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箱子里的飞船 > 第15章:距离地球180亿公里 《十四》

第15章:距离地球180亿公里 《十四》

    家园历:2064年10月11日。

    天气设置:秋之暖阳,23摄氏度。

    航行模式:人工主动控制。

    “报告船长,一号引擎氘-氦3核聚变反应准备就绪!”

    “报告船长,双星脉冲导航正常!”

    “报告船长,飞船姿态正常,各项工作状态参数最后复检正常!”

    “全舰注意!一号原子引擎启动倒计时!”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点火!”

    ......

    段天涯淡定地站在一号引擎旁边22层的巡检三组办公室,端着一杯加糖咖啡望向落地窗外,目光中尽是剧烈喷发的核聚变发动机火焰。

    夺目的烈焰尽管是朝相反方向喷射,又隔着五百多米距离,同时有三套惯性等离子体约束和五重磁约束粒子系统加以安全控制,工程物理专业毕业的段天涯依然能从内心感受到那种堪比太阳爆发的上亿度高温和超强的澎湃力量。

    “这大家伙可真特么猛!”

    段天涯唯一的手下组员,杨好问满脸激动地站在他的身后,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末日方舟号起飞41年来,脱离太阳风层后,首次启动氘-氦3核聚变一号引擎加速。

    在此之前,都是使用两只光翼和第二、第三姿态引擎进行航行。

    “不够猛。”

    段天涯缓缓喝下一口咖啡,轻飘飘说出一句。

    “这还不够猛?这可是我们最强大的核聚变原子引擎!”杨好问面露惊愕。

    “当然不够。可惜我们只有80万吨氦3,为了保证目标航行计划,每次启动一号引擎都要精打细算,否则很快用完了,星辰大海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杨好问突发奇想:“天涯,你说,除了最初挖掘氦3的月球外,还有没有别的星球存在大量氦3,如果有的话,我们岂不是就可以挥霍一把,提前抵达半人马座?”

    段天涯先是怔了怔,然后摇头否认:“根据目前的探测数据,不太可能。即使在其他星球有,我们也无法获得,因为我们前方只有一堆冰冻彗星构成的奥尔特云,要想穿越这片星域的路程就长达9.46万亿公里,在我们有生之年,想活着出去都不可能。”

    听到不能活着走出奥尔特云,杨好问不禁失落地低下头,全然没了刚才核聚变引擎点火的兴奋劲儿。

    “不过呢,如果某一天方舟科学院能够开发出其他更强大的新型引擎,也许我们能多看到一点星空。”段天涯笑着安慰这位比自己大十岁的部下。

    ......

    一号引擎点火成功后,末日方舟号总指挥部指挥大厅内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之声与鼓掌之声。

    九米高、二十米宽的总显示屏上也弹出电子彩带和庆祝语:“热烈祝贺一号引擎点火成功!”

    总指挥部坐落在智慧城1路1号,是一栋三层高的五角星形建筑,内部采用大挑空结构,天花板采用玻璃完全透明,还可以隔着同样透明的飞船穹顶仰头看到浩瀚星空,所以船员们亲切地叫它“星空总部”。

    这栋建筑外墙刷成了明黄色,因此也被叫做“黄五星大楼”。

    “报告船长!飞船时间2064年10月11日上午10点零4分,一号原子引擎成功点火,氘-氦3核聚变工作正常!磁约束系统工作正常!惯性约束系统工作正常!”

    “报告船长!双脉冲导航正常,各项参数正常,我船方向准确无误,正向半人马座加速前进中。”

    徐烟客拿下嘴里的雪茄,命令道:“注入目标速度数据。”

    “目标速度数据注入中,初始速度30公里/秒,目标速度300公里/秒。”

    “数据注入完成,预计450分钟后飞船达到目标速度。”

    ......

    同一时刻,希望城郊外,文明传承团三级成员李园,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挑了一担盛满水的木桶,桶里放着一把木瓢,往“龙山村”稻田旁的那片香樟林走去。

    龙山村是希望城城外人造田野的称呼,大约有十来里范围,模仿江南村落构建,水田、旱地、小山、树林、河流等阡陌交错,其间点缀分布着数十家徽派农居,统一的白墙灰瓦。

    李园是龙山村初代村民,今年48岁。

    他从小就是个孤儿,但他并没有待在条件优渥的孤儿院,他认为留在那里是弱者的表现,没有独立的尊严。

    他选择自己去流浪,帮人卖报纸、发传单、捡垃圾卖废品,最后流浪到一处墓园当童工。

    后来,他与众不同的勇敢经历,让他入选全球500人名单,登上了末日方舟号。

    现在,他成为了龙山村村长,同时还是全飞船的“守墓人”。

    他今天担这两桶水,就是要到香樟林去给那些亡魂浇水。

    龙山村稻田边的香樟林,是一片不大但显得有点阴森的林子。

    这里是飞船上的墓园。

    每一棵香樟树下,都埋葬了一位飞船上去世的灵魂。

    没有坟茔,没有墓碑,甚至连骨灰坛都没有,就简单把骨灰撒在地下,然后种上一棵香樟树,就是每个离世之人的归宿。

    时至今日,香樟林里已经种下72棵树,有的树已经长得很高大枝条粗壮,有的树才是一棵小苗。

    每棵树下,都插着一块刻着逝者名字的小木牌。

    李园担着水,走近一棵昨天刚刚栽下的香樟树小树苗,木牌上刻着“李爱华”。

    “老李船长,小李来看你了。”

    李园放下木桶,从桶里舀起一瓢水,小心翼翼浇灌小树苗。

    然后他又拿起锄头,走到其余71棵香樟树下,将多余的杂草清理一番。

    做这些事,他轻车熟路。

    做完之后,他习惯性地拍拍那些香樟树的树干,像是与他们打招呼,“安息吧,老伙计。”

    对于李园而言,他觉得自己没什么能耐,能为飞船上那些才能卓绝的逝者们守墓,是他的荣幸之事,他很乐意效劳。

    至于传承农业文明的使命,他也不觉得是什么难事。

    他从上飞船以后就跟着一位老农民孟大叔务农,孟大叔是前一任龙山村村长,如今已经变成五米高的香樟树。

    李园看了看秋意阑珊的香樟林,那些曾经眼熟的人影仿佛又出现在眼前,过了一会儿后,他默默地拿起锄头,挑起木桶,顺着田垄往家回去。

    今天天气好,还要晒晒豇豆和辣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