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流浪生涯

    这群没有头发的秃驴和朱重八在老家时碰到的某些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群秃驴本来就是社会上的流民,来到寺庙本来就是为了混碗饭吃,嘴上念着阿弥陀佛,却连佛像都不擦,心里一点都没有把佛祖放在眼里。

    寺庙的住持,监寺们不仅有自己的土地,而且还公然包养情人!他们一直奉行的都是欺软怕硬,欺良怕恶的原则。

    刚来寺庙的朱重八,就被一个尖嘴猴腮的秃驴使唤来使唤去,这个和尚仗着自己的姐姐是寺庙主持的情人,经常在寺庙里横行霸道。

    一日小秃驴不知道抽了哪根筋指朱重八说道,:“哎”“哎”“哎”,“重八快去给师兄打点水泡泡脚”。

    重八迫于他的威严,只得去给他打了一盆洗脚水道:“水来了,师兄,快些洗吧。”

    那小秃驴挠了挠自己的秃脑袋道:“重八师弟,前日里师兄念经把手给念酸了,你来帮师兄洗吧。”

    当着那么多和尚的面,朱重八当然不肯。

    眼看,朱重八竟然敢不听他的,小秃驴感觉自己的威严被朱重八给挑衅了骂道:“小重八,你给洗还是不洗,我看你就是欠打了,吃上两天饱饭,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朱重八厌恶无比的瞅着那秃驴,仿佛要用眼神将它杀死一样。

    那和尚把脚从木盆里拿出来,摸了摸自己的秃脑袋骂道:“好你个朱重八,反了你了这就,讨打”!

    随后抬脚就把朱重八给踹了一个“狗吃屎”!

    引得旁边一群和尚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师兄好气力”,“朱重八这个混小子,老子早已看他不爽”“来得最晚”“还不想干活”“活该”“呸!”

    当他们带着轻蔑的笑容冲小重八笑时,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在他的眼中,一切都变得一动不动,莫名的怒火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他睁开眼睛,狠狠地盯着那群秃驴,仿佛要从他的眼睛里迸发出火来。

    他立刻瞪起了眼,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暴起了一道道青筋,愤怒地盯这个尖嘴猴腮的秃驴,拉开了决斗的架势,眼睛里面闪着凶光。

    一个猛的起身把那秃驴扑倒在地大骂道:“爷爷已经忍你很久了”,“老子平日里不与你一般见识”,“你却是愈发过分”,“老子打死你,“打死你”,“老子我也不活了。”

    说完拳头像雨点一样落在那个秃驴的脸上,发出的每一拳都用尽了全力,恨不得要了秃驴的狗命。

    秃驴被打的连连求饶道:“饶命,饶命,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已经没有了,刚开始那盛世凌人的架势,挣扎着爬起来之后,迅速的夺门而出,嘴里还不停的叫喊着:“小重八”“你给我等着”。

    不久便叫来了他的帮手,那个肥头大耳的主持,还有主持那年轻貌美的情人。

    主持先是假模假样的训斥了他的小舅子那个小秃驴一顿。

    然后嘴里念着阿弥陀佛,指着朱重八道:“阿弥陀佛”“你这孽障出手太重,简直毫无佛性”,“罚你今日打满寺庙所有水缸”,如若不满,以后三天就给你断了斋饭”。

    打满水后,就把他关进了一个阴暗潮湿的柴房,还冠冕堂皇的说是当作惩罚。

    朱重八在家中虽然也吃不好穿不暖,但毕竟是家中的老小,从小到大都是受关心受照顾的角色,到了庙里他却成为这群秃驴戏耍与欺凌的对象!

    夜晚他躺在凌乱坚硬的木柴之上,想起了很多。他想起不知道现在在哪的徐达汤和,想起已经死去的父母大哥,想起那日与他分别的二哥,想起自己的遭遇,想起那些和尚的嘴脸,想着想着他便泪流满面,那夜他默默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让别人欺负,一定要成为凌驾别人之上的人!

    一年后庙里的余粮也没法承担这群和尚的开销。

    主持召集来所有的和尚道“阿弥陀佛,自今日起,派出尔等寺宣扬佛法,你等分批去吧。”

    说白了,就是派一群和尚出去化缘来为庙里节省开支,难听点就是一人给个碗出去要饭。

    得罪过住持的朱重八,理所当然的被选为第一批出去要饭的和尚。

    十七岁的朱重八艰苦的流浪生活就此开始了。他先是向南一直走到合肥,接着又往西走到河南固始。随后的几年中,他又相继流浪到河南信阳、临汝,往东折向河南淮阳,经河南鹿邑、安徽亳县,又回到过安徽阜阳。一路跋山涉水,云水飘扬。可以想见,一个十七岁的孩子的乞讨路上会品尝到多少常人体会不到的饥饿、孤独和艰辛。他吃过大户善人施舍的白面馒头,也曾吃过草根、野菜。他住过高门大户的下人房,住过村边的破庙,也曾经睡在山洞山崖,睡在雪地里风雨中,天为幕地为席。他一路念过佛号,也帮人打过短工。在许多城镇里他和乞丐们打过架,有的时候,他也曾加入当地丐帮。实在饥饿难耐的时候,他有几次还做过小偷,趁农忙村民们都下地的时候,跳墙进入人家家里,偷厨房的食物、柜里的银钱,也偷院里的鸡鸭。

    三年的磨炼让他的心里变得无比强大,和平静的孤庄村比起来,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复杂、太庞大、太繁华了。他见到了在孤庄村里无论如何不可能见到的社会百象。

    回到寺庙的朱重八只想好好的活下去,条件可以的话他还希望能有一门媳妇,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当时朱元璋的所有理想

    四年的光景,可以改变很多。参加起义军的汤和,经过无数次死里逃生。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汤和,由于作战勇猛,有勇有谋被封为义军的千总。

    吃上饱饭后汤和并没有忘记他的两个好伙伴。他想着自己现在混好了就准备接济一下自己之前的两个好兄弟。他给徐达和朱重八一人去一封信,邀请他们一起共享富贵(造反)。

    徐达很快就给了回信,“由于,家父年事已高,且佩瑶尚在年幼”,“徐达走后,恐家中无人照料”。“遂无法与兄长共享富贵”,多谢兄长好意,望兄长海涵”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写出的信都那么有文采。

    朱重八在收到信后犹豫不决,他从未想过造反,他只想好好活着。不幸的是,那封信,被之前的秃驴看到了,要到官府告发朱重八。

    幸好一个平时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师兄把这消息告诉了他。

    得到消息后重八大惊,连夜逃回老家,来到徐达家里。

    徐达揉了揉眼睛开门看见重八不解的问道:“重八,你怎地回来了。”

    重八连忙解释了一切,在徐达家里躲了一夜。

    次日,徐六四牵着重八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重八啊”,“唉”“你这孩子受的苦太多了”“你徐叔家”,“还有几块地”,“分给你一块,”“要不就别走了”“现在外边兵荒马乱的。”

    朱重八回应道:“徐叔,现在咱犯了事了”,“官府要捉拿咱,咱不能连累你和天德一起连坐”“这下寺庙是回不去了”,“只能另想出路。”

    徐达突然想到,他们一起放过牛的小伙伴,现在已经改名“周德兴”的“周四七”,这个从小便是机灵鬼的朋友也许会有主意。

    于是对着朱重八说道:“周四七现在已经和老瞎子学过很长时间的占卜了”,“平时就靠着给人算命维持生计”。“老瞎子死后周四七走街串巷的给人算命”,“走过老多地方了,他见多识广的,或许有主意”。

    朱重八点头同意,二人决定去找周四七。

    看到朱重八和徐达来后的周德兴显得很是高兴,在寒暄了一番之后,二人便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周德兴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给朱重八的建议是算一卦,看走哪一条路,算卦的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待在这里都不吉利,去造反还可能没事。朱重八明白要想好好过日子是不可能了。

    走投无路的朱重八终于选择了那条他认为的不归路,带上了徐达给的一点干粮,决定投军嚎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