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借路问道 > 第九十四章 五帝钱

第九十四章 五帝钱

    好东西啊,说不定有用,拿上。

    现在的我拿了一个罗盘,一个三清铃,五个小令旗,和一个属于我的法印。

    但是现在这个箱子里面的东西还有一些,我再看看说不定还有其他可以用的到的东西呢。

    于是我就把法印先放在了炕上,这个东西可是很宝贵的。

    将法印放好以后,我就去看下一个东西了。

    下一个东西是,沃特发,下一个东西居然会是一个鼓。

    这也太离谱了吧。

    我看着箱子里面的那个鼓,这个鼓都占了箱子里面一半的地方了。

    看样子箱子下面应该就只有这一个鼓了。

    鼓是皮面木质法器,有圆筒形、扁圆形、大小两种。道观早晨开静、晚上止静时均有击鼓为号者。小鼓在行仪时作为法器,配合小钟使用。鼓声有通神辟邪的作用。道教击鼓十分讲究,手法多样,既能模拟“风云雷雨”,又能配合经韵板眼,谓之“花点”。

    不过这个鼓显然太大了,我根本拿不下,算了,不拿了。

    就当我发现最下面是一个鼓的时候,已经觉得这个箱子里面应该没什么东西的时候。

    我又在这个箱子里面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在鼓的缝隙之中,不仔细看还真不一定能看得到。

    这是一个令牌,这是个雷令,又称五雷号令牌,源于古时军队的虎符。有金属或木质多种,但是这个令牌是一种金属的令牌。

    令牌的正面刻有“五雷号令”,背面有“总召万灵”等字样,两侧刻二十八星宿名称。令牌上圆下方,象征天地,是道教法坛上用以召集神将、差遣神灵的法器,亦有辟恶驱邪的作用。

    五雷号令,宋代神霄派所传。明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五云:“右令牌取雷击枣木造成,长五寸五分,阔二寸四分,厚五分。选择吉日,依式造之,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以锦囊盛之。”正面浮雕一把宝剑,剑柄在上,锋刃在下,剑身蟠绕一条金龙,金龙爪为五爪,缘剑刃而绕至剑柄,龙头在上,龙尾在下,龙身上部带有明显的火焰纹。背面文饰简洁,仅为云篆化“五雷号令”四字。

    而令牌做为道教重要的法器之一。在各种道教科仪或法事活动中,令牌是较常用的法器,应用令牌是道教历代祖师们为了宗教法事活动的需要。道士行科演法时,持以代表天神或者天师,发布号令,役使雷神,护卫道坛,呼风唤雨,召神遣将,或降临法坛,或护送亡魂,或驱邪镇魔,并能驱逐邪崇。

    并且还有不同的令牌,而这里的只是一个五雷号令牌。

    这是个好东西啊,只是可惜啊,我道行不够,用不了啊。

    再加上我这次是想要救人的,这也用不到啊,我索性就将令牌放在了箱子里面。

    这种空有宝山而不能用的感觉是真的不好。

    就当我正在为用不了五雷号令牌而悲伤的时候。

    我又在箱子底部看到了别的东西,好像是一些铜钱。

    不过这个箱子里面装的可都是好东西,里面怎么可能会有普通的铜钱呢。

    于是我就伸手去拿里面的铜钱,看看那到底是什么铜钱。

    在我将铜钱拿出来看了一眼以后,发现这上面是写着康熙通宝的字样。

    里面还有几枚铜钱,不过现在被鼓压着。

    我就将鼓拿了出来,也放在了炕上。

    就鼓放在炕上以后,我正准备去拿我刚才看见的那几个铜钱的时候,我被我眼前的一幕给震惊到了。

    只见箱子底部密密麻麻的都是铜钱,少说也有六七十个了。

    并且这些铜钱上面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我刚才拿的那个铜钱上面的字是康熙通宝。

    而这里面的铜钱还有顺治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

    看到这些不一样的字以后,我就知道这些不是普通的铜钱,而是五帝钱。

    不过这些只是小五帝钱。

    五帝钱有大五帝钱与小五帝钱之分。大五帝钱指秦朝的半两钱、汉代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永乐通宝,大五帝钱材质属于青铜,虽距今年代久远,但存世量较多。

    现在说的五帝钱一般是指小五帝钱,分别是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材质属于黄铜,距今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因历史原因,顺治通宝与雍正通宝存世较少。

    不过我也没想到我师傅居然会有这么多五帝钱,这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要知道这么多的五帝钱,可不是街边的大白菜,而且摸着这些铜钱的手感,看着铜钱上面的色泽,这些都是真货。

    也不知道我师傅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五帝钱的。

    但是这么多的五帝钱真的是派上大用场了。

    我国古代民间一直有用古钱币驱邪的习俗。史载,将方孔通宝钱不拘大小,以红线悬于颈间,取铜钱历经万人手之实,汇集百家之阳气,可抵御邪祟鬼魂。

    并且五帝钱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祈福之功能。我国民间自古就有佩戴钱币以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祈福的习俗。

    而且五帝钱是我们民族中最兴盛的五个帝王所铸钱币,因而五帝钱更多汇聚了天、地、人之气加上百家流通之财气,故能镇宅、化煞,并兼具旺财功能,还能强化主人自信,化解六神无主之缺陷。

    除此之外五帝钱还是灵器,是法物,它兼具了帝王之威和民族之神。在古代,民间信仰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帝王的权力是天授予的,只有帝王是沟通天地的神的化身。

    五帝钱正是凝聚了这样的帝王霸气和中华神气,成就了一番伟业。清五帝开创了清朝百年盛世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华夏,开千秋之伟业,建万世之功,可谓“千古一帝”;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世人称为“凿空之旅”;唐太宗建立大唐帝国,被尊称为“天可汗”,举世闻名。宋太祖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大宋王朝;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明永乐通宝成为17世纪国际贸易硬通货。帝王的威严和气势远远散播国内外,可见其帝威和民族气势之强大。作为他们所铸的古钱是唯一留给后人的附有帝威的灵物,真正的五帝钱既珍贵又难得。

    五帝钱具有古钱所有的功用,避灾、保佑、祈福等。但与普通古钱相比,不论是大五帝钱还是小五帝钱,它们更多汇聚了华夏大地之灵气、中华民族之灵气、真命天子之灵气、传承百家之灵气。

    古钱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自秦始皇统一币制,我国钱币就形成了“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定制,取其象天法地。

    这其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因此,古钱本身的铸造就包涵了天、地、神合一,也成就了古钱风水的功能。

    古钱天、地、神的合一是从秦始皇半两开始的。王献唐先生在《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中考证:“始皇半两之制作,以中间方好为地,好外之圆肉为天,分作二事,各以度数象之。易系辞曰:天五地六。地数为六,故方好长宽各六分。天有十二纪,周而复始。形为天地,数亦为天地,彼此配合,……交射互应,无不中的,设计最为精密。”从秦始皇半两开始,中国古钱就是以“天圆地方说”,按照易经的天干十二支精密设计,并融合了阴阳五行铸造而成。汉五铢铸造时亦是如此,表达的是“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上圆法天,下方法地”。汉朝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君权思想,它反映在钱币上就是把天、地、神合一,把天子作为神的代表与天地共齐,共同融入到钱币之中。唐代虽废五铢,改行通宝,但其造型仍沿用秦半两的天圆地方,只是称谓和币面所铸文字加以改变。后世延续使用这一形制,在“通宝”字前加了国号、朝代、年号,如明代的永乐通宝、嘉靖通宝等,清代的顺治通宝、康熙通宝、等,《天工开物》中亦记载了“一面刊国号通宝四字”。币面国号的铸造,在原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基础上融入了帝王的统治权威,政权与神权,皇帝的国号与天圆地方的形制进行了又一轮融合,共同铸入了每一枚铜钱之中。

    铜钱性刚,五行属金,铜质吸收气场的力量比金银都好,因此,历经数百年传承的古铜钱,具有极强的化解煞气的作用。

    五帝钱出自于我国最强盛最繁荣的帝王。他们在为期间,国运昌盛,帝王独尊,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钱币的制作精良,流通时久,故能镇宅、化煞,并兼具旺财的功能。

    五帝配五行。五帝钱具有五位帝王的五行。作为民俗法器,五帝钱兼具天地阴阳五行之精华,威力无穷。清五帝钱五位帝王中顺治属水、康熙属木、雍正属土、乾隆属金、嘉庆属火。中华五帝钱五位帝王虽然相隔时间长,但他们的命理也具有五行之说。秦始皇属水、汉武帝属金、唐太宗属土、宋太祖属木、明成祖属火。

    五帝钱按功用不同,摆放操作也有特定的讲究。化煞有方位,辟邪有神位,招财有财位。祈福纳吉祥时可以随意一些,“钱”和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忌讳;祈求平安时可悬挂在汽车中,既可装饰又可保平安;在客厅、办公室、神位等地方安置吊挂一串,可以趋吉避凶,招财、旺宅气。摆放顺序按照钱币年代顺序即可。

    总而言之,这五帝钱是绝对的好东西。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我是可以使用五帝钱的。

    既然有用,而且我还能用,拿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