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独在汉乡为汉客 > 第十一章:仲景

第十一章:仲景

    二人商量了一下,刘裕将所需要的一应物品一一列举出来。小乙想了想,说其他的地方不能确定,建议最好先到刘备的住所处寻找一番,若是不能找全再去别处寻找。于是领着刘裕来到刘备的住所,说明了来意。

    此时刘备不在家,后宅自是不方便进去。

    糜夫人甘夫人在后宅收到了下人通禀,再三叮嘱下人全力配合。刘裕一应所需,尽由取之。

    还好比较幸运,刘裕找到了蒸馏所需的一应物品。由小乙派人先将这些家当带过去,召集工匠搭建灶台,准备蒸馏可供消毒的烈酒。

    一行人离了刘备的住所,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一行人转向刘裕的住所,刘裕先去卧房看了看文湘,发现她还未醒来。仔细检查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文湘没有发烧,伤口也很干燥,没有什么问题,算是脱离危险期了。后边只需要保证休息和营养,慢慢养伤等待痊愈就是了。

    刘裕打开自己的急救包,挑选出需要的药品。仔细想了一下,留了一部分。

    毕竟这些药品在这个时代都属于无价之宝,完全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为了以防万一,刘裕还是决定留下一部分。

    准备妥当后,一行人离开小院,再次回到伤患营。

    小乙等人刚走到营门口,刘钰迎了上来。

    “先生,天色已晚,您还是早些安歇吧。”

    “到现在为止救治多少伤员了?”

    刘钰脸色有些为难,犹豫了一会,才说道:

    “约有五成。”

    “五成?”

    刘裕不是傻子。医者本来就少,又是新学会缝合之法,就算都是天才,最多也不过救了几百人。营中伤患数千之巨,如今刘钰说救治了五成,也就是说,最少有一千多人没有抗住,已经生生流血流死了。

    人体内的鲜血总是有限的,如今黄金救援时间已经所剩无几。那就意味着,剩下的那五成伤员要么是伤口比较小,还不足以因失血过多而死。要么就是在做着最后的挣扎,就算第一时间缝合好伤口,也需要输送大量鲜血才能保住一条命。

    可惜的是,他能力有限。没办法分辨血型,也没办法给这么多人同时输血。

    刘裕的脸色有些灰败。

    “我再进去看看。”

    “先生!”

    刘钰向前一步,拦住他的去路,开口道:

    “往常刀剑之创,伤者有一成能活下来已经殊为不易。如今得借先生之法,受伤的百姓和士卒已经有三成都保住了性命。还未救治的伤患,大都只是轻微擦伤,无需急于一时。先生暂且回去休息,等到明日亦是不迟。”

    “三成?”

    刘正经常给他讲史,刘裕也明白,这个时代受到包含科技、教条等诸多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成生还率若是放在后世,早已被死死订上庸医的标签,一辈子都没法从事医学相关的行业。但是在这个时代,能够就回来三成人,已经算是一个奇迹。

    刘裕深吸一口气。

    “既然如此,那更应该连夜救治好伤员。你们不懂,即便是很小的伤口,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很有可能就会损失一条人命。”

    “先生...”

    “不用说了,不尽快处理好所有的伤员,我实在放不下心。”

    刘裕拒绝道,不顾刘钰和小乙的劝阻,还是进入了营地。

    张匡和他的一群弟子也还没有休息,依然在忙碌着。见到刘裕去而复返,连忙上来劝道:

    “先生虽远胜常人,但并非医者。亲手缝合皮肉,极为耗费精神。先生能坚持如此之久,已是难得,还是早些休息为好,以免伤了心神。”

    “多谢张先生好意,只是不来看看,心里实在不安。”

    刘裕勉强笑笑。

    张匡点点头,想了一下,说道:

    “既然如此,以先生所言,伤口皆需要用麻布浸泡烈酒,擦拭干净,是作为...作为消毒之用。现今其他皆已妥当,唯有烈酒不足。先生曾言,可由蒸馏之法,将清酒制为烈酒。不如先生施展一番,多制一些,以备后用。”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做点烈酒。”

    张匡说的没错,蒸馏的法子别人都做不来,也就自己才会。于是刘裕点头应了下来,开始着手准备组建蒸馏系统。

    蒸馏是一件比较简单的工序,其原理就是利用不同物质沸点的高低,通过控制液体的温度,将沸点更低的酒精蒸发出来,再冷凝成液体,得到的就是高浓度的酒精。

    刘裕将自己携带的几小瓶酒精和纱布都交给张匡,开始指挥者小乙几个军士简单搭造好一座简易的蒸馏装置,倒入清酒浊酒,开始点火加热。

    现在条件比较简陋,刘裕没办法要求太多,只能亲自盯着,通过一根竹管,不断往锅里注入冷酒,靠着经验来调控锅里液体的整体温度。

    刘钰和小乙想来替他一会,都被拒绝了。

    随着一坛坛酒水倒入锅中,营地的酒香愈发的浓郁。周围吸鼻子的声音越来越多,有好酒的军士已经情不自禁的蹲在出酒的竹管出,两只眼睛死死盯着存酒桶里泛起的酒花,止不住的咽口水。就连一些本该在营帐中休息养伤的病号都忍不住的爬起来,将脑袋探出来,一边远远地看,一边吧唧着嘴。

    刘钰倒还好,小乙也是个爱酒的,但是毕竟是校尉,此时虽然发馋,却远比他人直到轻重缓急。眼见几个军士都要将脑袋伸进酒桶里了,怒骂一声,大踏着步子走过来,狠狠几脚将几个军士全部踹翻在地。

    “憨货!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还有很多兄弟身上有伤,急着用这批酒水呢!没轻没重的,捏不住肚子里的酒虫?都滚一边去!”

    几个酒鬼军士也反应过来了,连忙爬起来,面带羞愧的躲到一边去了。

    刘钰眼看着这一切,突然想到了什么,一脸严肃的喝道:

    “无关人员都离开此地!伤者速速回到营帐,传令下去,胆敢窥视者,军法处置!私自酿酒者,斩!小乙,你亲率一队士卒,隔绝此地,务必不得外传!”

    小乙也醒悟过来。酒是什么?那都是用粮食酿的。如今是战乱时期,普通老百姓连吃饱饭的都没几个,更别提拿粮食酿酒了。能够拿出大量粮食酿酒的除了巨富之家,也就是军队里专职粮草的主事。

    粮食酿酒可获得近十倍的利润,如今又多了蒸馏之法,可以将清酒淡酒浊酒制成烈酒。在这种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年代,粮食酿酒可以获利十倍,但是淡酒蒸馏出来的烈酒,在以曹植为代表的“魏晋风流”人士圈子里,可是比普通淡酒要翻了不知道多少倍,足以称得上价比千金。

    十倍之利已经能让很多人铤而走险,百倍之利,那几乎是可以让人忘记生死的利润。如果蒸馏之法传出去了,巨富之家只会拼命蒸酒,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只能进一步剥削普通老百姓,让老百姓身上的负担更重。所以,酿酒之法绝对不能穿出去。

    出身底层的小乙想通这一层关系,率领一队军士封锁场地。看了看几个目睹一切过程的军士,眼中已经透漏出几分杀意。所幸刘裕选择的地方属于一个角落,比较偏僻,离着营帐比较远,伤员只是闻到了酒味,却是看不真切。

    终于,最后一坛浊酒也全部倒入锅中。

    刘裕让伙夫慢慢减小灶内的火势,将脑袋伸向负责出酒的竹管口,俯身轻嗅,酒香越来越淡,渐渐没有味道,便撤了火。

    熬了大半夜,算上张匡他们抱走的,一百多坛酒蒸出来十来坛酒精。这个年代普通酒水的度数很低,刘裕尝了尝,大约也就十度左右,简单换算一下,这些酒精差不多能到八十度左右,已经完全能够用来消毒了。

    刘裕虽然此时虽然满脸的疲惫,但是心中却是无比的满足。

    刘钰招收叫来几个参与酿酒的军士,连同旁观的军士一起。严肃低声道:

    “若不想你们的族亲因为缺粮而活活饿死,蒸馏一事决不能告知任何一人,包括你的家人!若有泄露,决不轻饶!”

    几人也都是亲卫级别的老卒,知道里面干系重大,一个个赶忙点头。

    “先生,您劳累大半夜,余下的事情,就交给小人吧,您先回去休息。”

    眼见刘裕一脸倦容,小乙赶忙走过来,搀扶住他,开口劝慰了一句。

    此时一众医者处理完了全部的伤员,陆陆续续赶回自己的住所。

    张匡虽然倍感疲惫,却是一脸笑意,朝着刘裕深深一拜。

    “先生真乃奇才也,胜匡百倍之。匡深感敬服!今有一不情之请,今有族中一叔长,善习医术,如今正在编纂医书,传于后世。匡欲将缝合之法予以告知,使其著于书中,还望先生准允。”

    “你那叔长是谁?”

    刘裕笑着问道。

    “匡之叔长诲机,字仲景。”

    张匡回道。

    “怪不得我一直觉得泻心汤怎么这么耳熟,原来是张仲景啊...”

    话说到一半,刘裕已经坚持不住,身子一歪,昏了过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