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吴钩曲 > 第六十一章 真假皇孙

第六十一章 真假皇孙

    元祐叹了口气,继续道:“那是在我孩儿的百日宴上,当时陛下亲身赴宴,皇亲国戚高朋满座。不瞒你说,本王虽然上面有两个王子,却都是庶出,这三王子乃是嫡出,陛下看他天庭饱满,甚是喜爱。

    岂料众人欢饮之时,府中竟然闯入一名刺客。那刺客武功很是高强,府中人发现他行踪之时,已有数名护卫被他无声息打倒。本王恐他冒犯圣驾,调集府中精锐护卫护驾。陛下疼爱爱孙,派了两名大内高手前往照看。

    陛下果然是圣明烛照,那刺客潜入后府,想要对我孩儿不利,未及行凶,便被拦住。一场大战,刺客虽然被拿住,两名大内高手也都身负重伤。

    本王向来与人为善,不曾害人,却在自己孩儿百日宴上大失颜面,因此心中不忿,当场质问那名刺客。那刺客却并无惧怕,自称是关西一侠义小民,路遇不平之事,出手相助。

    本王问他有何不平之事,与本王有何干系。那刺客呵呵冷笑道:‘除非陛下亲自过问,否则任你使尽手段,也休想叫我开口。’

    本王怕此事干系重大,况且本王未做亏心事,怕他怎地?便报请陛下裁决。

    当着陛下的面,那刺客对本王说道:‘你自己生个女儿,却拿去换掉阿圆生的儿子来冒充王子。若陛下将来传位于你,社稷沦于外人之手,此乃不忠不孝;置自己孩儿于不顾,令其长于她人之手,为防止阴谋败露,又将他们灭口,乃是不仁不义。我虽是一介草民,却也看不下去。所幸能将此事上达天听,心愿已了,今日有死而已。’

    说完他从怀中拿出几件物事,放在地上,对本王说道:‘这些没有被焚毁的物品,你总认得吧。’

    本王当时万万想不到他竟会说出那样一番话来,正气得头昏脑涨,见他拿出的物事眼熟,上前一看,竟是王妃赐给阿圆女儿的一串珍珠,几件金银镯子,只是看来像是被火焚烧过。

    本王怒火攻心,问道:‘阿圆在哪里?这些东西为何会在你的手上?’

    那刺客冷笑道:‘你自己做的好事,却来问我?须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罢口吐鲜血,竟然自绝经脉而亡。

    陛下震怒,令FL县公密查此案。FL县公派人找到本王安置阿圆的那座宅子,却发现已人去宅空。那宅子甚是奇怪,外面看来一如原状,里面几间屋子却已烧得面目全非。

    这下本王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只有对天起誓,向陛下保证三王子是本王亲生孩儿。百日宴不欢而散。本王事后曾派人打听,那刺客居然也有侠名,至于他为何陷害本王,本王到现在也百思不得其解。

    从那以后,陛下也不大爱理本王了。只是不知为何,FL县公坏事后,陛下竟将开封府尹的位置给了我。直到接下这几桩案子,尤其是这桩亲生骨肉案,本王才想到,这是陛下赐给的机会,或可举一反三,还本王以清白。如今临淄侯断案,明察秋毫,本王能否渡过此劫,可就拜托了。”

    田重远听完这一番话,只惊得遍体流汗。这件事若真是陈王遭人陷害,却不能自证清白,便又有一位皇子被击倒。可如今并没有办法查出此事真相。

    赵元祐见田重远眉头紧锁,问道:“可有何方法证明我儿是亲骨肉?滴血认亲?滴……滴……滴骨也可以。”

    田重远叹道:“这些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赵元祐失望地低下了头,苦笑道:“如此则不能打消父皇的疑虑。临淄侯若无办法,只怕本王再难有出头之日了。这都是命,夫复何言?”

    田重远忽然想起一件事,心中不由得怦怦直跳:“如今只有一丝希望了。若果真如此,那可就太巧了,且看陈王有无如此好运。”说道:“王爷垂问,小人未能解忧,实在是惭愧无地。眼下小人唯有一语,虽然未免异想天开,愿请王爷一听。”

    赵元祐精神一振,道:“那就请快快讲来。”

    田重远当即说出昔日高丽人金英浩相救许若环之事。

    赵元祐忽然间拍案而起,心情激荡之下,双眼竟流出泪来,执住田重远的双手,叫道:“临淄侯真是福将也。那许若环便是阿圆,原来她尚在人世,只是到了海外,真是天佑我也。本王即刻去请见陛下,请旨派出使者出使高丽,顺便查清真相,还我清白。还请临淄侯修书一封给金英浩,请他协助。”

    田重远欣然答应,告辞回府。

    晚上,田重远坐在灯下看第三桩案子,脑海之中,却不时浮现出赵明月的倩影。她的一笑一颦,似喜似嗔,天真烂漫,令田重远感到一阵甜美。田重远心道:“在郡主面前可不能丢脸,一定得争口气,一鼓作气把这第三件案子给破了。”

    这件案子发生在湖州县,倒是人赃并获,要处决一名游方僧人。太宗皇帝依旧驳回,令陈王择日重审。

    赵元祐曾告诉田重远,这游方僧人非寻常之人,乃是北宁寺方丈的大师兄去缘和尚。去缘佛法高深,当年一身武功也是深不可测。可惜据说他昔年遭歹人暗算,一身武功尽失。虽然武学修为毁于一旦,但去缘向佛之心愈坚,云游四方,随遇而安,弘扬佛法。

    三皇子晋王赵元侃向来爱习佛法,数月之前,赵元侃和大皇子楚王赵元佐一同微服游玩,在东郭野外巧遇去缘和尚。赵元侃与之交谈,大为敬佩,请到府中,宣讲佛法。月余之后,去缘和尚方才告辞。此事赵元祐兄弟几人都知晓,却没想到去缘和尚这一离去,竟然惹上事来。

    田重远暗暗心惊:“若真是去缘和尚作恶,倒也罢了。若是他被人陷害,连累的是晋王元侃的名声,这件案子,背后又牵扯着一位皇子。”

    案子要从湖州县一位新婚丧父的孝子说起。大宋以孝治天下,讲究很多。孝子在父亲去世后,按照惯例,要守丧三年。这三年中要吃长斋,睡草棚,穿又硬又毛的生麻织成的“斩衰”丧服,不得与妻子同房,不得出任官职。这孝子居然全都做到,令田重远大为敬佩。

    孝子这么一走,家里便只留下刚娶回家的妻子,以及老母亲。有天晚上,一人身穿丧服,和孝子打扮的一模一样,趁虚而入,乘黑摸进新娘子的房间,和新娘子调笑同房。新娘子想来也不敢多问,便顺从了“丈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