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直播捡漏:听劝后,成了鉴宝大师 > 第二十三章 五件古怪的仿品

第二十三章 五件古怪的仿品

    云栖玫瑰园018号的地下展厅中,此刻来自全国的富豪大佬们,正带着各自的专家顾问,看着放在掌柜上的各色展品。

    这一次的展品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都以珍品,稀世珍宝自称。

    这里面有好些个富豪带过来的,有几样展品仅仅是作为交流展示,号称不出手,当然,只要价格合适或者想要拿下的人身份地位足够,也不是不可以。

    整个展厅之中,汇聚了浙省乃至全国古玩圈的顶尖专家。

    秦煌的带着杭城博物馆的馆长,林馆长来助阵,这位林馆长尤其擅长书画金石,更是博物馆的一名修复专家,许多的藏品都是经过他的修复和保护,才能够展现出千年前的巅峰风采。

    秦煌自是财大气粗,这一次光是出场费就给了林馆长三百万。

    林馆长带着秦煌,一件件的看着,以他的眼力自然是能够看个七七八八,也仅有几件藏品吃不太准。

    而另一旁的宋书,也是带来了他的助阵帮手,西泠印社的社长,杜师醪。

    杜教授是一名青铜器和瓷器方面的顶尖高手,自身也是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更是一名雕刻大师,对于印章有着独特的造诣。

    而在杜教授一旁,则是宋书的公子哥,宋大器,一身纨绔打扮,虽然什么都不懂,但也来看个热闹。

    除了秦煌和宋书外,浙省还有六七位顶级的富豪亦是带着顾问看着。

    而在展厅的某一侧,则是很奇怪的放着七八件藏品,都是一人所托。而且,今日这个主人还没来。

    宋大器随便的看着,见到那边连续几件都是一人藏品,有些好奇:

    “爸,那个展区,什么情况。怎么还有人放了这么多的藏品,怎地家道中落,来变卖家产了。”

    毕竟这种酒会,一般拿的也就一件,更是精挑细选的,很少有人,一下子拿出这么多。

    听到儿子的问题,宋书面色有些复杂,有些同情,又有些惋惜:

    “虽说你这话在这种场合,这般的直白有些不过脑子,但是也没错。”

    “那几件藏品还真是因为主人遇到了事情,今天拿来拍卖,回笼资金的。”

    宋大器若有所思:“莫不是罗玉军家的?”

    宋书点了点头:“你这臭小子其他本事没有,消息倒是挺灵通的。没错,自从罗玉军商业对赌失败后,还不上投资人的钱,已经润到美丽国了。现在在国外新开了新能源车的赛道,也是令人唏嘘啊,不知道还能不能东山再起。”

    “国内的所有资产和原公司现在由他前妻在打理,最近为了还一期利息,所以他的前妻张玉娇将原来豪宅的一些藏品拿出来拍卖,希望能够筹点钱。”

    “原来如此,那不是说这些东西都会低价贱卖,是拿下的好机会?”

    宋大器眼神有些火热,这遇到困难了,岂不是趁火打劫的良机。

    宋书没有理会儿子,朝着杜教授微微伸了伸手:“烦请杜教授给掌掌眼?”

    杜教授轻点了下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便是走过去看了起来。

    一旁的外省的几位富豪,听到了宋家父子的对话,也是凑了过去,毕竟,这可是罗玉军的收藏。

    在鼎盛时期,罗玉军的身价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而且,罗玉军喜好收藏,家中可有着不少珍品,这一次,正好遇到了难处,才会选择出手。

    一来,可能在价格上占到点便宜,二来,这种顶级富豪的藏品,要不是遇到难处了,根本不可能拿出来,更别说七八件。

    众人围上来,一个个看了起来。秦煌也是带着林馆长一同来看看。

    “还真别说,这罗玉军收藏的品类还挺多。”

    八件东西,其中一件是一副明代唐伯虎的仕女图,第二件是一件明代的瓷器,第三件则是一个砚台,第四件,是一副不知道作者的画作。第五件,是一件汝瓷。第六件,则是一个清代的瓷器。第七件,乃是一枚印章,田黄石的三连章。第八件,则是一枚孙中山地球版的银元。

    看着这些个古玩,各位富豪也是有些惊喜,尤其是其中的唐伯虎的仕女图,孙中山的地球版银元,以及那枚田黄石三连章。

    “林馆长,给掌掌眼。”

    秦煌对于这件物品也是来了兴趣,除了物品本身,这前一任主人是罗玉军,收了他的东西,也有种异样的爽感,毕竟,当年的罗玉军鼎盛时期,乃是杭城富豪圈的第一把交椅,教父级的人物。

    林馆长细细的看了起来,很快有了他的想法:

    “秦总,这件东西大半都不值得收。只有这清代的瓷器,田黄石三连章和孙中山的地球版银元是真品。”

    “剩下的几件,要么是仿品,要么来历不明,太过寻常,没有收藏价值。”

    听到林馆长的话之后,秦煌若有所思,不过并没有立刻决定。他也准备听听其他专家的说法。

    果然,宋书的顾问杜教授也是有了他的看法。

    “林馆长好眼力,这副明代的唐伯虎仕女图,破绽明显,是一副临摹自原作的赝品。而且,三希堂的大印也有破绽,这印文上有个断点,要是普通印文正常,但是作为皇家印鉴,不可能出现这种破损。”

    听着杜教授的讲解,其余的专家也是频频点头。

    “杜教授好眼力。”

    杜教授微微点头,这是一副赝品他很确定,但是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只是,这副赝品很奇怪,你们看他的这个临摹作旧技术极强,按理说,这种级别的造假高手,不可能出现这么浅显的破绽,尤其是大家看这个画轴,一上手份量就不对。既然已经在仿制三希堂的书画,不可能不清楚,三希堂的卷轴木头用料之讲究。你们看看这木头太轻了,时间久了根本坠不住书画。”

    “杜教授,可能是你眼光太毒了,高估了造假者的水平。他根本没想这么多。”

    旁边一名专家夸赞道。

    杜教授想要说能够有这种临摹技术的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想了想,跟这些人细究也是对牛弹琴。

    “罢了,罢了,虽然不清楚为何会有这么明显的破绽,但是不妨碍它是一件仿品。”

    杜教授又指向了那件汝瓷:

    “这件汝瓷破绽就更明显了,他运用了原底接胎加移花接木的技术。将一件汝瓷的底,接上了新器物的身,要是光看底部还真容易打眼。可惜这个造假者功夫还不够到家。这些皮壳,旧片的拼接细看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林馆长也是深表同意,只是,有一点点疑惑就是,不知道为何这件瓷器的重量有点超出这个规格瓷器的份量。

    “可能是拼接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连接,内部加了一些连接的泥?”

    显然,杜教授也是看出了这个问题,也有点疑惑:

    “或者,造假者运用了吹釉法,瓶身重新打磨拼接,还抹上了一层铁锈,最后罩了一层川白蜡。”

    听着两位专家对于这件仿品的分析,众人虽然不是太清楚,但是明白一点,那就是不管如何,这个瓶子只是那个底是真品的残片,重新拼接的,根本不值钱!

    “至于,剩下的砚台,不知名的画作,以及明代的瓷器,虽然无法确切的判断是否真品,但是毫无疑问,其价值并不是很高。毕竟,砚台,这种不知名画作太常见了,本身有一定的价值。但在这种级别的拍卖会上,毫无疑问,还拿不上台面。”

    最终,林馆长,杜教授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听到两位顶级专家的分析,在场的几位富豪基本上心里有了数。

    秦煌和宋书,两个人也有了各自的想法,只是不知道为何,两个人心里面都是生出了一个念头。

    这几个无法准确判断的东西,要是让那个唐大师来鉴赏一番,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看法。

    有没有可能,这几件不起眼的古玩中,有些稀世珍品。

    毕竟,这可是罗玉军的藏品,要是都是假货,令人有些难以接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