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柱邪之十二 > 第九章,樛国

第九章,樛国

    樛国,国有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可生存地区162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人。

    常备军力共一百万,统称樛木保卫军,设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军,各25万人编制;

    每个方面军设四个师,各六万人,方面军军委单独配置方面军独立团;

    每个师设三个旅,各两万人;

    每个旅设两个团,每个团一万人;

    每个团设四个营,每个营两千五百人;

    每个营设五个连,每个连五百人;

    每个连设五个排,每个排一百人;

    每个排设十个班,每个班十人。

    ...........

    根据新时代的到来,战场兵种多样化的需要,为方便区分,各国部队一般分为科技热兵器、科技冷兵器、灵能热兵器、灵能冷兵器。

    科技与灵能是能量运用来源的不同划分,而热兵器和冷兵器则按照射程来划分,冷兵器一般指近战武器,而近战距离的定位就各有各的不同,所以各国的武器分类定位,还是颇为繁杂的。

    拿樛国的武器库中的武器举例:

    科技冷兵器长剑,与灵能冷兵器长剑的区别是,灵能冷兵器更锋利,坚硬。

    同时如果有道灵全书学院灵能特工来使用,可以打出灵能,低级特工的武力标准是可以打出一米灵能,灵能厚度不低于十厘米。最少每小时两剑。

    俗称剑气外放!

    而科技冷兵器长剑仍然存在的意义在于,世界大多不可踏足之地,灵能无法存在,灵能兵器也就无从谈起。

    而且还有国家在模块化世界的改变下,保留了灵能前世界的武学,在灵能覆盖薄弱的地区,这个国家的国民体质包含了科学体质(灵能前体质)、灵能体质、适应性体质(又称科能体质)三种体质。

    (科学体质在灵能影响下逐步转变为灵能体质,但是因为世界模块化,地区变异,正在转变为灵能体质的科学体质在转变过程中进行二次变化,于是统称这种体质为适应性体质(科能体质)。)

    灵能本被视为一种全人类的进化,但是适应性体质的出现却是让科学体质再放光彩,适应性体质的人拿起科技冷兵器,学习科技武学,可以发挥出与灵能不相上下的力量,俗称科能。

    觉醒了科能的人才以及觉醒了灵能的人才,都是各个国家,各个机构组织争夺的主要人才资源。

    因为觉醒者都是万中无一的小说基设。

    于是现有力量体系的组成被好事者调侃道:

    “武侠与仙侠的有机统一!”

    “科能与灵能的辩证!”

    “这个家到底谁做主!”

    ......................

    杨成兵,隶属樛木保卫军,南方面军,灵能冷兵器序列,第二师第二旅第二团第二营,银灰剑士营。

    因为南方面军司令唐青偏好灵能,认为灵能才是第一战力,所以第一、第二师是灵能师,第三、第四师是科技师。

    说起这银灰剑士营,可是大有来头。

    提起银灰,第一反应就是樛国东北临海的银灰城。

    银灰城是樛国两大港口之一银灰港的省城,本应叫银灰市,在公元2812年,也就是30年前,爆发的樛国与火国之间的银灰战役中,被民愿所请改成了银灰城。

    银灰战役中,樛国东部方面军一度被打到了银灰市内。

    双方为争夺城镇能源,交通,通信枢纽及金融,新闻,医疗,政府机构,居民密集点等要害,进而把控城市。打着短兵相接,贴身肉搏,犬牙交错,残酷性极大的巷战。

    因为这些要害往往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建筑,它们坚固,高大,结构复杂。

    双方往往为了争夺一层楼,而打得不可开交。敌对双方在建筑物内交融作战,可能是你在上,我在下;你在里,我在外,谁先占领,谁就会少吃亏。

    可选战术也增加了扩展包:充分利用气候环境,采取断水,断电,停暖等手段,置对方于死地,瓦解敌军。

    最惨烈的就是争夺制高点。一处好的制高点,比如一个大楼楼顶,形成交叉火力,派遣极少数的人,就可以控制一大片区域,打出10倍以上的战损比。

    那时候的武器还没现在那么先进,划分也没那么详尽,走的是实用主义道路。

    一个交叉火力点大楼简单的配置了一挺重机枪及机枪手,一个换弹手,一个手雷投掷手,两个巨盾战士,两个弓手,一个观察手,一个辎重兵,一个剑士。

    重机枪负责大规模群伤,手雷负责范围伤害,巨盾负责防护以及吸引火力,弓手负责精准打击,剑士负责解决摸上来的刺客。

    (无声的弓箭比狙击枪更好的适合城市战,而且弓箭的几何学弧射,也是狙击枪的跳弹无法比拟的。)

    往常,这样的十人小队,在不用重武器的情况下,平地上多加几个人,注意下阵容配置、敌我克制,也就无伤碾压了。

    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

    这样的小队,配置两个以上形成交叉火力,可以如当阳桥上的张三爷一般,喝退曹操百万军。

    至于张三爷和曹操是谁,别问,问就天桥下郭大爷说的,加送历史挂科重修。

    在和平社会的部分樛国人眼中,智者当趋利避害,这种阵地傻子才会去冲。

    而在当年真的有很多自愿的‘傻子’。

    反攻的时候,大批的将士,一个个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当战事终了,落日余晖照耀在了临时安放在街道两旁的尸首上,远远望去,这些人用血肉身躯,代替了断壁残垣,铸就起了一座新的银灰城

    ............

    在敌我混杂,保留基础设施,保留城市相对完整,不使用‘对城市武器’等等诸多外在因素下。

    剑士,成为了巷战比手枪手更好的职介。

    首先便捷性,剑士纯生物驱动,长剑只需简单擦拭,即可”一剑霜寒十四州!”。

    相较于枪械,无需弹药投喂,兵器无需‘三懂四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其次隐蔽性,长剑杀敌的动静要比军士随身配备的手枪低。

    在混战中,声响是吸引敌人投入兵力,友军增援的局势判断依据,一般声响越大,该地区越重要,声响中心也成为了战斗中心。

    保持低调才能更好的贯彻战争的宗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其后相对于隐蔽性更强的短刃刺客,剑士具备了一定的正面作战能力,刺客为了追求极致的灵活,是不会配备甲胄的,而且越是穿的少的刺客,越厉害(ˊ˘ˋ*)♡。

    战争终究是考验指挥官的以正合以奇胜——排兵布阵,审时度势,因势导利,是即时战略。

    而战场是多人的战场!终究是逃不过正面的硬碰硬,所以不可能成建制的刺客去碰成建制的剑士,太脆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剑士的成建,只需要一把长剑,一身甲胄(轻剑士可以穿防弹衣,防弹盔,防弹裤子,防弹鞋一套),基础的训练,和管饱的后勤供给。

    相比于科学热兵器的学习训练成本,沉重的后勤负担,简直不要太便宜。

    毕竟剑士穿着甲胄(特别是灵能甲胄)被枪打中,大部分都是受伤掉血,拉近距离后,一剑挥出,啧啧。

    双方的比拼也就成了名场面:

    “我倒是要看看到底的你的剑快,还是我的枪快。”

    “大人时代变了!”

    碰!一枪开出!枪口飘散着烟雾。

    刺啦!一剑划过!剑上饱饮着鲜血。

    “小孩,世界变了!”

    “我可没变!”

    “给我保持对大人最起码的尊重啊!”

    至于胜负,所谓:

    “优劣靠版本!生死靠微操!”

    你猜!

    ............

    耗资少,成效快,在科能觉醒者和灵能觉醒者较少的时候,一部分剑士的量产,可以弥补中高端战力的不足。

    所以一举将剑士职介带入指挥官眼前做成建制使用的,正是银灰战役中的银灰城之战。

    阵亡率高达八成,战绩平均一换二,惨烈的战绩打造了银灰剑士硬汉形象,英勇的作战,促使军武之中形成了多个以信仰银灰城剑士为核心的樛国爱国剑士团体。

    各方面军也正式将剑士兵种纳入编制,组建灵能和科能银灰剑士营,其中适应性良好的却未觉醒科能或者灵能的,编入银灰剑士营预备队。

    将军们期望近朱者赤,储备出中端战力。

    “银灰剑士那可是剑士的典范,军人的典范。比垃圾的幸运E枪兵更倒霉的伞兵,强多了!”

    某南方面军第三师航空大队伞兵下士,卡宾枪突击兵YCHB在各方面军,夏末全兵种演武时被采访,向记者要求打码后,曾夸张的惊叹!

    立秋之后,航空大队军营中央十来米高的伞徽地标,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耀眼了。

    ............

    杨成兵作为一个入伍十九年,年岁三十九的老兵开始了断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