住面露愤慨仇视。

    从三人的表情来看卫、郭、曹三家纵是不忠燕,但也绝不喜秦。

    苏楚以及乐颖二人不管秦英如何煽情说词,全程面无表情。

    若细看甚至还能从苏、乐二人脸上看到讥讽不屑之情。

    至于在讥讽谁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秦国、或许是燕国、或许在讥讽嘲笑秦英异想天开,不知所谓。

    由此可见苏、乐两家对燕国是没有感情的,纵不是反贼,但也不是燕国忠良。

    至于鹿林就比较复杂了,对燕国有怀念有不屑,对秦国有惧怕有蔑视,五味杂陈,真说不准是什么态度。

    最后一个宋昌自然不必多说,早已跟夏元是一条线上的蚂蚱。

    这么一圈观察下来,夏元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脉络,苏、乐两家或可拉拢。

    卫、郭、曹三家拉拢不了也可中立,鹿家说不准首鼠两端的可能性最大。

    秦家燕国死忠,将之除之外,必要之时,曹家纵是自己母舅家亦可除之。

    届时想必母亲也能理解自己苦衷,会支持自己吧。

    就在夏元心有所思之际,郭家弟子郭宜在秦英之后接着说道:“今日艰难独木难支,不借山东诸国之力,不可为。

    纵是子之之乱,昭王雄才也需仰仗赵国之力方可为,可现今赵国已破,徒留代地苟延残喘,不可持。

    韩国已亡,已为秦力,是敌非友。

    魏国残破,军心不振,民生疲敝,自保守户有余,无力钳制秦国。

    唯今北方诸国四去三,至余齐国一家方有余力钳制秦国。

    可齐燕生死仇敌,以齐国秉性不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已是万幸,怎可重以厚望。

    北方诸国无有援手,南方楚国倒是既有余力,也与我无仇,又想合纵抗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在。

    但今年以来王老贼侵我大燕,王小贼攻楚,大败楚军亡城十余座,又兼前年楚国公室内乱,内部人心浮动,楚国自顾不暇,亦无力支援。

    中原冠带之国无可持望,草原匈奴、东胡内斗不休,且二戎胸无大志,贪小利而忘义,眼光短浅,不识秦虏乃中原、草原共同之大患,二戎草寇风气,迟早为秦虏所害。

    放眼天下,竟无任何一家可抵御秦国,可见已到山穷水尽之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