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秦楚汉堕 > 第六十六章开始布局

第六十六章开始布局

    已经回到襄平两天有余的夏元,站在自家院落中,看着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

    伸出手掌,接住身旁下落的雪花,一直等雪花在手中消融,这才缓缓收回手臂。

    昨夜又是一场大雪,连绵不绝的大雪将整个天地染成一片白色。

    山河一片银装素裹,气候越加寒冷,致使辽东万物归巢,人间一片寂静。

    就在夏元观察天色期间,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履靴踩在木板上发出清脆的咯噔声。

    夏元紧了紧身上的貂皮披肩,回首向后望去,只见夏束一脸肃穆的急匆匆走来。

    见此情景,估计是有事,夏元回步檐廊下,从婢女手中接过两只正在呼呼大睡的幼虎,怀抱在怀里,看着已经近前的夏束问道:

    “何事?”

    夏束走上前,左右扫视一圈周围下人没有说话。

    见此,明白过来的夏元,挥手示意周围下人道:“你们且先退下,无我命不得靠近。”

    “唯,我等告退!”

    不过一会下人已经全部散去,原地只剩夏元与夏束,还有两只在夏元怀中呼呼大睡的幼虎。

    见此,稍微松口气的夏束略微靠近夏元耳旁,轻轻言语道:“已经按照……果然……木……”

    听着夏束耳边的喃喃细语,夏元眉头紧皱,尔后又慢慢松展开,重重呼出一口白雾道:

    “接来下依旧按兵不动,外松内紧,提高戒备,但也不要故意惹人声张,以防打草惊蛇,成不成事,就看这一博了!”

    夏束闻言,重重一握拳,坚定道:“一切都在掌握中,若出差池,随时可变。”

    见夏束有准备,夏元颔首放心,尔后转问道:“坚壁清野的怎么样了?”

    “襄平方圆三十里以内,凡能砍伐的树木全部砍伐,不能砍伐的全部一把火烧掉,黎民百姓粮食等物也全部转移,定让秦人半筹不可得。”

    见坚壁清野做的差不多了,夏元满意颔首道:“善,如此周围三十里以内秦军不能获取任何物资。

    加之昨夜的这场大雪,秦军打造攻城器械的时间起码要耽搁四五十天。

    这样一来秦军在襄平久攻不下,加之缺粮短食,后方粮秣断绝,必然明白仅靠他们自己是打不下襄平的,如此就有的谈了。”

    一旁的夏束并无夏元这般乐观,不确定道:“秦军会谈吗”

    “会!”夏元无比肯定的解释道:“当然,之前不会。

    因为之前秦军百战百胜,燕军往往一触即溃,导致秦军心高气傲看不上外力,只想凭一己之力打下辽东,得此贪天之功。

    纵是我们想谈,可秦军不一定看的上。

    在秦军看来,他们唾手可得的功劳,凭什么要让出去一些?

    明明是即将到手的上功,可若有了咱们的参与,性质变了,上功变中功,秦军又岂会愿意?

    所以这也是我为何非要与秦军打一仗的缘故。

    不打破秦军的妄想,不打掉秦军的傲气,不将秦军打回现实,骄兵悍将的秦军是不会与我们谈的。

    只有一仗打掉秦军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让他们明白不靠我们,只凭他们自己根本拿不下辽东,秦军自然就肯谈了。

    现在火候还不够,接下来在襄平城下挫一挫秦军的锐气,时机就成熟了。”

    夏元的乐观并未感染到夏束,夏束依旧愁眉蹙额道:“可咱们如此得罪秦军,就不怕秦军恼羞成怒,不肯谈,或事后报复?”

    对夏束的担忧,夏元呵呵一笑解释道:“我如此做法,自然是我早已考虑清楚,我料定李信必然接受。”

    “为何?”

    夏元一边抚摸着怀中两只幼虎,一边说道:“因为李信的野心。”

    “这又关李信野心何事?”

    对此夏元微微一笑,没过多解释,毕竟夏元现在的计划都是基于对历史的熟知而来,不好对夏束明说。

    但夏元自己明白,他能如此笃定,正是因为他熟知历史轨迹,已经看破李信的底细。

    李信此人通过历史不难发现,他是属于秦国的少壮派将领,与王翦等人有天然的隔阂,是秦王选中将来顶替王翦的后备将领。

    从秦国这次的伐燕部署中就能通过蛛丝马迹窥出一二。

    秦军名义上由王翦统帅,按理麾下将领应该全听王翦的才对,可李信自打开战以来,就一直是以裨将军的身份独领一军,带兵独自作战。

    李信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敢将王翦不放在眼中,这很明显是秦王的安排,用李信来摊薄王翦在军中的影响力。

    很显然,秦王因王翦连灭两国的赫赫战功,已经开始往王翦身边掺沙子,开始为将来布局。

    而李信正是秦王选中替代王翦隐退后的人选。

    所以伐燕战事一开始,李信就一直在单独作战,通过燕国战争积攒军功名望,为将来替代王翦做准备。

    而王翦也聪明,不愧为华夏历史上最懂政治的武将,无比熟悉明哲保身的道理。

    王翦在发现秦王对他有了猜忌后,直接龟缩幕后将秦王的爱将李信推至人前,在打下蓟都不久,直接上书称病,交出兵权,打算就此隐退。

    像辽东追击燕王这等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王翦配合秦王给李信送军功。

    就燕王的一群残兵败将早已被秦军打破了胆,不管派谁去追击都一样,届时拿着太子丹的人头回朝定然是大功一件。

    面对这唾手可得的战功,秦国战将那么多,为何不选别人,偏偏选择李信?

    这就是王翦的聪明之处,明白秦王想要用李信取代他,直接顺水推舟安排李信追击燕王,给李信积功造势,在李信大功归来后,就可名正言顺的成为接下来的伐楚主将。

    从历史中李信归去不久便被秦王任命为伐楚主将来看,李信应该是秦王很早之前就早已内定好的伐楚统帅。

    只不过因为李信功劳不够,不好贸然提拔,所以安排李信在伐燕战争中走了一圈,给李信积功造势。

    否则以秦王的雄才大略岂会因为李信一句二十万灭楚的话,就一拍脑袋直接决定这等军国大事。

    李信是不是狂傲无比,这个夏元无法确定,但秦王肯定不是那种将军国大事当做儿戏的人物。

    像伐楚这等大事,在秦国内部肯定准备了很久,秦王也定然要听取各方意见才有决断。

    李信能在伐燕后的短短一年里便走马上任统军伐楚,不是因为李信会说大话影响了秦王的判断。

    而是早在伐燕之前,秦王就伐楚一事与李信有过多次的深刻探讨。

    在秦国内部诸多伐楚策略中,就李信的策略赢得了秦王看重,故而才有了秦王想用李信取代王翦的想法。

    现在李信追击燕王的一切事迹,不过是秦王和王翦在给李信搭台子罢了,好为李信将来统军伐楚而打基础。

    故而此战李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秦王将台子都给李信搭好了,李信若在这即将上台的时候拉稀摆带,他让秦王的颜面往那放。

    失去了秦王的看重支持,李信不仅仕途腰斩,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以往有秦王的支持,李信与王翦一派的政治利益冲突,可以约束缓和,可等没了秦王的支持后,李信必然迎来王翦一派的疯狂报复。

    王翦的政治手段可一点都不比李斯等人弱,统军征战四方,杀伐决断的王翦也不是和蔼可亲的小老头。

    李信一旦失势,王翦为警示后来人,必然会对李信这个当初的政治对手给予酷烈的报复。

    没有战功,夺爵贬低都是轻,更大的可能是派李信去打一些必死之战,让李信直接为国捐躯。

    故而没有退路不能失败的李信,在发现仅凭他自己打不下辽东,且无法杀太子丹时,他就必须依仗夏元等辽东兵马的力量。

    历史中是因为燕军抵挡不住秦军,所以燕王才杀了太子丹以图自保。

    可这次因为夏元这个意外,燕王不会再杀太子丹,且有辽东兵马援助,李信无法困死太子丹。

    所以在李信发觉只凭他自己无法建功的时候,他为了不负王恩,为了自保,纵是他百般不愿,也得捏着鼻子认了夏元等人的投诚。

    正是夏元明白此刻的李信已经没有退路,所以才敢笃定李信必然不敢拒绝或事后报复。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