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灭清道尊

    大明,崇祯二年四月初九日,榆林镇延安府,米脂县银川驿。

    此时已进入夏季,地处陕北的银川驿气温渐热,周边干涸田地中的稀疏秧苗不耐暑热,一片枯黄,阵阵吹来的夏风,干燥中还夹杂着塞外的黄沙。

    以常理论,楚云这个银川驿驿丞虽属不入流的小吏,然凭借微薄的俸禄和手中那一点点的权力,养家糊口本应不成问题,远比寻常百姓之家要过得更加滋润。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问题出在:现在是大明崇祯二年。

    去年,也就是崇祯元年,整个大明西北爆发了罕见的大饥荒,尤以榆林镇延安府灾情最甚。

    去年至今,延安府全年无雨,田地干涸,颗粒无收,银川驿周边的农田景象便是缩影。

    遇上如此荒年,朝廷本应及时赈济并减免赋税,然而延安府百姓等来的,却是粮价飞涨。

    丧心病狂的奸商大发国难财,一斗米竟然卖到六钱银子,一石米便是六两银子,小民百姓根本就买不起。

    奸商当然知道百姓是买不起的,他们是盯上了百姓家里的田地,欲趁机兼并之。

    为了活下去,百姓也只能变卖田地,换得数日之粮。

    粮尽之后,万般无奈的百姓便以采摘山间蓬草为食,蓬草尽,则剥树皮而食,树皮尽,则掘山中石块而食,最终多因腹胀下坠而死。

    裹腹已成奢望,还要苦于加赋、摊派,无路可走的百姓便愤然揭竿而起。

    像白水的王二,府谷的王嘉胤、宜川的王左挂、安塞的高迎祥、汉南的王大梁,当然,他们原本就不是安分守法的老实人。

    揭竿而起的他们,所作所为与盗贼无异,到处抢劫作乱,多在鄜州、延安府治境内。

    劫掠是无差别的,不论是缙绅富贾,还是与他们起事前处境相同的老百姓,皆在劫掠范围之内。

    家资殷实的缙绅富贾,或结寨自保,或搬入城内避乱,仅有少数行动迟缓者遭劫杀。

    城外的百姓,或农民、或军户,是避无可避的,家中不多的余粮被无情地劫掠,妇女被残暴地奸淫,男人则被强横地裹挟。

    加入农民军的男人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遭遇,竟然跟着队伍去劫掠十里八乡的乡亲。

    遭逢乱世,人性泯灭,留下的只有求生的本能和原始的冲动。

    如蝗虫漫卷延安府的农民军,虽暂未波及米脂县境,却也不过是早晚之事,这正是楚云的忧虑之一。

    ......

    日光菩萨?

    朱哲英不介意被楚云误认为神仙,刚刚那一指,已经让他意识到,相对于造景箱中的小人,自己就是神灵一般的存在,想弄死哪个小人,不会比捏死一只蚂蚁更难。

    他介意的是“日光菩萨”这个尊号。

    因为剧组在拍《崇祯朝那些事》,他做足了功课,对这段历史了解了很多。

    他清楚地记得,“日光菩萨”是在崇祯帝殉国后,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为崇祯帝上的尊号。

    亡国之君的尊号,太不吉利,朱哲英把扔在床上的浴巾抓了过来,围在腰间,先解决了裸体的问题。

    然后,他一边自己想着,一边打开手机,登录百度贴吧,发了一个求助帖子。

    “造景箱里的小人,问我是日光菩萨么?我不喜欢这个尊号,请老铁们帮帮忙,求一个高端大气有格调的,万分感谢,在线等。”

    热心回复1:“你精神有毛病吧?”

    热心回复2:“如果小人是少女,你就叫少女之友;如果小人是少妇,你就叫少妇之友......”

    朱哲英在热心回复2的下面悄悄回复:“好像有两个少妇,颜值貌似有点高,按你的意思,我是不是应该叫俩少妇之友?”

    网友秒回:“同意一楼的说法,你还是去医院吧。”

    朱哲英一脸无语,他说的明明就是实情,怎么就成了精神病了呢?

    网友是指望不上了,他只好自力更生。

    想到代明者清,一个相当给力的尊号随之浮现脑海,他对楚云抑扬顿挫道:“非也,本尊乃三十三重天外天之灭清道尊,二百余年未曾降临凡尘,也不知道当年随意收的那个不记名弟子,似乎叫张三丰的,如今怎样了?”

    武当开山祖师,竟然是灭清道尊的不记名弟子!

    因为明朝皇帝尊崇武当的缘故,张三丰在民间本身就是神仙一级的人物,张神仙的师傅是道尊完全合情合理。

    楚云纳头便拜,虔诚拜师:“小民家传武艺精熟,荫父武职小旗,曾在黄甫川堡当了三年余边兵,多有斩获蒙鞑,不知能否入得道尊法眼,收作不记名弟子?”

    朱哲英对准镜头,调整焦距,锁定楚云所着官服,青袍、胸前绣着彪补,还真是七品武官,与从七品的武职小旗刚好匹配。

    不过,转念一想,在明朝斩获首级是可以升官,或者换赏银的,而楚云仍是七品武官,官服一看便是穿了多年,都褪色了,不像有钱的样子。

    朱哲英觉得他的斩获可能是被上司贪了,遂动了恻隐之心:“好吧,汝与本尊有缘,便收作记名弟子吧。”

    一听竟然是更高级的记名弟子,楚云兴奋得磕头如捣蒜,连道:“弟子拜见道尊!”

    一旁众人,看着楚云神神叨叨半天,一会口称日光菩萨、一会又是道尊,再想想刚才从天而降的那根巨柱,都觉得他是蒙上天垂爱之人,似乎可以与天神沟通。

    随他一起来到前院的那个男子,眨着一双大眼睛,憨声问道:“大哥,天神收你作弟子了?”

    余者皆侧耳倾听。

    楚云点点头:“是比张神仙级别还高的记名弟子,道尊尊号乃灭清道尊,尔等亦当尊称道尊。”

    见楚云亲口承认,他又非信口雌黄之人,平日深得手下信任,众人顿时艳羡不已。

    这时,鹰鼻狼眸大汉一瘸一拐地走了回来,嘴角还挂着血迹,显然是伤得不轻。

    萧姓男子怒指鹰鼻狼眸大汉,立刻向楚云告状:“楚头,李自成他欠董哥二两银子,非但不还,还动手打人,你可要替董哥主持公道啊。”

    鹰鼻狼眸大汉竟然是李自成!

    造景箱外的朱哲英吧嗒吧嗒嘴,稍加思索,还别说,崇祯二年的李自成还真就是银川驿的驿卒。

    要不要帮他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