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秦楚汉堕 > 第六十八章秦军至襄

第六十八章秦军至襄

    衍水两岸,正在搭建浮桥,准备渡河的秦军这会忙乱一团,士卒的吆喝喊叫声不时响起。

    站在衍水河岸,一名头戴鹖冠,橘色冠带系于颌下,打八字结,胁下佩剑,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倒三角铠甲,下着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的秦军公乘,这会正看着脚下焚烧过的痕迹,一脸的思索。

    “军侯,从浮桥燃烧过的痕迹来看,贼人应逃窜回襄平不下三四日了。”秦军公乘身后一名头戴双板长冠,颔下黑缨的公大夫上前说道。

    “这正是我忧心的地方。”秦军公乘也就是董翳回过身,一脸凝重看着左右下属道:

    “燕贼赶回襄平三四日的时间足够他们做很多事情了。

    一旦燕贼龟缩不出,据城而守,我军久攻不下,日久天寒,我军恐无功而返啊!

    可李将军又严令我等打下襄平,现在我是进退不得,此仗难打啊。”

    听到董翳的担忧,几名公大夫和官大夫互相对视一眼皆不敢浪言劝慰。

    毕竟李将军的火爆脾气在场的众人都知道,若完不成李将军的命令,军法从事都有可能。

    “唉!”见下属面面相觑也没有办法,董翳烦躁叹气,可又对眼前困境无可奈何。

    只希望燕贼不要动作太快就好,否则这次就真摊上大麻烦了。

    “传令加快行军,傍晚时分必须全部渡过衍水,在对面安营扎寨。”

    “唯!”

    ……

    秦军的到来早已是燕国上下一致认同的共识。

    故而自回到襄平后,燕军早已对周围三十里以内坚壁清野,且加固城垣,战备物资准备齐全,就等秦军到来。

    昨日抵达衍水西岸的秦军在渡过衍水后,于衍水东岸扎营一夜。

    第二日一早,收拾好辎重车马的秦军,依次排成行军队形,向着襄平浩浩荡荡开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秦军兴军,兴军所部多为斥候、游士,前行后方主力三十里外,拉网式前进,肩负秦军情报传递。

    兴军之后为秦军前锋踵军所部,踵军多为秦军甲士战斗部队,整整五百余人,一路沿着兴军探查过的路线行军,以防敌军埋伏。

    其后为接近两千兵马的秦军主力大军、与先锋踵军仅仅距离十里路程,若前方有战可快速支援。

    最后则是押运粮秣辎重的校、操等分卒部队。

    秦军分为四军,一路延绵数十里,气势汹汹直扑襄平而来。

    一直到午时,秦军四军终于全部抵达襄平城下会合。

    城头上赶来观看秦军的燕国将校,皆一脸凝重看着城外延绵数里不断,正在变换阵型的秦军。

    此刻在众人眼中的秦军戟矛林立玄旗招展,气势逼人上下进退有度,森然威岳。

    有人愚蠢的提出趁秦军立足未稳趁机突袭,但被众人一致拒绝。

    开什么玩笑,与秦军打过交道众人皆明白,这队秦军可不好打,送死也不是这么送的。

    或许是当初追击燕王的缘故,跟随李信追击燕王于辽东的秦军大部分皆为公士甲兵。

    何谓甲兵,战兵也!

    秦制,凡军中士卒共分三等,一等甲士战卒,由在战场上有过斩首敌军甲士战绩的公士充任,皆穿戴缴获或配发的甲胄,是为秦军中坚精锐。

    二等为校徒,由新兵或没有战功的士卒充任,不着甲,战力装备皆不如一等甲士,负责配合甲士作战,为甲士傔从。

    三等为操徒小夫,非兵卒,乃秦军征发的随军民夫黔首,负责运输军队辎重粮草,照顾牛马牲畜以及一些军中俗物。

    一般情况下操徒不上战场,但情况紧急时,也会被秦军驱赶着填壕沟,或消耗敌军箭矢。

    三等士卒中甲士最少,校徒次之,往往一千秦军中真正能着甲战斗的一等甲士只有三分之一,其余皆为傔从小夫。

    可眼下的这支秦军却不同,以夏元等人观测,眼下这支三千人的秦军中,装备甲胄的战卒起码不下两千余众。

    如此森然甲军,绝不可小视之,且秦军一路走来,各部人马井然有序,每时每刻皆有不下五百甲士穿戴甲胄处在战争状态,做好随时厮杀的准备。

    每行进两里地,秦军便以五百人为一组,进行轮换。

    轮换时,前一组士卒脱掉甲胄趁机歇息,后一组士卒穿戴甲胄接替换下来的友军随时戒备。

    如此一直轮流防备行军,不给燕军任何可乘之机。

    纵是燕军在秦军行军途中袭击,秦军也不怕,只要负责防备的五百甲士趁机纠缠住来袭的敌军,其余士卒可在短时间内穿戴好甲胄,进而投入战斗。

    故而察觉到没有偷袭机会的燕军将校,皆在心中推演一番,尔后放弃突袭的想法,就这般静静观看秦军在城下排兵布阵。

    夏元趴在垛口上,探头看着城外正在换阵的秦军,看到秦军大部分皆穿戴甲胄,不由羡慕道:“我家兵马何时也能这般就好了。”

    噗呲!

    身后的夏雅听闻夏元的自言自语,忍不住笑出声道:“这还不简单,把这队秦军歼灭于此,把秦军的甲胄抢来,不就什么都有了。”

    “有道理,你去抢?”

    “当我没说。”

    夏雅有这般想法,也是因为之前一战确实缴获了不少秦军装备,故而尝到甜头,又想故技重施。

    原本夏家有铁甲三十领,皮甲六十七领,后来因田栋一事,田家补偿夏家铁甲一百领,皮甲三百领,致使夏家的铁甲与皮甲勉强接近五百之数。

    之前与秦军一战又缴获秦军铁甲七十领,皮甲二百四十领,使夏家甲胄达到八百多领!

    怪不得说想要发展壮大,没有什么比在战争中崛起的速度最快,多打几次胜仗什么都有了。

    仅仅一支五百人的秦军就给夏家奉献三百多副甲胄,若这样的战斗多来几次,夏家想组建起一支全副衣甲的军队,好像也不是很难。

    没有武器装备,直接从敌人身上抢,将敌人当做运输大队长,自身迅速壮大。

    当然,这种事情夏元知道不可能一直复制,敌军吃过一次亏后,岂能不做改变,也就脑嗨一下罢了,始皇帝可不是常某人。

    怀着心事,随口打趣夏雅一番,夏元继续探头观望,心中却盘算起敌我两军的差距。

    秦军三千人,在兵力上处于弱势,可在战力上秦军处于优势,燕军反而处于弱势。

    燕军这边真正能战的应在一千多数,且大部分皆为辽东兵马,分散在各家后,每家也就一两百人而已。

    夏元麾下的敢战士虽多一点,但也不过两三百人而已,且全是夏元的命根子,是夏元强兵的种子,夏元可舍不得拿出去与秦军硬拼消耗。

    除了战力不如秦军外,在装备上燕军也不如秦军多矣,故而此战只能守,不能攻,攻则必败!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