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工业香江之重启人生 > 第37章 数控机床

第37章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近代工业的里程碑,1948年美利坚空军部门为制造飞机杂零件,提供设备研经费,由G&L公司与MIT合作研究四年,於1952年试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铣床,立即生产100台交付军工使用。在成果上显示了它是社会需求、科技水平、人员素质三者的结晶;在技术上则显示出机电一体化机床在控制方面的巨大创新。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持。于1956年研制出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

    数控机床一般由输入装置、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测量环节和机床本体组成的。机床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

    第一代的数控机床是1952年,电子管控制的。第二代是1959年晶体管控制的。第三代在1965年,出现了小规模集成电路。数控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四代是1967年以计算机作为控制单元系统的。第五代是1970年美利坚英特尔开发使用了微处理器CNC技术。1974年以后,欧美日等国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用于机床的情况开始增多,到目前的1978年,数控机床已经可以用计算机控制,同时软件功能的开发,也让此时的数控机床更加得到发展。

    韩朝宗也正是看好了这一个时期,还处于萌芽发展中的数控机床技术,而韩朝宗的起步就可以从第五代数控机床开始研发,毕竟虽然个人电脑还没有开始普及,但大型计算机技术早已经开始了高速发展。韩朝宗自然也不想错过这趟历史的列车。

    如今的世界是慢慢被计算机笼罩的世界,虽然韩朝宗无比清楚,但IBM的体量和技术,哪怕韩朝宗是世界首富,也依旧不是能一个人能搞定的,所以韩朝宗在早期就放弃了大型计算机和以后的家用电脑技术了,从而转战电子材料行业,英特尔就是韩朝宗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把握住核心科技就好,剩下的一切完全可以放弃掉,如果想试试水也不是不行,如果那时自己的人才储备允许,也是可以的。毕竟又没准备做寡头。拥有历史视角的韩朝宗是不缺钱的,之所以还在算计,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在电子行业的未来做打算,毕竟手中有剑不用,和手中没有剑是两码事。

    但贪多嚼不烂,太多的大人物因为贪婪而撑死了,所以掌握核心科技后,手里有几个小型的,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利润产品就好,没必要过多追求了。深耕一个行业做到精通其实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今韩朝宗所涉及的四个行业幸好有三个属于零技术入门的,只不过是劳动性密集产业,这才让韩朝宗没有那么焦头烂额,对于以后在东南亚的定位韩朝宗是非常清晰的,工业占领之后,就要在东南亚挑战传统金融行业,这个行业是必须握在自己手里的。

    无论任何人阻挡,都要被粉碎,金融命脉必须要做到安全可控,要不然所有的工业都是镜中花水中月,韩朝宗这六年时间的发展,赚了那么多钱,养了那么多人,分享了那么多利润,不就是为了那一天用的么?

    伟人早就给斗争下过定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胜利自然属于大多数人。

    而一旦后期韩朝宗彻底握住了东南亚的金融命脉,那么他的地位和身份将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事情和责任也就会增加,历史早就告诉过我们,任何事情的解决办法,都有三个前提,那就是钱。钱。还是钱。

    所以为了自己不想缺钱,甚至能永久性的创造生产资料,那么研发数控车床的这一步是一定要走的,而且还要走的虎虎生风,走得恍如隔世,走得一日千里。。。

    传统的民用机床韩朝宗早就从东德搞到了很多,并且如今早就可以自己生产一些低端的机床了,不过技术和精度都不是很高,而且人才缺失严重,毕竟整个东南亚还是相对贫困的,念书的人就更少,虽然车床只需要一种技术,但东南亚还是没有,这也是韩朝宗找英资帮忙在东南亚建学校的原因,不仅仅要在东南亚遍布孔子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还要有大学,而且工科大学要占大比例,同时,整个亚洲的大唐时代广场物业的所有利润,全部用于小初高的学校建设和贫困补助费用,剩下的部分由韩朝宗占股份的小商品工厂群补齐,大学也是一样有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当然也有很多人未必能念到大学,很多人念完初中之后就会选择中专技术学校,学一门手艺,更早的赚钱,而中专则是全东南亚华人富豪共同捐助的,毕竟他们也是需要人才和有文化的工人的,自然也响应韩朝宗的文化入侵。韩朝宗的意图并未公开也未隐瞒所以很多人都看得懂,就是让这下一代的精英们怀着对韩朝宗的感恩就够了,毕竟潜移默化才是最高端的阳谋。看得懂,但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这需要大智慧和大资金的支持。恰巧这两样韩朝宗都有,虽然大智慧有待商榷,但是剽窃古人的处理办法还是可行的。

    虽然马来西亚政府将华语列为第二语言,但大部分东南亚人还是说自己的母语的,但学校是不讲各国的母语的,全东南亚的孔子学校官方语言都是汉语,并且授课也是用汉语的,知识的传播一定会伴随着某种思想的扩散,和对某个民族的认同感,基督教的理论就是这样的,传播科学的同时,将他们主的阳光散落于世界各地,可惜!华人比他们还会玩那套,而大陆人更是对此嗤之以鼻,大陆的同胞们什么都信,只要有用,但如果没用,立刻就会放弃,如果后来又有用了,那么再继续用,只推崇实用主义,别的都排在第二位。可以说华人什么都信,但又什么都不信。

    韩朝宗自然也是一样,孔子学校虽然是韩朝宗建立的,但接收入学的学生可以是任何国家的任何孩子,等到这批孩子长大之后,韩朝宗相信整个东南亚的官方语言一定会是华语为主流,同时对儒家文化会更加认同,这种影响一代人和教育一代人的计划韩朝宗将其命名为“火种计划”。

    钱嘛,赚那么多,不就是为了花的嘛,能让以后自己掌控的地区的人民更倾向于自己,又能给自己创造利润,韩朝宗何乐而不为呢?

    其中这次的数控机床厂韩朝宗是准备建立在马来西亚的,但之前的布局让韩朝宗所有的电子厂都在香江,而且香江的人才质量和数量比目前的马来要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韩朝宗准备将数控机床一分为二,生产数控设备的输入装置、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的所有项目电子厂依旧建在香江,而机床本体的生产选择在东南亚建厂,毕竟生产建造组装机床类的人材东南亚是可以找到的,再者,机床厂这类项目还是需要重工业配合的,而且需要大量人工组装,所以东南亚还是很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