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独在汉乡为汉客 > 第四十四章:质朴之极不过民心

第四十四章:质朴之极不过民心

    自拿到汉中之后,廖化不出所料的更为忙碌,整个人肉眼可见的愈发沧桑。经常一个人坐在大厅里处理各项政务,刘裕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不用睡觉的,连续数天来,不管刘裕去的多早,回来的多晚,总能看到廖化伏在书案上的的身影。

    眼见廖化一天比一天的憔悴,刘裕心理过意不去,下令将阎圃和蒯祺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阎圃倒是还好,只不过身上背了一个背主的名声,现在在汉中比较遭受唾弃。附近邻居也不是很待见他。毕竟这里被张鲁经营了二十余年,这里的百姓心向张鲁,若是没有良方,短时间难以收服民心。

    自阎圃知道自己被绑架的幕后主使是刘裕的时候,每次遇到刘裕都会摆出一副不加掩饰的厌恶之相,恨不得双眼变成刀子,从刘裕身上狠狠剜下来几块肥肉。除此之外到没有什么更激进一些的行为。毕竟现在刘裕成了汉中之主,阎圃从原本的主人变成了客人。即便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一家老小的性命考虑一下。

    至于蒯祺,被好好饿了一阵,倒是老实了很多。虽然面色有些不善,但最起码不会整天整天的骂人了。

    刘裕念在他是诸葛亮的姐夫这一身份上,也懒得跟他计较。只是连同汉中的其他官员,一起交道廖化手上,帮助他处理各种政务。并派遣了军士在大厅看守,主要是防止廖化孤身一人,会被这群人突然暴起刺死。

    至于刘裕自己,主要做的就是在府衙之外的各项政务。

    夺取汉中之后,他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秘密处死杨松,而后抄了汉中各个豪强的田宅钱粮。将主要角色收押,其余的贬为平民。

    汉中豪强本来就不多,主要还是以张鲁和杨松为首的张杨两家。其余的都是一些小门小户,兴不起什么风浪。

    而后将张鲁一家实施软禁。

    他现在还没想好怎么处理张鲁,但是肯定不能直接一刀杀了,只能暂且软禁,等赤壁之战结束后可以考虑一下,将张家移送到荆南四郡去。

    或者交州也不错。

    朱崖好像也挺好的...

    而后,刘裕开始为另一件事头疼。

    那就是曾答应过山民的每户五十亩田。

    无他,汉中地多人少啊。

    铲除了豪强,释放掉了全部的奴仆隐户,在加上汉中北方乃是横纵东西千里的秦岭。当年董卓大乱关中的时候,有无数百姓为了躲避战乱,携家带口自关中南下,除了一小部分人藏身于秦岭山脉中,其余大部分则顺着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等进入汉中平原。导致现在的汉中人口远远比史料记载中多得多得多。

    当然具体多少还没算出来,但是就目前而言,单单是本地的百姓,都没办法分够每户五十亩。

    看来还是得赤壁大战结束后才行啊。

    刘裕无可奈何的叹息一声。只得亲自出马,从山民中选出数百个比较有威望的代表,连同李由、张讨、郭通等山民出身或者曾于山民熟识的将校,一起开个大会。

    在大会上,刘裕深刻检讨了自身错误,对于汉中总有田亩的数量和人口总量认知不足而做出深刻的检讨,并对山民报以诚挚的歉意。

    而后狠狠拍打着胸脯,表示最迟明年开春,一定会兑现自己的承诺,为每户山民分到五十亩田地。并举手起誓,决不食言,否则愿意遭遇一切天谴人罚。

    刘裕在大会上信誓旦旦,心中却是一直惴惴不安,总以为自己没能兑现承诺,恐怕会被山民群起而攻之。怎料这群山民带表不但没有想象中的将他痛打一顿,反而愈发的坐立不安。

    “先生!老汉知道先生的为难之处,先生不用跟我们多讲,自第一眼见到先生,老汉和我们这群山贼,就打定了主意,这辈子跟定先生了!先生让我们去哪,我们就去哪!”

    “是啊,先生不必为难,俺们虽然之前当过山贼,但是在山贼之前,也都是本分的老百姓。这些年来,见到过这么多贵人,除了先生之外,都嫌弃俺们。只有先生是一心一意想给俺们分田,教俺们种地。俺们不傻,到底是不是真心,俺们都能看得出来!”

    “是啊是啊,先生不用自责,咱们山民别的没有,就是又把子力气,这多的罪都遭过了,还有啥可怕的?啥都不怕!先生有什么事,尽管交代给咱们,咱们绝对能帮先生办妥!”

    “是啊是啊!先生不用担心...”

    “一切听先生的!先生让去哪,我们山民就去哪...”

    “先生....”

    刘裕被感动了,彻彻底底的感动了。两世为人,前世遭遇的各种诡谲,在这一世都不过是徒劳的心防。

    这些人虽然为贼,但本质上都是被乱世逼得活不下去的老实人。为了一口吃的,只能聚集到一起,去从别人手里抢那一丝能够活下去的机会,能够让家人活下去的机会。

    他们几乎失去了一切,乡邻,田亩,房屋,乃至亲人。这本就不是他们想要选择的生活,但是被逼无奈,他们只能有这样的生活。

    他们卑微到了极点,甚至连背叛之前的应允都没有得到过。

    如今,刘裕因为之前作出的承诺现在无力实现,为此极其担忧,整整思考了一宿要如何对这群山民做出解释,要使用怎样的话术,谨小慎微到了极致。生怕一不小心就激起民变,将他们再次逼上梁山,自己反而成了千古罪人。

    可是无论如何他都没想到,这群山民竟然朴实到了极点。甚至在后世看来仅仅是一张画出来的大饼,却被让他们心怀感恩,为此不惜舍生外死的追随他。

    刘裕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收编山民的时候会如此顺利。

    为什么当他借用后世的卫生条例,给山民所居住的营地立下了诸多繁杂规矩的时候。这群山民即便是对这些规矩完全无法理解,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过一丝疑虑。

    他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想要从山民中选取大批“群众演员”充当正规部队的时候,会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踊跃报名,包括老人孩子以及女子。多到他本来预计的一两万人,实际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挑细选,不知道淘汰了多少山民,才“勉勉强强”将总人数压到四万左右。

    他也明白了,当初他利用后世军训的手段,在高墙内秘密培训这群“伪精锐”大军的时候,为何被选出来充当临时教官的几百人会对全军上下如此狠辣,稍有错误就是棍棒招呼,被打的人从头到尾确实没有任何哪怕一丁点的反抗,反而是一脸的懊恼和自责。

    他明白了,为什么在辗转丘陵,急行百里的时候,全军上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发出一声抱怨。

    他甚至担心过,假如这批“伪装起来的精锐”大军真正开到南郑城下的那一刻,会不会忍受不了他刻意营造起来的大战气氛,从而瞬间崩溃。

    为此他甚至做了更多的准备和预案。

    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

    可能从被选拔出来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

    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

    刘裕努力的仰起头。

    现在他是四郡郡兵连同民兵加起来超过二十万大军的主帅。

    他是汉中四郡当前最高指挥官。

    他应该是杀伐果断,至高无上的权威。

    他不能让别人看到,那张本该代表着公正、威严、权威的脸上,也会有水渍,自眼角渗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