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直播捡漏:听劝后,成了鉴宝大师 > 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宝藏?木筒出世!(第二更)

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宝藏?木筒出世!(第二更)

    “林馆长,这到底是有什么说法?”

    一旁的赵毅忍不住问了出来。

    林馆长有些激动的说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大西王张献忠宝藏的古老密咒?”

    宋总,杜教授等人当然不知道。

    倒是一旁的本地人,杨国虎和秦玉泉反应了过来:

    “林馆长,你说的可是那一首‘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歌谣,我还真的小的时候听人唱过,在我们川省可是流传了三百多年。”

    林馆长点了点头:“在民间的流传之中,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宝藏藏在岷江的某处,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这片江域可是百年来水位最浅的时候,又是我们按照文献找到的三处可疑之处。”

    “总不会这么巧,正好这里出世了一头石牛?”

    听到林馆长这番的推理,众人都是眼睛一亮。

    “林馆长分析的很有道理啊。要是真的这是张献忠留下的石牛暗记,那么这片区域很有可能存在着宝藏。”

    吕老板也是来了精神,大喊着将那两个渔民招呼了过来。

    两个渔民将石牛拖到了船上,开到了近处。

    吕老板前去交涉,支付了一点费用后,两个渔民终于是同意将船只靠岸,然后将那头石牛搬了上来。

    林馆长,杜教授等人都是第一时间上前查看。

    “还真的是老东西啊。看石像的分化程度,雕刻的工艺,有很大概率是明末的。”

    唐楼看着这个石头,也是上前查看了下,估价技能加上器物源流:

    【物品:明末时期的石牛

    详情:当年张献忠兵败后,百艘宝船沉入岷江江底。起初杨展并不知情,后来,一个渔民打捞起来一个木筒发现了其中的金银。杨展的得知后,杀了渔夫,秘密投入石牛,石鼓为暗记。又编造散播了张献忠宝藏在青城山和芦山县城内,两版谎言掩人耳目。待风头过去之后,才进行打捞,只是时间长久,木筒被冲刷流散,但其依旧获得不少财宝。

    这也是当年整个川省因战乱饥荒严重之时,唯有嘉定富庶稳定,杨展正是靠着这些财富做到这一点。之后,这两个石牛石鼓依旧留在了岷江江底,被参与打捞的人流出,才有了张献忠石牛石鼓的密咒传诵。民国时期,该石牛,石鼓被锦江淘金公司打捞。

    成色:上佳

    品质:上佳

    市场价:5万

    消耗惊艳值:5】

    看到这些信息,唐楼也是有些看不懂了,为何这明明已经被锦江淘金公司打捞起来的石牛,再一次沉入了这岷江江底。

    “唐大师,你怎么看?”

    林馆长看完石牛之后,也想征询下唐楼的想法。

    唐楼想了想,便是有所保留的说了下:“这个石牛的确是明末时期的,很有可能就是林馆长所说,张献忠宝藏的暗记信物。”

    听到唐楼也是这般说,众人都是激动起来。

    林馆长和宋总商量了下,现在去组织人手,消息一泄露,搞不好就被人捷足先登了,故而,索性出点钱,让这些渔民来相助。

    “吕老板,你去和这些渔民说说,让他们再找些渔民来这片水域打捞打捞,不管有没有东西,我们都给他们一人一天两千块。要是打捞到东西,我们再加钱。”

    吕老板当然是立马去和几个渔民沟通,不一会就回来了。

    “林馆长,宋总,这两个渔民答应了,他们现在就开始叫人过来一起搜寻打捞。不过,他们要先收钱。“

    对于几个渔民的要求,宋总当然是不差这点钱,只要能够打捞起大西王的宝藏,这些投入就是毛毛雨。

    很快,又有七艘渔船被叫了过来。

    宋书直接给他们微信转账,收到钱之后,这些个渔民也是开始干起活来。

    林馆长,宋总一行人也是要了一艘船,开到了方才拉起石牛的位置,等待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半个多小时后,还真的有一个渔民发现了江底淤泥里面有东西。.o

    渔民游上来,一如第一个渔民的操作,拿了一捆麻绳,一根长铁钩子,扎入了水中。

    随着一股咕嘟咕嘟的泥水和气泡后,渔民游上了渔船,然后,在众人的期待中,拉起了一个长长的木筒。

    唐楼也是仔细的盯着那个木筒,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

    “难不成,真的是大西王的宝藏?”

    绝对尺度之下,等这个木筒出了水面,唐楼就看出了尺寸,长九十公分,直径三十公分。和之前,在白鹿筒庄见过的张献忠宝藏的木筒一模一样。

    这下子,唐楼也是来了兴趣。

    “林馆长,宋总,出货了,出货了。”

    吕老板兴奋不已,直接朝着那个渔民喊了起来:

    “兄弟,将船划过来,你这个木筒我们宋老板和林馆长收了。按照约定,只要打捞起东西,额外给你五千块。”

    “这一次真的是没有白来啊。”

    赵毅也是兴奋不已,等着渔民将船开过来。

    只是,令他们傻眼的画面出现了,那个渔民费了大劲将木筒装上船之后,拆下绳钩,朝着众人狡黠的笑了笑,摇了摇头。

    “喂,兄弟,你什么意思?我们可都是说好的,捞出东西,给你五千。东西归我们。”

    渔夫看傻子一般看着众人:

    “你当我是傻子?五千块就想要这东西?不好意思,它现在是我的。你们想要可以,只是这点钱可不够。”

    听到渔夫的这话,众人也是脸色阴沉下来。

    “怪不得说穷山恶水出刁民。”

    “不行,这个木筒一定要拿下来。我之前查过文献,张献忠的宝藏就是藏在木筒里面。加上那头石牛为暗记,有很大的概率,这里面就是大西王宝藏。”

    林馆长和大家瞬间开了一个小会。

    林馆长亲自和渔夫谈判起来:“兄弟,你先把船靠过来。这样子,我们看看这木筒,你不就是要钱嘛。我们看过之后,给你报个价?”新

    吕老板也是说道:“渔夫兄弟,鄙人吕青林,眉市本地大都建筑工程公司的老板,之前也在这附近村子收过不少东西,向来信守承诺。这位宋总宋书是浙省有名的富豪,这些专家教授更是业内颇有名望,都是有信誉之人。我们一定会出一个你满意的价格。过来,谈谈。”

    吕老板自报家门之后,渔夫显然是听过吕老板的名头,想了想:

    “行,那我过来,只是你们只能够一次来一人到我船上看东西。”

    “好,我们一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很快,渔夫的船靠了过来,两艘船的甲板上,铺了一条跳板。

    “那我先去看看。”

    林馆长首当其冲,那位渔夫也是默许。

    “不过说好了,只许看看木筒。”

    林馆长过去之后,仔细看了看,就走了回来,对着众人说道:

    “是老东西,一看就是沉在水底不少时间了。这些木头缺氧,高压状态,加上微生物细菌的作用,都已经炭化了。结合之前的各种文献资料,这片江域的位置,还有那头明末的石牛,我有九成把握,这就是大西王的宝藏之一。“

    听到林馆长的分析,众人也是深以为然:

    “如果真是大西王的宝藏的话,这么一大筒的金银,至少上千万!要是运气好,有些至宝,那可就不可估量了。”

    “为了确保万一,杜教授,赵大师,唐大师,我们都依次去检查下。”

    “好,林馆长此法稳妥。“

    商量好之后,大家也是对这个木筒志在必得。

    “兄弟,我们几个人都需要依次看下,你再给我们些时间。”

    “行,只要价格让我满意,你们看多久我都行。你们请吧。”

    那个渔夫显然也不是好糊弄的角色,既贪婪,又耐心。

    接下来,一个个专家都是依次看了起来。最后,唐楼也是走过去查看。

    只是刚走近,唐楼基本已经有了数,这个木筒就是那一批。

    “难不成真的是张献忠的宝藏,那这个价值可就不可估量了。”

    唐楼借着观看的机会,轻轻的触摸了一下。

    “喂,说好了只能看,不能动手的。”

    渔夫警惕性很强。

    “抱歉,抱歉,我就看看这木筒的成色。”

    唐楼举起手退后,在接触的那一瞬间,已经了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