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秦楚汉堕 > 第九十一章魏东糜烂

第九十一章魏东糜烂

    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寅月初春,十八日。

    从伐燕战场撤下来的秦军,在邯郸休整数月后,趁着开春大河坚冰未消时,当即于河北动身南下。

    先锋兴军所部五千车骑部队,离后方大军数百里开外,每日行军八十里,一连行军三日,绕过魏军严密防守的大河防线,从东郡乘冰渡河,穿插至魏国东部大宋郡境内!

    秦军的虚晃一枪,迂回穿插,令魏军耗时已久修筑的大河防线,顿时成为摆设!

    原本魏军于大梁正面沿河防线焚草烧冰,就是怕秦军借天时乘冰渡河。

    可未尝想到,秦军用步卒主力在大河北岸迷惑大梁魏军,吸引魏国视线,暗地中却派出一支五千人马的车骑部队,借助骑兵来去如风的机动力,仅仅三日间便完成从邯郸迂回穿插魏国东部的战略步骤。

    太快了,秦军的动作太快了!

    三日狂奔二百四十多里从邯郸穿插大宋郡的行军速度,令沿河部署的十多万魏军根本无法调动堵截,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军骑兵从大河东部扬长南下!

    秦军沿着大野泽南下,突入魏国腹部的军事行动,令魏国之前筹谋已久的防御计划全部失效。

    消息沿着大河江水传开,魏国境内顿时激起一片轩然大波,民心惶惶,黎民百姓四散而逃。

    各地县邑的求援告急军报如雪花一般从东部县邑飞往大梁王宫。

    眼见局势即将恶化,面对军事防线上的疏漏,大梁君臣紧急朝视后,即刻做出应对部署。

    调宁陵君、公子魏咎带宁陵国兵马东进,统辖东部防线一应战事,将入寇秦军赶出东部县邑。

    就在魏国君臣紧急做出应对措施时,已经攻入魏国东部也就是后世的菏泽、济宁一带的秦军,不做攻城之事,只于东部广大的阡陌旷野中行烧田毁屋之事。

    秦军于一马平川的魏国东部大肆抄掠,毁坏魏国的基层秩序和战争潜力,制造出大批难民向着楚国与魏国西部逃去。

    面对秦军于东部刨魏国根基的做法,大梁城内的魏国君臣自然是急得心急如焚,一日连下十二封措辞严厉的诏书催促屯兵宁陵的魏咎快速动兵。

    也由不得魏国君臣不急,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基层组织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征兵收税等一切都是依托基层秩序而来,若基层秩序被破坏,魏国将于东部无法收到一兵一粮。

    况且秦军丧心病狂于东部大肆抄掠,制造出大批无食、无家可归的难民。

    这些四处逃亡难民若不救济,便会成为蝗虫一般的流民,流寇,于四处游荡大肆破坏无灾地区的生产秩序,最终演变为人祸!

    可若救济,这些难民便会成为魏国的负担,在国家一切资源全部向军事倾斜的时候,每救济一个难民,便会在军事上少一份投入。

    当军事上的资源被难民分走后,军队便会薄弱,继而有可能战败,亡国!

    面对秦军恶心的做法,几乎无解。

    不救,难民变流民变流寇,最后有可能揭竿而起,依旧需要魏国派兵镇压。

    可若去救,国家食货不足,将会连累军队的投入,致使军队战力下降,国家有倾覆之危!

    对这种情况,魏国君臣没得选择,只能催促宁陵君快速出兵,将东部的秦军尽快赶出去,如此方能减少魏国自身的损失。

    屯兵宁陵一直按兵不动的魏咎,在收到一日十二封的催兵诏书后,尽管魏咎明现在并非动兵的最佳时机。

    可面对一封比一封措词犀利的诏书,魏咎明白,他再不动兵,大梁将有可能彻底发怒,临阵代将了。

    至此家国存亡安危之际,魏咎不想魏国内部动荡不和,只能怀着忐忑忧虑的心情,于廿一日带领麾下一万大军起兵东进。

    此刻已经在魏国大宋郡东缗县(今济宁金乡县)安营扎寨两日的夏元,在收到探马从西边传来魏军东进的消息后,立刻明白,大战即将到来。

    话说夏元所部按着骆甲的命令南下魏境后,一路上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战斗。

    魏国在大河沿岸布置的守军,在当初秦军还未到时就已经望风而逃,其后一路南下,除了杀了些不长眼的盗贼外,基本上再无任何敌人抵挡。

    魏国的江山大地任由夏元所部驰骋跑马!

    一路赶到东缗县时,东缗县城内的魏军因兵力稀疏,装备简陋,即便于全城征发壮丁也不过得兵一千多人罢了,可战之兵不足五十。

    这样薄弱的兵力,守城都难,更不要说主动出城进攻兵强马壮的夏元所部了。

    要不是骆甲有言,不让夏元等人攻城的话,以夏元估摸,只需一个冲锋东缗便可轻松拿下。

    故而这几日在东缗无所事事的夏元,只能按照骆甲传来的命令,于东缗县境内发兵抄掠粮草,将魏国难民向着西边驱赶。

    就这般安顿两日的夏元,终于在廿三日收到魏军东进的消息。

    得知魏军东进消息的夏元,顿时收起这两日来的放松心态,擂鼓聚将,商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收到鼓声,紧急赶来的诸将齐聚夏元豹帐,自夏元以下,宋昌、卫严、夏乌、夏雅、郭宜五位骑军主坐在人群最前方。

    其后夏束、夏晃、夏汗、夏尹以及辽东小宗出身的夏牧,辽西小宗出身的夏可。

    夏家门客出身的王代,苏氏嫡子苏楚,乐氏嫡子乐颍,辽西小宗出身的夏室等十位骑百将紧随其后跪坐。

    最后则是卫严之弟卫满,辽东小宗夏谷、夏莱、夏啬、夏秀、夏沙;以及辽西小宗夏斑、夏浑、夏阿、夏霍等人。

    更有夏道之子夏汗二弟夏阁,三弟夏卢;夏通之子夏尹二弟夏欢;夏蓟长子夏达、二子夏勖、三子夏察。

    夏魄长子夏曼、次子夏都;夏黎长子夏赛、次子夏伦共二十位骑屯长。

    一时间帐内三十五位各级军吏齐聚一堂竟显得有些拥挤。

    且其中二十八个皆为夏氏族人,可见这支军队的成分有多姓夏,说是一声夏家军也不为过。

    待众人依爵位官职大小坐定,夏元便直入主题,说起此番聚将地目的:

    “根据探马来报,言魏军已经从宁陵启程,现离我军有二百余里之距。

    按照魏军一万步卒的行军速度,想要抵达东缗起码需要五天。

    可不知是否是我军在东部祸乱太过或是魏军自持军重,竟以每日六十里的急行军速度向东缗疾驰而来。

    魏军如此做法,殊为不智,按着魏军现在的行军速度,顶多三天便会抵达东缗。

    我原本想避其锋芒的,可既然魏军劳师动众不顾士卒精力充沛与否,强行疾驰,这便是战机,我不想错过。

    此战若能一战全歼这一万魏军,我等连升两级也是可能的!”

    夏元说的轻松平常,好似在说家常一般,可在座的其余人却听的如遭雷劈。

    卫严等人更是一脸目瞪口呆,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出现了幻听。

    夏元埋着头说完,却不闻众人有回复,茫然的抬首看着鸦雀无声,皆一脸震惊的众人疑惑道:

    “怎么,我所言不够清晰?”

    听到夏元的话,众人终于反应过来,卫严一脸不可思议道:

    “夏司马说的很清楚,可是我等怕听错了,全歼魏军万余人?”

    见卫严不可思议的样子,夏元随即点头道:“你们没听错,就是全歼魏军一万人。”

    “可我军只有一千人,哪怕加上军中征发的河北操徒也不过才三千人罢了,司马此策是否或许冒险?”

    “我没指望那两千操徒,操徒能打起来不给我军添乱就算好的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