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章 合同工

    这是又要给贾冰做翻案文章?

    两个人极为不解。

    那贾冰招你惹你了,翻来覆去的折腾个没完。都快被揉碎了。

    “哥,你为甚这样说?”

    少杰把来时路上看到的说了出来。

    “你们还不知道吧,贾冰那个老婆是个不识字的农村人,他们是同村,又是邻居,原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你怎又知道?”晓霞问。

    “黄原又不是第一次来。

    俄还是侦察兵,收集信息是本能,了解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喜欢卖弄的小诗人。”

    “有些勉强。”两个人都不信。

    “好吧,黄原是咱家乡,像诗人这类害群之马,肯定早晚都是要打击的。提前了解一些,知己知彼。”

    “越说越离谱。”

    “你们不信俄也没办法。”孙少杰索性耍赖,然后转移话题。

    “别管那些细枝末节。若是想听,等你们调讲完毕,俄给你们好好说说这个贾冰,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呐,你说的啊。”

    “是,俄说的。现在让咱们重新回到重点。从刚才那个‘新编草船借箭’里,你们看出来一些什么没有?”

    “啊?”

    只顾听着好笑了。

    “唉,你们仔细回想一下,其实挺普通一个故事,最大的包袱是火箭。

    但若想取得预期效果,却是要注意两点。一是孔明的前后反差。

    这就要用到表演功夫。之前他表现得越是信心十足,越轻描淡写,后面爆雷时的反差效果越大。

    第二呢,就是在转折的时候。

    鲁子敬说‘船里有些热’那里。你们想想那时情景,若是听众还没有笑,讲故事的倒是先笑了,还会有效果吗?”

    “也不一定啊。”田晓霞提出异议。

    “若是把‘讲故事’作为故事的一部分,观众没有笑,讲的先笑了,表演再夸张一些,旁边的捧哏配合一下,演讲者本身就可以是包袱的一部分了。”

    孙少杰倒是有些惊愕了。

    后来说相声、演小品的,倒是常用这个方法。没想到还挺有天赋。

    “你脑子倒是转得快。但俄怎么觉得,你似乎总在跟俄唱反调呢?”

    “没有!”田晓霞坚决否认。

    “算了,暂时不与你计较。少平,你觉得晓霞刚才说的对吗?”

    孙少平想了想,“若是按故事调讲来说……有些偏离主题。故事调讲,重点是故事,一切都要为故事服务……”

    田晓霞见少平说起来吧啦吧啦的,没完没了,就悄悄挥了挥拳头。

    孙少平忙改口,“……当然,若是作为小戏的一部分,还是很有看点的。”

    有些熟极而流。

    孙少杰头疼。由于自己参与,他们认识得有些早,少平在被欺负中长大,应该是有心理阴影了。

    别搞砸了。

    想想也不至于。他已经那样精心安排大哥的事了,贺秀莲还不是来了?

    不过,问题又来了。

    世界收束?

    若是真有,自己不但得小心,还得另外想辙才行。别白忙活一趟。

    “好了,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好了。故事调讲,表演是故事的一部分,是为故事服务的。那么第二点呢?”

    “中心思想!”田晓霞抢答,“这俄熟悉。故事要做升华,不能一笑了之,听完要让听众感受到一些什么。

    比如这‘新编草船借箭’。

    什么经验主义,什么固步自封,什么骄傲自满,什么与时俱进,等等,都是可以升华进去的。”

    好吧。

    讲政治,是这个年代人的特点。从小就耳闻目染,熟得很。

    “嗯,都知道抢答了,看来教育还是有效果的。”孙少杰做欣慰状。

    “嘁!”

    “没说的,在下就提前恭贺二位旗开得胜!时间不早了,俺老孙去也!”

    “哈……记着还有那贾诗人的故事没讲呢!”晓霞撵着喊。

    “好!回去跟你们讲。”

    月亮又升高了一些。

    街上行人已经不多了,路边的街灯在这样的夜晚透出一种别样的孤独。

    孙少杰步速极快。

    赶到第一招待所时,正碰上田福军送商全出来。李建国随后亦步亦趋。

    “田主任好!商主任好!”

    孙少杰紧走几步,敬了个礼。

    “好嘛,说曹操,曹操就到。”

    商全哈哈大笑,转头对田福军说:“还是你跟他说吧,我年龄大了,早点回去早点休息。”

    “您比俄都结实。”田福军笑道:“那是你的兵,俄这算不算越俎代庖?”

    “他不是喊你叔的嘛,这小子还装模作样喊‘主任’,还以为我不知道呢。”

    孙少杰只能装作听不懂,站在旁边听他们自己掰扯。

    李建国拉他到一边,小声交待:“你明早就出发,回石圪节加紧落实那两件事。其它先不要管。”

    “有情况?”

    “上面等结果。尤其是青贮,事关今后全市的工业发展方向,很重要。”

    “不是有石油嘛。”

    “嘛什么嘛,那得投入多少?储量又不大,哪有这个见效快。”

    “那倒也是。只是批发站还好说。

    那青贮……玉米、豆秧、花生秧都还在长,动不得。要不,俄先用青草、薯藤、柠条先做一些看看?”

    此时不是后世,粮食吃不完。玉米都是整棵收,甚至还可以直接毁青。

    这时敢那样干,肯定打翻在地,然后再踏上一脚,想超生都不可能。

    “这个办法好。”李建国赞同。

    “还有,上面发了通知,眼下的重点是抗旱,农资调拨是重点。过去了就要开始忙青贮的事,你要加紧。”

    “明白!有个事儿请示一下。”

    “你说。”

    “石圪节那个批发站,业务上俄想用公社食堂的那个胡德福主导。那些司机跟他关系都不错,有利于开局。

    另外,其它人也是如此。俄想以他为主安排,大约也是主要用当地人。

    但有一点,那些人不占单位编制,签一份合同就行,算是单位雇佣的临时合同工。您看呢?”

    “有什么考虑?”李建国皱眉。

    “新事新人没负担,也没掣肘。成了,单位可以择优录用,也可以另行委派;不成,解除合同就好。”

    “这倒是个好办法。”李建国沉思一会儿,“没有先例……这样,我先考虑下,主要是看如何落实。”

    两人勾兑完毕,回头却惊奇发现,那两位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身后。

    不用说,肯定是全听到了。

    “那个……啊……”

    “你倒是敢想!”田福军出声呵斥道:“哪有这么轻率就用人的?俄看还是缺练,以后就呆石圪节好了,事做不好别回来。商主任,您看呢?”

    “我看倒是个好办法。”商全表态。

    “合同工……嗯……这提法不错。不过,合同工也要有个合同工的编制。建国,让石圪节报编制表上来看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