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连环诡案 > 第二十章 马来商人?

第二十章 马来商人?

    来人是英国记者托马斯先生。

    “早在民国成立之初,托马斯先生就来到了上海,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也是仰慕我已久啊,逮着机会就来找我请教。起初我不胜其烦,对他没有什么好脸子,可没成想这个托马斯阴魂不散地缠着我,竟然还跪下磕头要拜我为师。我这个人啊,心软,当时就答应了。不过托马斯先生也是孺子可教,后来在上海交通股大案中竟然真的帮了我大忙。也让我免于陷入陆涧鸣先生的那种尴尬境地。”

    苏纳言明白了。

    只是今天这个“上海交通股大案”频繁出现在了谈话中,自己却从未听闻过这么一桩案件。

    苏纳言心中好奇,当下琢磨日后一定要找桑先生把这桩案子问清楚。

    托马斯先生向苏纳言致意。自然如之前一样,桑先生又少不了对苏纳言好一通挖苦。

    托马斯先生一落座,便主动向桑先生报告起来。

    “师父,您托我办的事情已经办完了!”

    原来,桑先生不知何时委托了托马斯先生办事。

    “好徒弟!快说吧!什么情况?”

    托马斯先生嘿嘿一笑,反而不说话了。

    桑先生一脸无奈。

    “拜托,这点小事也要报酬吗?”

    托马斯先生依然用流利的中文回复:“当然了,师父,无论事情大还是小,托人办事当然要给报酬了。”

    “唉……亏你还叫我声师父。”

    “师父办事也不能例外啊。”

    “你们外国人,总是重视利益,轻视感情!”

    “不不不,师父,我们不轻视感情。我们重视感情,也重视规则。”

    桑先生一脸“罢了罢了”的表情,伸手从兜里掏出十元的纸币,塞进了托马斯先生的手里。

    可托马斯还是没完,依然把手伸在桑先生面前。

    桑先生拿出第二张十元纸币。

    还是不够。

    托马斯先生依然笑盈盈地等着。

    桑先生拿出了第三张十元纸币。

    托马斯先生这才将钱收到了口袋里。

    “师父,情况是这样的。我专程拜访了这里——四国饭店餐饮部门的经理,辛格先生。他与我都曾在印度服役,隶属于皇家炮兵部队。辛格先生起先对我的诉求非常不解,他认为如果将信息透露给我,是对雇主的不忠诚。

    “我告诉他,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你的法国雇主正在联合民国的部分官僚,谋划对大英帝国不利的事情。

    “在雇佣忠诚和国家忠诚之间,辛格先生做出了他的选择。”

    说完,托马斯先生从怀里取出了薄薄的一沓纸,交给了桑先生。

    桑先生赶紧拿起来,一页一页地观瞧。

    苏纳言满脸费解,莫名其妙。

    托马斯先生见状,向苏纳言解释道:“这里是今年来四国饭店的餐厅对于客人的口味和偏好的纪录。

    “为了能够给每一位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务,这里的侍应生会详细记录那些看起来具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客人口味。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到访此地,都会留下记录。

    “我的师父桑先生委托我替他拿到四国饭店的到访记录。要知道,四国饭店是一个开放的场所,不会对每一个进来的客人进行登记。于是,我发挥了我作为记者的思维,想到高级餐厅可能会对一部分客人的到访有记录。所以去试了试。

    “很明显,作为记者的从业经验这一回奏效了!”

    托马斯先生显得很得意。

    苏纳言也像是开拓了眼界,没想到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查找信息,专业的记者能力原来也有大用场。

    桑先生看完了这一整份对于客人口味和倾向的登记册,放在了桌上,沉思起来。

    苏纳言撇了撇桌上的登记册。

    桑先生没有抬眼地说:“拿去看吧,对你日后也有帮助。”

    苏纳言拿起登记册仔细阅读起来。

    可才一翻开,苏纳言就愣住了。

    这是一份纯英文的登记册,夹杂着一些法文单词。就连苏纳言一眼望去都感觉头疼,必须沉下心来细细地看才能理解。

    刚才桑先生看得那么认真仔细,说明他根本就是懂外文的?!那不多一会儿之前,他们一起走进法国餐厅时,门口的服务生询问他的情况,桑先生却是一副完全不懂洋文的样子,还让对方不要说鸟语什么的。

    在苏纳言心里,桑先生愈发有趣了。

    苏纳言看着这份登记册,确实被其中几个类似中国人的名字吸引了注意。

    其中反复出现的有王先生、刘先生、王女士、吴先生、张先生……

    他们都是谁?

    仅仅是个姓氏的话,这么大的慈溪城人数众多,上哪儿去确认这些人究竟是谁?

    更何况,有身份的人来四国饭店吃饭也是常事,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可以撒。”

    旁边的桑春秋先生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

    “什么?”

    苏纳言问道。

    “可以撒。”

    “什么可以撒?可以撒什么?”

    苏纳言完全不理解桑先生在说什么。

    可桑先生却像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那样,在嘴里不停地念叨。

    “可以撒。”

    苏纳言更纳闷了。

    “印度人?不像啊……”

    桑先生自言自语。

    “在哪里见过。”

    “师父,你说什么?”

    托马斯先生问道。

    桑先生回过神来,郑重其事地对苏纳言和托马斯先生问道:“向二位请教……”

    苏纳言第一次听到桑先生这么谦虚。不,不是谦虚,简直是谦卑!

    不由得心中对这个死胖子又生出了一点好感。

    “两位,你们可曾听说过这个Mr.Koiso?我不知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可记忆里却如大海捞针一般,完全没有头绪。”

    托马斯先生沉思片刻。

    “听起来像是马来一带的名字,会不会是东南亚在本地做生意的人?能否出入四国饭店的,肯定不是普通人。关于这个马来商人,或许苏先生可以给我们指点一下?”

    托马斯总结完毕。

    苏纳言不认识什么马来商人,也完全没印象本地有什么东南亚人活动。

    或许是宁波那边过来的人,也未可知?

    宁波作为对外的商贸中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哪里能够见到来到世界各地的商人,哪怕是在其他地方都少见的黑皮肤的人种也数量可观。

    如果是宁波的话,那便更无从知晓了。

    或许可以问问警局的同僚们有没有谁对这个Mr.Koiso有印象。

    等一下,Mr.Koiso?

    苏纳言突然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Koiso?!

    对,如果按照英文读法,很容易读成类似Chloe这种风格的欧洲名字,略加变形也会让人认为是马来或者印度一带的什么人名。

    记忆中,那个声音出现了,他纠正了别人的发音,说这个名字是由三个音节组成的。

    第一个音节ko,第二个音节i,第三个音节so。所以发出来的音是平调的类似“口一扫”的读音。

    因为在美国,骄傲的白种人都会用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文法来阅读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就像自己的名字常常被人说成是女性的名字。su,在他们的理解更像是类似suu的名字,完全是个女孩的名字嘛!

    所以,在美国的时候自己身旁就有一个人一直在不厌其烦地、执拗地纠正别人的发音。

    Mr.Koiso,应当翻译成“小矶先生”。

    此地只有一个小矶先生,正是苏纳言留学的同学,日本人小矶千雄。

    桑先生注意到了苏纳言脸上顿悟的神情,也不由得高兴了起来。

    “小苏,你想起来这个马来商人了?”

    “不是马来人,是日本人。这人我还认识……”

    苏纳言把关于小矶千雄的事情告诉了桑先生和托马斯先生。

    不过,出于苏纳言自己也不知道的原因,他并未把自己潜入一法道,偷听小矶千雄和张震人对话的事情告诉眼前二人。

    或许是对桑先生人或者托马斯先生不信任吧。

    苏纳言只说了这位小矶千雄据信在为日本政府服务,交游广泛,可以说是三教九流都有接触。

    苏纳言强调了“三教九流”,像是用这句话就可以概括自己在一法道的所见所闻了似的。

    桑先生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苏纳言,接着又像没事人似的结果了登记册。

    “小苏,托马斯先生,你们看,这份登记册里有三个名字总是集中出现。王先生、吴先生,还有这个小矶。

    “要么是王先生和小矶会面。要么是吴先生和王先生会面。要么是吴先生和小矶会面。”

    桑先生一面说,一面指着登记册上的信息。

    苏纳言意识到了,除了小矶之外,这位王先生还有吴先生,恰巧自己身边都有相同姓氏的人。

    不会吧?

    “小苏,你猜猜这位王先生和吴先生都是什么人?”

    苏纳言咽了口吐沫。

    他想不到这两个人竟然会有交集。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离奇、太不切实际,简直荒唐甚至荒谬。

    所以,苏纳言用几乎羞愧的口吻说——

    “王局长,和吴子秀?”

    桑先生点点头。

    “没错,就是他俩。这就是说王局长、吴子秀和小矶千雄,频繁地在四国饭店会面。”

    苏纳言觉得这太荒唐了,太不严谨了。

    “这仅仅是瞎猜罢了。你怎么知道这个王先生就是王局长?!”

    桑先生放松地摸出了一支纸烟。

    “王局长亲口对我说的。”

    什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