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直播捡漏:听劝后,成了鉴宝大师 > 第一百十二章 出气!打假大英博物馆

第一百十二章 出气!打假大英博物馆

    “所以这到底是什么书画作品啊?”

    在众人不解之中,马观复解释道:

    “目前还不能够确认。需要找书画方面的专家在一同鉴定。如果这件画作是真品,那么又将是一副传世之宝。这幅画乃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只是,在大英博物馆之中,一直有着一副《女史箴图》,若是唐大师挖出来的是真迹,那么大英博物馆的那一幅就是临摹本了。”

    “这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将会影响整个书画收藏界,也将是我们华国文化界的大幸事!”

    在马爷感慨之际,刘易壬教授罕见的兴奋不已。

    “诸位,实不相瞒,其实我早就怀疑大英博物馆的那副《女史箴图》是临摹本。大家都知道,我在印鉴方面下过苦功夫,之前我特地花了三年时间,对大英博物馆那版的《女史箴图》上面的所有的印鉴进行过研究,发现了许多的伪造印鉴。”

    “只是,因为真品一直不出,所以,也就没有公开发表我的观点。但是,今日唐大师开挖出来的真品,那么我愿意公开我的研究,指出大英博物馆的那副是临摹之作。“..

    听着刘易壬的话,众人都是惊讶万分。

    马爷也是意外不已:“刘教授,此话当真?”

    刘教授点了点头,走向了唐楼的这一副画作,细细的看了起来。

    “不瞒诸位,我精确的统计过大英博物馆的那副《女史箴图》,它的印鉴情况复杂,总共有着112枚。比较有名的是“宣和”“御书”“宣和”“政和”“绍兴”“睿思东阁”“内府图书”“弘文之印”“群玉中秘”“广仁殿”“长”“秋壑图书”“神品”“寄敖”“子京父印”“项元汴印”“墨林秘玩”“南华画史”“项子京家珍藏”“平生真赏”“子孙永保”“陆经国印”“陆经筵印”“宝臣”“张则之”“梁清标印”“蕉林”“江上笪氏图书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乾隆御赏”等印。”

    “通过这些印鉴,也能够看出收藏的顺序,唐代弘文馆、北宋徽宗、南宋吴皇后、金章宗、南宋贾似道、元代阿里、明代项元汴、孙克弘、张则之、笪在辛、梁清标、安岐、清内府。”

    “但是,细细的鉴别之后,我发现了其中许多的印鉴都是仿造的。尤其是其中的“弘文之印”,宣和诸印,宋徽宗的“睿思东阁”也都是仿造的。”

    “但是奇怪的是,后面的项元汴之后,这些印鉴又都是真的。之前,我还一直在疑惑,以项元汴的眼力是不可能鉴定不出来的。但是,现在有了唐大师的这一次开挖,我才豁然开朗。”

    “原来真迹一直在项家,后世流传的不过是项家为了掩人耳目而流出来的摹本,摹本上面,大明之前的印鉴应该是项家找高人伪造的。”

    按照刘易壬的推论,再次看向了这一副《女史箴图》。

    “诸位请看,我之前研究过大英博物馆的那副,上面的贾似道的”秋壑土印“,与摹本《兰亭序》上面的标准“秋壑图书”印对比,明显是存在差别的,“秋”字右半的折角、“壑”左下结构的撇画折角处、“图”字的外框、“书”字下方收笔与框线的连接处等,都是有着细微的差别。这也是我最初怀疑大英博物馆的是摹本。”.b

    “但是,反而是唐大师挖掘的这一副,我对比了下,这几个印鉴一模一样,差别之处,只是因为这幅画是绢本,比之纸本不清一些。”

    在刘教授分析的时候,又是一道声音响起:

    “刘教授说的一点不错。而且,从画面细节上,大英博物院的也是存在一些问题。”

    来人正是开车疾驰而来的魔都博物馆的黄馆长,黄馆长在书画领域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大英博物馆的那一幅,事实上,我也早就起疑了。首先就是大英本,在图文形式上具备汉代的传统,山水也具早期的特点,服饰,器物,步辇等都与魏晋时期接近,但细节有不合理处,很可能是有魏晋时期的底本,后人临摹而成,临摹者对前代服饰器物构造不甚理解。”

    “而且,卷中箴文书法古拙端美,有初唐虞世南、褚遂良的风格。而“顾恺之画”款较弱,结合刘教授方才的分析,我也认为是明代人添款。所以,大英博物馆之中的就是临摹本。”

    黄馆长也是仔细的看起了唐楼这一次挖掘的。

    “诸位请看,这里有着项元汴篆书“宋秘府所藏晋顾恺之小楷书女史箴图神品真迹”。”

    “而且,拖尾的瘦金体箴文,“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起,至“女史斯箴,敢告庶姬”,这才是真正的宋徽宗的真迹。而大英博物馆的那一幅,笔力稍弱,而且恭字缺两点,我早就怀疑,其是金章宗所书,避其父完颜允恭讳。”

    “结合刘易壬教授对于印鉴的对比分析,现在基本可以断定,唐大师的这一副才是《女史箴图》的真迹。而大英博物馆的不过是,项家掩人耳目的临摹本,只是因为仿造的高明,又加上了项元汴的收藏印章,这才流传了下来。”

    听着刘教授,黄馆长的联合鉴定,众人也是佩服不已。

    “今日当真是汇聚了华国最顶尖的,各领域的鉴定专家。能够参与揭露大英博物馆的乃是临摹本,真是我们的荣幸。”

    林馆长感慨不已,众人也是非常同意。

    叶院士也是心情大好,直接给大英博物馆的馆长保罗打了电话,寒暄了几句,直入正题:

    “亲爱的保罗,告诉你一个消息。你们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是一本临摹本。而真正的真迹,已经被我们发现了,就在华国浙省禾城,项元汴的祖宅地下,之后等《女史箴图》展出,欢迎前来观摩。”

    说完之后,叶院士便是爽快的挂了电话。

    一直以来,叶院士及国内的各专家都是,为流落在大英博物馆的两万三千件珍贵文物,感到悲愤和痛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过,华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华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华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华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更是专门陈列华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

    叶院士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也是和大英博物馆交流过很多次,对于其也是了解很深。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华国文物囊括了华国整个艺术类别,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

    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华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华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而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就是这样一件稀世珍品。

    即便是叶院士,也是需要提前预约,以故宫博物院的名头,才有机会一饱眼福。

    刘教授,黄馆长等人也是如此,全部是以单位的名义,才有机会看到这《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华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华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华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之前,世界上只有一本真迹,一本摹本。

    摹本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只是,笔意色彩都比不上大英博物馆的真品,一直让叶院士郁闷不已。

    这一副《女史箴图》自从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就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o

    也是大英博物馆对华国文物收藏界,赤裸裸的羞辱,如今,证实了这件乃是摹本,而真迹还是在我们自己人手中。

    叶院士自然是心情大好!而且,这一次,还有王羲之的真迹出世,今天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