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三卦,朱棣拜我为军师 > 第三十一章:“国师”高义,赐我大明高产祥瑞

第三十一章:“国师”高义,赐我大明高产祥瑞

    此刻,堂下群臣都猛然用复杂的目光望向了张玉和杨士奇等人,原本他们还狐疑这些人怎么今日都站在他们这边说话,却没想到他们竟然是联手在跟皇帝演戏?

    这原本占据天时地利的局面,竟然眨眼之间就被逆转了。

    直到这一刻,不少的世家官僚们才猛然回忆起了曾经的恐怖,此刻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可是当年一路从北平打上南京的燕王朱棣!

    且不论武功,单说阴险毒辣,他也比建文帝要狡诈了不知多少倍!

    弄得现如今,若皇帝真的能让那个大明永无饥荒,他们谁还敢再横加阻拦?

    忤逆皇权,夷三族!

    那就连他们背后的世家,也不可能搭救他们了!

    想到这里,不少的官僚都暗暗心惊,然而回过神来他们又开始心存侥幸!

    要知道,皇帝这些年来的精力,不一直都是放在靖难上的吗?

    何时派遣过使者?

    于是,不少的官僚立刻就想到了,这或许是皇帝在虚张声势,意图在气势上让他们先败下一城,从而达到下一步的目的。

    可他们如何会甘心?

    一念至此,这些心怀侥幸的官僚便打定主意,到底要看看皇帝怎么收场!

    片刻后,大殿上的人都纷纷侧目朝着奉天殿外看去。而就在那些官僚都愤怒不已的时候,只见身穿天青色内衫,外面套着一袭云锦金丝的楚枭,脚踏官靴迈步而来。

    当他从正殿门口走进来,本来一些对楚枭嗤之以鼻的官员,看到他的模样后都忍不住狐疑起来。

    “这海外使者也太年轻了?!”

    “哪里是什么海外使者,分明像是哪家的勋贵子弟,此人到底是何来历?”

    “可惜了,本该有大好前程,但如今看来实在可惜!”

    “等等!汉王殿下为何在他身后?”

    楚枭本来底子就好,再加上大内宫廷裁剪的衣衫,让他看上去哪里有在海上风吹日晒的狼狈,反而像是谁家的贵公子。

    但这都不重要,惊讶楚枭年纪之余,官僚们下意识的就想到了这必然是皇帝选择的牺牲品!

    没错!

    这世界上哪会有亩产千斤的农作物,皇帝分明是在信口胡诌。

    如此一来的话,那皇帝打的主意必然是用这场戏来吓唬住他们,从而让他们身后的各个世家感受到皇帝的决心,使得世家不敢再继续逼迫皇帝。

    到时候,皇帝就能再次掌握和世家谈判的一部分权利,而世家也会适当的退让两步。

    一定是这样了!

    想到这里,众多官僚都纷纷认定了朱棣的想法。

    毕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的事情,先抑后扬的手段,已经是皇家和贵族之间谈判的不成文规定。

    但这种事情,皇帝到最后往往都需要找个替罪羊!

    杨士奇他们身居高位,自然不可能。

    那既然是这样,眼前这个“假使者”,八成就是干这个用的了。

    想到这里,官僚们才会露出惋惜的眼神,然而等他们回过神来后却疑惑的看到了楚枭身后跟着的人。

    没错!

    此刻,只见以往上朝历来都站在武将行列里的朱高煦,竟然陪同楚枭一同出现在了大殿上。

    别说是这群官僚诧异,就连文官武将行列里的太子和赵王朱高燧,也都瞪大了眼睛。

    此人到底是谁,竟然让汉王陪同上朝?

    但转瞬间,原本还诧异不已的文武群臣们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莫非那祥瑞真的存在,而且是明军从海外所得?

    不!

    不可能!

    若真有亩产千斤的粮食,大明的泥腿子们何至于卖儿卖女?

    “草民楚枭,儿臣朱高煦!”

    “参见陛下!”

    此刻,楚枭来到大殿上后站定,而朱高煦则双手抱拳,行了个武将礼。

    看到楚枭和朱高煦同时出现在大殿上,朱棣二话不说,便直接询问道:“楚爱卿,前些时日听闻你于海外归来,朕心甚慰!此番出海,可是真为我大明带回了祥瑞?”

    说话间,朱棣还暗中给楚枭送过去一个已经“暖好场”的眼神,而接收到朱棣的信号后楚枭瞥了眼四周,也是立刻心领神会。

    不用问都知道,在他进殿之前,这里爆发了怎样一场勾心斗角。

    然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原以为永乐初年的朝堂官员,不应该都和唐代贞观时期一样,一致对外么?

    现如今,大明境内百万饥民,眼看着无数的百姓在哀嚎,这些官僚竟然还能熟视无睹?

    既如此,虽然自己没有圣人的心,但配合朱棣演好一场戏也罢。

    想到这里,楚枭也是直接抱拳大声道:“回陛下!此番出海,臣历时两年之久,途经倭国、占城、爪哇、那孤儿、真腊、暹罗等二十余国,所见所闻皆非我大明国土,所见海外奇珍无数,香料、器具数之不尽!”

    “然,臣依旧无海外流连之心,每每想到我大明百姓依旧在寒风中哀嚎,臣便内心痛如刀绞,一心只愿返回之日,以偿陛下宏愿!终于海外万里之遥,费尽艰险,得两样祥瑞归回大明,可保百姓丰衣足食,我朝万世再无饥荒!”

    轰!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间安静了!

    一时间,所有人全都忍不住朝着楚枭看去,若不是杨士奇等人此前已经见识过土豆,他们也会惊掉下巴。

    然而,楚枭的话落在其他人耳中,却完全不是一个情况了。

    就连朱高炽都忍不住呼吸急促,更别说那些原本就心系百姓的从龙之臣。

    此刻,他们看向楚枭的眼神几乎带着崇敬!

    然而,那些官僚们却都在经过最初的震惊后,纷纷露出了嗤之以鼻的表情。

    要知道,大明饥民何止百万?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让百姓填饱肚子了。

    然而,这一切的真实性却只有楚枭心里清楚,虽然他刚才所说出使海外的初衷是假,但他这历时两年之久的海上航行,却真实无比。

    在满刺加他见过奇珍异宝,沙里湾尼他险死还生!

    个中辛苦,岂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

    与此同时,就连朱棣都感受到了楚枭的不容易,心中更是暗暗下定决心,该给楚枭的封赏和地位绝不能亏欠分毫!

    否则,他如何做这个千古一帝?

    于是乎,朱棣几乎是如梦方醒一般,激动地从龙椅上直接站起来,大声询问道:“楚爱卿!可莫要欺骗于朕,此话可当真?!”

    一时间,随着朱棣的话音一落,所有人的目光都纷纷看了过去。而就在所有人质疑的目光下,只见楚枭面色平静的开口道:“臣不敢欺君!”

    “呜!”

    顿时,少部分心系百姓的官员,几乎都兴奋地血灌瞳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