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仙师 > 第十七章 津王府

第十七章 津王府

    朱翊钧心中蠢蠢跳动的火焰再次熄灭。

    菜市口十几泼皮被老天爷亲自行刑,这事传的神乎其神,寻常百姓以讹传讹也就算了,朱翊钧岂能不知内因。

    有此手段,普天之下,除了仙师张帆,还能有谁?

    张帆回来了,那他只能缩回后宫,继续当吉祥物。

    这段日子,朱翊钧烦着捏……

    两个月前皇长子朱常洛出世,内阁次辅申时行和礼部尚书许国两人联袂上书,请立皇长子朱常洛生母为妃。

    朱翊钧很不喜欢朱常洛,甚至有些厌恶,原因很简单,因为朱常洛生母王氏是他在母亲仁寿宫中一时兴起临幸的一名宫女……

    临幸母后宫中宫女,这说到哪里都不是一件光彩事,一开始朱翊钧也抵赖,然而在起居注这个铁打的事实面前,他不想承认也得承认。

    于是现在朱翊钧只要一看到甚至仅仅只是想到朱常洛,立刻就会想到自己这么不光彩的事会被记录到史书上面,那时候,他这个九五之尊,岂不是要为后世耻笑。

    朱翊钧都不想承认朱常洛是自己儿子,况论是立朱常洛生母为妃……

    只不过朱翊钧并不知晓的是,等过上几年,王皇后一直无出,而他独宠的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后,终于让满朝大臣有了浓烈的危机感。

    为了国朝稳定,皇位传承有序,故而洪武皇帝在《皇明祖训》当中立下规矩,这规矩便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皇后无子,皇帝无嫡,皇长子承继大统,天经地义,朱翊钧就算再不愿意都不行,此为国本,废长立幼,便是动摇国本,为国朝祸乱埋下隐患。

    于是轰轰烈烈,长达十几年的国本之争成为万历朝标志性事件,也成为朱翊钧和满朝大臣水火不容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如今张帆到了这个时代,历史自然也会转变,至少不会再有狗屁的国本之争。

    张帆带着杨家母子三人抵达天津。

    天津,原名直沽,朱棣靖难,由直沽渡河,一路杀到南京,将建文帝掀下宝座,开创永乐盛世,为纪念,故改名天津,意为天子渡津夺天下!

    如今,这里迎来了它新的主人,大明津王!

    当然,不管是朱翊钧还是张居正,都不可能愿意把这等要害之地分封出去,别说张帆这个异姓,就算皇族都不可能。

    但是张帆开口要,谁敢不给!

    迫于无奈的朱翊钧只能将天津赐封给了张帆,还自作主张封了个津王。

    仙师高高在上,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但是津王……便是大明之臣!

    三个月前,张帆游历天下之前扔给张居正几百张照片。

    瞻园、留园、拙政园、畅园等等江南著名园林,各个方位的照片,张帆要求,津王府要求融合这诸多园林优点兴建,无需奢华,时间不限。

    纤毫毕现,真实到发指的照片仅仅只让张居正惊讶了几秒,说实话,就算张帆把芥子空间里面的飞机拿出来,张居正都不会大惊小怪。

    仙家手段,凡人岂能揣度!

    身为大明第一权臣,张居正的执行力毋庸置疑,户部拨银五十万两,工部领头,三千匠作,上万徭工,天津城顷刻间成了大工地。

    仅仅三个月,占地近三百亩的津王府拔地而起,整座津王府几乎完全融合了江南园林的优点,内部殿阁林立,小桥流水,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站在王府匾额下面,张帆仙识扫视完整座王府后,显得很是无语。

    按照张帆原本设想,津王府的设计要求尽量做到小巧、雅致,令人赏心悦目即可,至于房屋,有个二三十间也足够了,毕竟相较于琼楼玉宇,张帆更习惯挖个山洞……

    很显然,张居正误会了张帆的意思,毕竟是亲王府,气势恢宏也是理所当然,毕竟这代表的是皇家的脸面。

    能让一向宽于待己,严以待人,一直追求要把国库里面的每一钱银子都用在刀刃上的张居正,一次性划拨五十万两银子,着实有些不太容易。

    守卫在王府正门口的宿卫手扶腰刀刀柄上,满脸凝重走到近前,撇了几人一眼,或许是见张帆器宇不凡,又是一身锦衣华服,也不敢太过放肆,只是轻喝一声“尔等何人,津王府前,不得滞留!”

    “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家了。”张帆没理会宿卫,苦笑道。

    “放肆!”宿卫色变,大胆狂徒,竟敢在津王府,口出悖逆之言,当真找死。

    “这里不是新建津王府?”

    宿卫微怔,觉着自己多半是被耍了,张帆看上去也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总不成是个睁眼瞎,要不然这门头上津王府三个大字都看不明白?

    “是。”宿卫还是没敢轻举妄动,京城乃至周边,权贵多如牛毛,谨慎点总不是坏事。

    “那就对了。”张帆呵呵道:“你看,能证明我身份的人来了。”

    宿卫回头一看,只见龙虎山张大真人急匆匆跑了出来,赶紧俯下身体,刚准备问候一下,只见张大真人朗声道:“贫道望眼欲穿,守在天津三月,可算是把上仙给盼回来了。”

    宿卫傻言,上仙?仙师?津王!

    “张大真人在这等了本尊三个月?”

    张国祥赫然道:“上仙面前,贫道哪敢称真人,上仙唤贫道道人即可,切莫折煞了贫道,贫道这三个月在天津,能为兴建津王府贡献些许绵薄之力,实乃三生有幸。”

    张帆无语道:“张真人等本尊归来,可是有事?”

    “贫道……”张国祥似乎有点难以启齿。

    张帆笑了笑:“到了家门口,总没有待在外面的道理,张真人想必对这里如数家珍,不如替本尊做个向导如何?”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张国祥大喜,侧身让开。

    张帆看了看门上匾额道:“本尊不喜津王府这匾,替本尊换成仙师府或者上仙居,皆可。”

    些许小事,张国祥当即应下,摆了摆手,身后跟着的两名小道士,立即办事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