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金扎撒 > 第084章 少林寺拜师(11)

第084章 少林寺拜师(11)

    住持老和尚,他当然会抓住这个机会,这个也许一生之中唯一的机遇,要把自己一生的绝学,都传承给长生这样的,也许再也找寻不到,更加完美的衣钵传人了。

    他看向长生,说道:“长生,你们若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哪些没有看清楚的制药调配过程,或者老衲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就随时说出来,老衲都会再逐一讲清楚、演示清楚一些。”

    长生本想与旺才说的话,也是这么个意思的。他想说:“住持大师太忙碌了,我们先上好课。等住持大师下课了,有什么没听清楚的,或都有什么觉着没有讲清楚、看清楚的,我再和师兄商议着,一起弄清楚。”

    可看到住持大师如是说,他更是不能也和旺才如是说了。

    当看到住持大师看向自己,问是否也如此时,他倒觉着更不能这么说了。他想了想,终于回答道:“住持大师,无妨的,您日理万机。能把这么多珍贵的学识传教于我等,我等当十分珍惜。所以,我已一字一句地都记录了下来。等下课之后,我会和师兄一起,再认真地温习之。若真有还不理解或不懂的,再找时候,耽误大师宝贵的日程安排,来向大师请教。”

    住持老和尚听着,很欣慰地,马上说道:“善哉,善哉。如此甚好!长生,我猜想,你肯定有像恩公成先生一样,具有过目不忘和极其灵敏的听觉。所以,就烦请你,事后再帮旺才也弄清楚一些还没记住的东西。”

    旺才听着,马上觉着很羞愧的样子,他也想起来,的确如住持大师所说,长生从小就具有超强大的记忆力,同时,也具有非常超强大的听觉力。

    他马上对住持大师说道:“放心吧,住持大师,您只管讲医道学理、只管教我们怎么做。有长生小师弟在,我就不怕记不全。”

    如此,住持老和尚,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几乎没有什么停歇。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把他多年整理总结出来的,所有医道精髓和经典,全然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呈现在了,长生和旺才的面前。

    这日,长生和旺才跟随着住持大师,到医馆大堂坐诊。

    本来很平常的一日,就这么开始了。却不曾想到,所有的平静,以及正常的传承教学,竟然被一位中年妇人,完全给打破了。

    清早,住持老和尚大师,就把长生和旺才都叫过来,说道:“从今儿起,你们二人,就都在左右侧房里,同时对外接诊吧。”

    旺才一听,心里就紧张起来,赶紧说道:“师傅,弟子旺才,似……似乎,还……还没准备好单独行医。怕……怕失误,造成事故,毁了师傅的神医美名。”

    老和尚则笑呵呵地说道:“旺才啊,不怕的。这么多的时日以来,先是你们跟随着老衲,一同坐诊;再由你们自己在前面坐诊,老衲守在你们后面旁边;如今也该你们,自己单独坐诊了。老衲心里有数的,而且,老衲会如往常一样,还在这边大堂里。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难杂症,可随时过来询问。老衲也会过去,与你们一起会诊,一起讨论、商议医治的方案。”

    长生想着自己,这般年轻,就能得到师傅的认可,心里还是蛮开心地。便也说道:“师傅,其实我也和旺才师兄有同感。不过,听师傅这么一说,弟子长生也就安心了。”

    老和尚点了点头,赞许地伸手,让二位各自到自己的诊房里,准备坐诊。

    说来也奇了怪了,这日前来就诊的病人,相比往常格外地多。

    开始,人们都不知诊房大堂两边,也开设了两个诊房,人们都还是排队前往大堂就诊。住持老和尚一个人十分地忙碌着,一个妇人,排队到了跟前,却东张西望地,似乎在寻找什么人。

    老和尚马上认出了这个妇人,这几日已经来过多趟了。赶紧问道:“请问这位女施主,您的病症不是已经痊愈了么?为何这几日依旧前来就诊,是不放心么?”

    那妇人却说:“我,我就是想来看看,那,那个小大夫,今儿怎么没来呢?”

    老和尚笑了,他早已察觉,如这位女施主一样,似乎有好些人,都是过来看长生的。他想弄清楚,为何有人来就诊,就是盯着长生看?

    老和尚答道:“哦,老衲明白了,您是专门来见本寺医道小弟子的。”

    那妇人微微点着头,算是承认来意。她又赶紧问道:“听说他叫长生吧。那么小年纪,就到寺庙做活,想必家境很苦吧?”

    老和尚又答道:“他家境本很殷实,父母在世时,曾与老衲有救命之恩。所以,老衲要将一生所学医道,都传承给恩公之子。”

    那妇人马上眼泪就出来了,说道:“原来是孤儿啊!”她擦了把眼泪,又说道:“大师,在下家境尚可,膝下有一女,年方二七,也知书达理。在下有意,将小女许配给长生小郎中。大师可代长生小郎中做主,答应……”

    当那妇人刚一表明来意,瞬间,排着长队的人们,就一传十,十传百地,马上就似乎整个东南少林寺周围的民众,家喻户晓,都知晓了这一情况。

    只一会儿的工夫,排队的人群便沸腾了起来。

    很快,除了有马匹纷纷上山来的长者带着女儿的;也有马车循着山间马路,载着少年美女上山来的;更有家中长者,亲自带着女儿,直接步行上山来的。

    一时间,寺院门前的空场地上,聚集了许多大约年方二七左右的女子。她们都在家人的陪同下,打扮的美美的,加入到了排队就医的人群之中。

    老和尚听到寺中,守护寺院各处的僧人报告。一下子就想起了,年轻时曾读过的历史书中的类似状况。问那妇人说道:“莫非,施主们,是把长生当潘安了?”

    后面排队的妇人,似乎也有不少读书人,她们都点着头,大声说道:“是啊,是啊,那孩子,我都觉着堪比潘安。”

    更有人说:“我觉着,比潘安还英俊帅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