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直播捡漏:听劝后,成了鉴宝大师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拍卖消息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拍卖消息

    经过盛超,王凯林等权威的估价之后,太平天国的这三大印玺,木玺在九千万上下,玉玺在2.3亿上下,而那枚最为贵重的金玺则是开出了6.7亿的天价。

    唐楼仅仅花了六千万,不但得了一块地,一栋老宅,还净赚九个多亿!

    “唐大师,既然你不愿意出售三枚印玺,那么我们只能够竞拍这个租借权了。”

    盛超亲自来主持,最终,三枚印玺,木玺以200万一年租借给了杭城博物馆,玉玺以800万一年租借给了魔都博物馆,而金玺则是被国家博物馆租借,一年1800万天价!

    在整个租借完成之后,马林也是满意的离开了禾城博物馆,准备回去安排吴冠中的画作的小型私人拍卖会。

    秦煌则是来到了唐楼的面前,惊喜不已:

    “唐大师,我才出国了这么几天,你又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真是厉害啊。”

    秦煌和唐楼也算是老交情了。

    “秦总谬赞了,我这也是运气。说起来,这几次的捡漏,也是离不开欣欣的帮助,我也要好好的感谢她。”

    秦煌微微点了点头,对于唐楼和秦欣欣的交往,他还是持鼓励的态度的。毕竟,唐楼的颜值,人品,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都是不错的。

    也正是因为将唐楼当做乘龙快婿看待,秦煌也促进了这一次,马林和唐楼的合作。

    不过,在事成之前,秦煌还是没有将底透露给唐楼,只是,轻声的在唐楼的耳边耳语了几句。

    “唐大师,过几天在杭城的一家别墅,有一个小范围的私人拍卖会。到时候,我会给你邮寄一张邀请函,到时候你去看看。”

    秦煌也没有透露太多。

    对于秦煌这种级别的大佬推荐的私人拍卖会,唐楼当然是非常感兴趣。

    “好的,那就多谢秦总了。”

    接下来,唐楼又和前来的几位大佬交流了一会,尤其是专门赶来给自己鉴定的刘易壬教授。

    “刘教授,我已经将这一次的鉴定费转给你了,你收一下。”

    唐楼当然不会白嫖刘易壬的鉴定,给了丰厚的报酬。

    见到唐楼的转账,刘易壬本来是想拒绝的,但是看在唐楼这般的有诚意的份上,最后还是收了下来。

    毕竟,只有这般的有来有往,大家的友谊才能够长存。而且,保不准下一次,自己也需要唐楼给自己鉴定一些宝物,到时候也方便支付鉴定费。.b

    “唐大师,果然是讲究人。佩服,佩服。这一次,能够主持鉴定太平天国的三枚印玺,也是我职业生涯的荣耀时刻,唐大师,我也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

    刘易壬这般倒是真心实意的,这种顶级国宝的鉴定,也是他日后行走江湖的履历。

    “刘教授,客气了。”

    唐楼和刘教授又寒暄了一番之后,又和叶院士等人交流了一会。

    “唐楼,你可真是了不得,连太平天国的三枚印玺,都能够被你找到。”

    叶霁翔粗着嗓子,赞叹着,对于唐楼,他是真的服气了。

    马观复一旁也是欣赏不已,看着唐楼,就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当然,时代不同了,他那时候是占据了先知先觉,有着信息差。如今,唐楼能够在这种收藏环境下,接连斩获各色国宝级文物,真的是令人折服。

    几个人又聊了一番之后,马观复说到了一个非常隐秘的消息。

    “唐大师,叶院士,我有一个非常了不得消息,若是你们感兴趣可以准备起来了。”

    马观复神秘兮兮的话,唐楼和叶霁翔都是有些不解。

    “根据我在高卢国的一位好友透露,再过半个月,在巴黎将会举行一场非常特殊的拍卖会。这个拍卖会只有一件藏品!”

    听着马观复的话,两人都是心惊不已,特地在高卢国巴黎拍卖,只为了一件藏品?

    “难不成是《蒙娜丽莎》级别的稀世珍宝?”

    叶霁翔开了一句玩笑。

    “叶院长,你说的还真的差不多。这一次的拍卖品,其价值和意义真的是可以媲美《蒙娜丽莎》的。这一次的拍卖的宝物乃是举世闻名的我国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b

    听到这个消息唐楼和叶院士都是惊呆了。

    “《兰亭序》不是被唐太宗李世民所得之后,作为陪葬埋进了昭陵。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昭陵遭到了盗墓贼多次的入侵,早就体无完肤,但《兰亭序》却从未出现过,因此有一种推论,武则天当年也是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所以,可能在乾陵之中。”

    “但是,不管如何。《兰亭序》应在在帝王陵墓之中才对,只要乾陵,昭陵一日不正式开挖,流传在市面上的,大概率乃是摹本。”

    叶霁翔显然对于这一幅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行书,颇为了解。

    马观复点了点头:“按照史书记载的确如此。但是,这一次佳士得的《兰亭序》的来历,也不是凭空出现,是有着严谨的历史文献佐证的。这一幅《兰亭序》,据说乃是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王法极手中流出的。”

    “王法极?”

    叶霁翔微微一愣,对于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说王法极可能比较冷僻,但是他的法号就有名多了。乃是鼎鼎大名的智永法师,他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精勤书法,尤工草书。著名的永字八法,就是这位智永和尚创造的。他所写的《真草千字文》也是一直流传至今。”

    马观复的科普之下,唐楼和叶霁翔都是恍然大悟。

    叶霁翔也是想起来了:

    “就是那位“退笔成冢”的智永法师。据说智永练字时,笔头秃了,就取下丢进一个大竹筐。时间一久,积了整整十大筐秃笔头,智永便在寺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埋在土里,砌成坟冢,称之为“退笔冢”,这就是“退笔成冢”典故的来源。由于智永的字写得好,前来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络绎不绝,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铁门限”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兰亭序》的真迹,一直被智永珍藏,临去世时将其传给弟子辩才。辩才博学多才,精于琴棋书画,尤其精于书法。他得到《兰亭序》后,十分珍视,秘不示人,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专门用来珍藏《兰亭序》。”

    “那时的皇帝正是唐太宗,酷爱书法艺术,对王羲之的墨宝更是情有独钟,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唯恐失却。他先后三次将辩才请到长安,热情款待,同时询问《兰亭序》下落。但无论李世民怎样百般盛情,辩才只是装憨作痴,推说自己侍候先师智永时确实见过《兰亭序》,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乱,早已不知去向。”

    “唐太宗无奈,只得改派监察御史萧翼去智取。史书上记载,萧翼智取了《兰亭序》,也就是后世认为殉葬在昭陵的那一幅。但是,这一次,佳士得拍卖的,乃是从辩才和尚那里流传下来的。”

    “按照佳士得的说法,这一幅真迹,当时就没有给唐太宗,而是秘密伪造了一副摹本交给了萧翼。而真迹,一直秘密的由辩才和尚保存了下来,传承至今。”

    “佳士得很有自信,这一幅就是真品。故而,等《兰亭序》的拍卖公布后,相信会有无数人蜂拥而至。”.b

    马观复将这个消息告诉唐楼和叶院士,也是想要看看两人的打算。

    “我到时候准备去看看,要是真的是真迹,那么定会竞争一番,迎国宝回国。”

    马观复还是有些身家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