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三卦,朱棣拜我为军师 > 第十章:真正的朱允炆,出手便要斩草除根

第十章:真正的朱允炆,出手便要斩草除根

    朱棣走的雷厉风行。

    待他走后,楚枭却开始思考起自己该怎么逃脱。

    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驾崩时朱棣等藩王并不在南京,可现如今诸王却被困在了京城。

    这足以说明真实的历史,与楚枭在书上看到的大相径庭。

    但既然史书记载朱棣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那就证明朱棣一定有逃出去的机会,况且不是还有个号称“项王在世”的朱高煦么。

    白沟河之战,朱高煦能于万军之中取瞿能父子首级;张玉战死后,他单枪匹马都能将身陷重围的朱棣救出来;还有后面的夹河之战,藁城血战以及灵璧决战,哪次不是朱高煦扛纛冲锋,这才让朱棣能挺进南京!

    有如今初露锋芒的朱高煦在,楚枭相信就算朱允炆狗急跳墙,朱棣也能有机会逃离南京。

    想到这里,楚枭换了身衣服,与早以在二楼接替他的小厮擦肩而过后,直接下楼钻入了来往的人群。

    果然!

    就在楚枭从二楼下来出门后,两名在客栈门口喝茶的“百姓”立刻对视了一眼。

    “我跟上他,你去送消息!”

    “好!”

    说话间两人立刻分头行动,其中一人跟上钻入人群的楚枭,另一人直奔皇宫而去。

    然而就在两人走了有一盏茶的时间后,一位身穿青衫,长相普通的青年却一脸从容的走了出来。

    上了一辆马车后,直奔西城门而去。

    ...

    宫里的夜晚来的很快。

    如今太阳还没完全落山,但奉贤殿内却已经点上了蜡烛。

    烛火摇曳。

    朱棣在昏暗的烛光下,看着朱允炆一边用膳,一边批阅这些天积累的奏折,忍不住再次重复了一下他的请求。

    “陛下,臣已在南京逗留多日,蒙古铁骑如今还对北平各地虎视眈眈,还请陛下准许臣明日离京。”

    “四叔,皇爷爷的孝期还没结束,您为何不多留些日子?”而对此,朱允炆却在装傻,但紧接着不知是他想到了什么,朱允炆又说道:“这样吧四叔,再给朕几天时间,也好让侄儿与诸位皇叔多亲近些时日。”

    “最多三天,三天后朕亲自在南京城外恭送诸位皇叔。”

    闻言,朱棣虽然内心里嗤之以鼻,但脸上还是保持着恭敬的态度转身离去。

    待朱棣离去后,从朱允炆身后的帷幕缓缓走出了两道身影。

    “你二人有何感想?”

    听到朱允炆的询问,黄子澄沉吟片刻后,立刻上前道:“陛下,据微臣近年来的观察,诸王中以燕王和宁王实力最强,且燕王颇具野心!若放任离去,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此言一出,黄子澄无异于是在劝杀了。

    一时间,就连同样建议削藩的齐泰,都皱眉看向了他。

    “呵~”

    可这时候,朱允炆却冷笑一声道:“传旨,命礼部去准备一下,三日后在南京城外,朕要亲自为诸王践行。”

    这...

    黄子澄不明白,明知朱棣狼子野心,为何朱允炆还要放虎归山。

    不是说好要削藩的吗?

    可听到朱允炆的这道旨意,齐泰却欣慰的点头道:“陛下不忍皇室手足相残,实乃大明之幸!”

    “此外,待诸王返回封地后,照旧执行削藩,另派郭英、耿炳文整顿京师三大营,北平各处的消息要随时送到南京!”然而就在齐泰欣慰时,朱允炆却又话锋一转。

    齐泰这就不明白了。

    削藩照旧他也认同,毕竟边塞九王手握重兵,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

    但他的理念是温和削藩,皇帝既然也同意放诸王离去,为何又要整顿京三营,甚至还要时刻监视诸王。

    可就在他百思不解时,朱允炆却将一封密函递给了他。

    拆开密函一看不要紧,齐泰的脸色越发古怪,而黄子澄却立即破口大骂道:“陛下,燕王果然狼子野心,其罪当诛!”

    “明白了么?”

    这时,朱允炆才脸色淡然的看着齐泰道:“齐太傅,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既要削藩那必然就要以雷霆手段!以皇权削藩,在太祖皇帝在世时或许可行,但如今太祖大行,若不予以重击必适得其反!”

    此刻,齐泰看着密函中朱棣秘密私会可疑之人的内容,目光中也满是纠结。

    他这才明白,朱允炆哪是不忍皇室染血?

    他这是要斩草除根!

    ...

    都说时间如流水,但在南京的最后三天里朱棣却度日如年。

    终于,三天时间已到。

    清晨。

    当一缕阳光洒进南京,客栈伙计慢悠悠的取下了门板。

    可往日里早该车水马龙的接到如今却空无一人,打听之下才知道,今天是诸王离京的日子。

    太孙朱允炆一早就在城外相送,城里的老百姓平时哪有机会见到那么些贵人,全都出城十里去看热闹了。

    此刻,南京城外文武百官列队两旁。

    以宁王朱权和朱棣为首的藩王们早以上马、上轿,朱允炆按例逐个道别后,亲自给朱棣二人斟满一杯酒。

    “二位皇叔,允炆就不远送了,若有闲暇还望二位叔叔多来南京看望允炆。”看着朱棣二人一饮而尽,朱允炆语重心长的说了两句,随后又是深施一礼,做给百姓看的礼仪非常到位。

    对此,宁王和朱棣却互相对视了一眼。

    本以为朱允炆会趁他们最后在南京的日子,向百姓宣布太祖驾崩的消息。

    可到了现在,朱允炆依旧没宣布。

    朱棣不禁暗道,看来确实被军师猜对了,朱允炆就是想等他们走后再宣布太祖大行,以此展开削藩的借口。

    但常言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一场尔虞我诈的豪赌,若不是得军师事先谋定,或许他还真会处于被动的境地。

    想到这里,朱棣脸上保持着常态,和宁王一起道别后就上了战马,随后在悠扬的钟鼓声中逐渐远离朱允炆的视线。

    然而谁也没看到的是,待到诸王逐渐远去后,朱允炆脸上的笑容却转变为了冰冷。

    “齐泰,黄子澄!”

    “臣在!”

    “传朕密旨,待到诸王皆返回封地后,即刻宣布太祖驾崩的消息,同时昭告天下朕于灵前继位,急召各地藩王赴京奔丧!”

    “臣遵旨!”

    说罢,朱允炆转过身,目光中的冰冷一闪而逝。

    以皇权削藩此为下策,只有将百姓之口掌握在皇权手中,以勾结逆贼造反的名义斩草除根,才是削藩的真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