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引子

    本章为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梗概,元朝末年的社会环境,以及元末红巾军起义过程的简单梳理,算是一个大白话版本的科普章节,精彩从下一章开始,不喜欢的兄弟姐妹们可以直接跳过……新人作者“伊小全”万分感谢大家的支持!

    元朝末年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呢?

    烽烟四起,寸草难生。

    上有昏君无道,下有官吏无德。

    皇帝的荒淫,地主的剥削,大众的困苦。仿佛不在一个人间。

    节日要收过节费,办事要纳常礼钱,皇室要供奉神佛钱,贵族要荒淫无度钱。

    极度的荒淫无道,却想着神佛的庇佑,真是笑话。

    这一把把刀架在老百姓身上,无不是苛捐杂税,每一刀都在撬骨捣髓。

    上层奢靡,已成风气,国库入不敷出。

    军阀混战,却是常态,各地死伤遍野。

    芸芸众生分得贵贱,上层打死底层官府规定只需仗打五十七下,赔付死者家属一头牛即可。

    贵族被贱民反杀,却要处以极刑,家人沦为奴隶。

    人分几等,编入户籍,永世不得翻身。

    不停的剥丝抽茧导致大量百姓沦为流民。江浙一地流民约达一百三十万户!

    为了活下去他们携老扶幼离家找生存,有的卖儿卖女只为了那点少的干粮。有的靠吃尸体度日,吃完了就在路边等死。有的甚至举家投河,死了比活着好受,不用忍饥挨饿,无助的看着生离死别!

    著名写实诗人张养浩继《山坡羊,潼关怀古》后又因为看着无数流民而心生悲悯写出了这部《哀哉流民》

    哀哉流民,为人非人,为鬼非鬼

    朝不敢保夕,暮不敢保晨

    死者已满路,生者已与鬼灵

    一女一斗笠,一儿钱数文

    甚至不得将,割爱委路尘

    此时的大元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离王朝全灭崩溃只差一个导火索!

    “反”!“反”!“反”!

    1327年黄河开始决堤,宰相脱脱征调大量民工修筑黄河。

    由于当时元朝统治者的腐败,当时修理黄河的官员,克扣民工的粮饷,还让民工不分昼夜的劳作,累死病死的民工直接扔进黄河,当时黄河边上哀声哉道!

    就在这时民间一个名叫“白莲教”的组织首领“韩山童”与其亲信“刘福通”开始散播,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刘福通乃为大将“刘光世”后门。并到处散播,一句民谣: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而后又在今山东菏泽境内,偷偷的埋下了一只眼睛的石人,用来应验这句童谣,历朝历代都是这招而且屡试不爽。

    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北面发动几万黄河民工起义,起义之后,打出反元复宋的口号,徐州的“芝麻李”,滁州的“郭子兴”“孙德崖”。河南息州的“赵丑厮”,“郭菩萨”等响应起义!

    又有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

    周子旺在袁州起义

    浙江海盗方国珍在湖州自立为王

    次年七月私盐贩子“张士诚”与弟弟“张士德”、“张士信”及壮士“李伯升”等率盐丁在一天夜里。十八名热血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丘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乱棍打死。后起兵反元,克兴化。第二年五月,克高邮。后自立为王!

    徐寿辉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为人正直,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

    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到一起,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在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即天堂寨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

    元末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同时他们都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亦又称“香军”。

    至此元末大起义开始,大元王朝的覆灭也开始提上日程!

    韩山童被杀

    在起义一年后,韩山童因属下的背叛被当地官府抓到后凌迟,刘福通听后非痛万分,带着韩山童之子韩林儿,逃出后,尊七岁韩林儿为帝,继续对抗元廷的道路!此时刘福通已经成为了韩宋政权的实际掌舵人。

    1328年,安徽凤阳,一个赤贫之家农民朱五四的小儿子,朱重八降世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