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烽火之铁血雄师 > 第306章 司令部组织与参谋制度

第306章 司令部组织与参谋制度

    何炜的大练兵搞得火热,陆军突击总队的部队建设也走入了正轨,各项工作,训练,武器,补充,代训友军,尽皆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可虽然各项工作都在稳步进行,大方向没有问题,可小事情和小杂务却是接二连三的找上了何炜。

    例如某部的新兵在训练中受伤,需要去城里的医院看病,某部分的新兵发了疟疾,需要购置药物,某部的训练器械损坏请求维修等等。

    虽都是些无伤大雅的杂务庶务,都是芝麻点的小事情,与现在陆军突击总队蒸蒸日上的气象比起来更是算不了什么。

    可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芝麻事不断的找来,何炜虽称不上被弄的心烦意绕,可也略略有些乏力之感。

    毕竟,任谁天天被这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折腾叨扰都不会吃得消。而何炜更在意的则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那便是自己手下缺乏一个完整严密的司令部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参谋制度。

    一支数千人规模部队的运作和行动所涉及到的各种杂务和庶务其实要远比作战本身多的多,甚至可以说真正作战和训练占据一支部队日常运作的部分其实比例是较少的,部队日常运作中产生的业务绝大部分都和作战与训练无关。

    而即便是战时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支部队担任指挥职责的主官都像何炜近来一样对芝麻绿豆点的小事情都亲力亲为,那怕是还不等上战场,主官就先被各种琐碎的事务给累趴下了!

    因此,一个组织完备,运作畅通的司令部组织和一个完善的参谋制度便显得十分重要,这样完备的司令部和参谋制度,足以将一支部队的主官从各种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部队的教育和训练之上。

    像当前世界上的西方先进国家军队中的中高级部队主官,平日除训练和自我充实外,其他事务均可以“大撒把”,交给参谋等去处理,原因在于各级干部素质相称,后勤补给制度健全,物质条件具备,因此,司令部与参谋制度的组织都十分完备完善。

    于是,何炜再一次打上了何绍周的主意,准备再通过何绍周的渠道谋求一些参谋人才。

    “报告长官,何炜请见!”

    像是傅琛,方京,陈信生等人虽然都是出身黄埔军校科班的军官,可他们都只受过初级军官养成教育,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参谋教育和参谋长幕僚长教育,显然都无法胜任参谋主官职责。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那便是给陆军突击总队搞出一个完备的司令部组织和一个完整的参谋制度体系,这对何炜倒不是什么难事,毕竟他有着穿越者的经验加成,搞出一套完备的司令部组织和参谋体系自然是信手拈来。

    ***师级以上单位均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设立了各处室用以处理各项业务,但是在团和旅一级,却并没有与师级类似的不同业务部门,团部和旅部下面这其中固然有中***队团级单位装备落后架子小的因素在,但更多还是因为当前中***队军事体制落后。

    可问题在于,他手上没有参谋人才可用,更没有适合担任幕僚长,参谋长的干部人选。

    为了将自己从无数的鸡零狗碎的事情中解脱出来,也为了给自己的陆军突击总队搞出一个完备的司令部组织和参谋制度,何炜专门跑了一趟第一零三师的办事处。

    而反观***,在师级及以上司令部的组织和参谋制度的设置尚且算是完备,但是在团级和旅一级的司令部组织上却有着不小的问题。

    何炜轻轻叩门,随即洪亮的吼道。

    这样一来,部队的主官不仅要负责训练和作战指挥,还要去计划柴米油盐、弹药补给乃至于伤兵和逃兵问题,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带好部队呢?

    这地方何炜在到武汉之后来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也算是熟门熟路,上了办事处的楼,也无需副官带领,便自寻到了何绍周的办公室门口。

    这还只是陆军突击总队的草创阶段,新兵还在训练之中,许多业务还没有完全彻底的展开,等到新兵训练完毕,总队开始正式按照编制表编制成军时,事情只怕要比现在多上几倍甚至十几倍,到时候就是把何炜劈成十八瓣儿怕是也不够用的。

    可想法虽好,但实践起来却殊为不易,截止到目前为止,陆军大学培养出来的专门参谋军官也不过两千多人,这些人也就堪堪能满足师一级以上的参谋主官和幕僚负责人的需求。

    至于团级和旅级的参谋制度,更是近乎于无,团部的主要军官就只有团长和中校团附与少校团附各一名,因此,***部队中的团主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忙于琐碎事务,忽视教育训练,甚至把交际应酬作为“核心事务,”不得不“面面俱到”,“亲力亲为。”

    办公室的门很快就被推开,而出现在何炜眼前的却不是何绍周,而是一名佩戴着中校军衔的高大军官,这名军官相貌堂堂,双眼有神,身材高大,何炜初一打量此人便觉其很有军人气质。

    而何炜此时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他以前干连长的时候的确也是亲力亲为,但是一个连的架子小,处理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当上营长之后也是如此,但是那时他便已经感觉有些精力不及,却也能勉强支应,但现在统带几千名官兵之后,这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与面面俱到,他何炜却也是做不到了。

    不仅是参谋主官不足,许多普通的参谋业务水平也很有问题,一些刚从军校毕业,但是没有经过专门参谋业务专长训练的军官即可以担任参谋,甚至在一些地方部队中,有着“认识字的作参谋,不识字的作副官”的打油诗,其整体素质可见一斑。

    而***高层也深知个中关隘,也开始着力大搞参谋制度和幕僚体系,在培养参谋人才的陆军大学建设上下了大力气,希望借由陆军大学的毕业生,为各部队培养出合格的参谋军官,帮助部队长专心于带兵练兵,脱离各种繁杂事务。

    不过,这个军人气质,却不是军人身上的杀伐气质,而是一种职业军人,精英军人的气质。

    这种气质与何炜手下那群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军官截然不同,颇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同时也少了些军人的肃杀之气和血勇之感。

    “来,何炜快

    进来,我们刚才还提到你了,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快进来!”

    这时,何绍周爽朗的笑声传来,何炜迅疾走入了办公室,随即,何绍周便招呼着何炜坐下,同时又给何炜介绍起了这名中校军官。

    “何炜,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元灵王主任,黄埔六期毕业生,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正则班的毕业学员,也是我的旧识故交,去年十二月份刚刚毕业,毕业之后分到了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工作。

    现在武汉分校裁撤,王主任又奉命调任中央军校武冈二分校的教育主任,你倒是来的巧,我这次找王主任来,就是研究你部军官缺口一事,你的部队能不能分发到军校毕业生,可都着落在王主任身上了。”

    何绍周说道,接着,何绍周又让何炜与这位王元灵互相介绍认识,何炜也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这位卖相不错的王元灵的底细。

    原来,这位王元灵主任是湖北黄陂人,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兵科毕业,一九二九年毕业之后即分发到武汉要塞的通信兵连担任少尉见习官和排长。

    一九三一年升任为武汉要塞通信连上尉连长,后来又调到了野战部队担任通信营营附,在一九三五年考入了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三期。

    去年十二月于陆军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奉派到军令部第2厅第3处第7科担任中校参谋,后又调到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担任教育主任。

    武汉分校今年年初裁撤,同时军政部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了多所黄埔军校的分校,而王元灵则又即将调任到位于湘省武冈的黄埔军校二分校。

    何炜知道了王元灵的底细,得知其是一名陆军大学毕业生之后,心道怪不得此人的卖相颜值如此之好。

    这***的陆军大学,在入学标准上有一个十分奇葩的规定,那就是在相貌上和体格上要求极高,既要相貌仪表堂堂,还要有完美无瑕的健康体态,只要生理特征上有一些明显的不足,或者有一些小疾病,那连陆军大学的体检关都过不了。

    因此,但凡是陆军大学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卖相不错,颜值颇高。

    显然,这王元灵便是最好的佐证。

    今天何绍周将其找来,也正是准备想通过王元灵的职务之便,向其帮何炜搞些军校毕业生过来,而这王元灵当得知何炜的身份之后,整个人顿时两眼放光,对何炜这个人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何总队长,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啊!”

    王元灵不住的说道,丝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上来就给何炜吹了一通。

    “我在陆军大学时就在报纸上见过你在忻口会战缴获日军战车和联队旗的报道,今日何长官又跟我讲了你在金陵保卫战中的作战指挥和作战部署,当真是打的好,打的好啊,金陵的战例简直可以写入我陆军大学的教材之中了。”

    看着对着自己一顿狂吹的王元灵,何炜露出笑容说道:“学长谬赞了,不过是临机处置罢了,人逼急了都会有些办法,战场上,不拼命不行啊。”

    这王元灵年纪比何炜大上不少,又是黄埔六期的毕业生,因此,两人的军衔虽然相同,何炜却没有直呼其姓氏与职务,而是称其为学长,向其表示出了足够的尊重。

    何炜从王元灵的不住称赞和奕奕神采之中也看出了这位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显然对自己在忻口会战到金陵保卫战中的作战经历很感兴趣。

    何炜估计这位老哥从黄埔毕业之后应该是没打过什么仗,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院校待着,所以对何炜丰富的作战经历极度感兴趣。

    但何炜现在可没功夫追忆过往的峥嵘岁月,遂直接开口谈起了正事。

    尽管何炜此来是为了请何绍周帮忙延揽一些参谋人才,可既然他正在帮自己找军校毕业生,何炜便将参谋人才之事放下,先说起了军校毕业生一事。

    “何长官,王学长,我这次被提升为陆军突击总队总队长,军官缺口甚多,这军校毕业生的事情,我自己也实在是没有什么门路,还要烦请二位多多帮忙。”

    何绍周说道:“呵呵,这个事情我看你也不用担心了,我与王主任说过了,说起来,你的运气还真不错啊,王主任,你跟何炜具体说说吧。”

    何绍周将目光投向王元灵,指了指何炜。

    “何总队长,是这样的,在金陵失守之前,中央军校本校的第十二期学生全部都迁到了武汉,这批学生也全都在武汉毕业,也就是两个月前的事情,那时候我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教育主任,正好赶上这黄埔第十二期的学生毕业分发,为了给武汉分校留住一批教育人才和军校队干部,我特别申请了一批黄埔十二期的毕业生,也正因如此,有三十多名黄埔十二期的学生毕业之后被分发到了武汉分校。”

    说到这里,王元灵露出一丝苦笑,摇头说道:“可我前脚把他们要来,后脚上面就来了命令,武汉分校裁撤,全体教官和干部并入湘省武冈的黄埔二分校,但军校的搬迁谈何容易,现在还在准备之中,估计还有一个月才能开始向湘省开拔,我和这批新毕业的学生就这么留在武汉无所事事等着开拔,正好今天何师长找到我想要找一些军校毕业生,我想,不如就将这批黄埔十二期的毕业生转到陆军突击总队那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