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仙师 > 第二十六章 新城

第二十六章 新城

    戚继光彻底麻木,他来过天津而且不是一次,然而印象中的那座天津城没了……

    仿佛从人间彻底被抹去,连一丝残留的影子都没能看到。

    从进城到现在,他看到的天津城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就算在梦境当中都不可能想象出来的繁华世界。

    足有六七丈宽的主路平整光滑到令人发指,道路两边每隔两丈就是一颗叶茂繁盛的巨木,一排排整齐的店铺座落于道路两边,规制完全相同,一眼望不到边。

    最让戚继光震撼的是远处一栋矗立的建筑,那栋建筑的高度目测超过三十丈,简直不可思议,堪称神迹。

    一辆辆奔跑在道路上的渣土车来回穿梭,让戚继光三人瞪大了双眼,完全无法理解,这种铁壳子为何能奔跑如飞。

    难怪进城以后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在这路上策马,没准就能被这奔驰如飞的铁壳子给撞飞。

    “本将原以为市井传言,多半夸大其词,可现如今看来,非但不夸大甚至还保守了些。”

    个头稍矮的护卫方翔瞪大眼四处乱瞅,嘴巴长的老大,已经吃了不知道多少嘴的灰。

    稍高些的阮英明显要沉稳的多,闻言应道:“属下觉得这里应该是仙界,不对……应该是仙师在把他曾经住过的地方搬到了人间。”

    戚继光大笑道:“元辅让本将来天津拜见津王,这趟委实没算来错,看到这些铁壳子没,本将若有百辆,就敢深入大漠,犁庭扫穴!”

    两名护卫听了深以为然,大明对草原部族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守势,不是大明边军怕了草原铁骑,而是没办法。

    大漠一望无际,草原部族本身就是逐草而居,他们走到哪,牛羊就放牧到哪,牛羊在哪,他们辎重就在哪。

    也就是说草原部族发动战争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后勤问题,而后勤却是中原王朝的重中之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供应不畅,在前方战斗的军队没准就会哗变,当兵吃粮,没有饿肚子去拼命的道理,就算是死囚临死前还能吃上一顿饱饭不是。

    大漠纵深数千里,孤军深入,导致后勤补给无限拉长,一旦被敌军切断粮道,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就算粮道不断,为了供应前线大军,数千里的粮道供应,光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大汉冠军侯?

    几千来也只出了一个霍去病罢了。

    来天津之前,戚继光已经从各个途径了解过不少东西,包括天津建设热潮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古怪玩意,原本只觉得不太可能,现在亲眼目睹,已然激动到了不能自抑。

    文官想要通过政绩名垂青史,武将靠的是战功!

    他戚继光在沿海平倭多年,已然算得上当代名将,但是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区区弹丸之地的倭国不过是芥藓之疾,王朝最大的敌人永远都是北方的那头恶狼。

    古往今来多少名将也都是因为鏖战这头恶狼而名震千古!

    现在看到这等神器,戚继光要是不激动那是骗鬼,可就算再激动,他的脸上也没显露分毫,多年的为将生涯,让他的养气功夫已然炉火纯青。

    “去津王府!”戚继光心中已有决断,身为武人本就雷厉风行,哪有婆婆妈妈,瞻前顾后的道理。

    张帆出关,仙师府内显得有些冷清。

    一个月前,仙师学院主体教舍建设完成,原本在府里后院,超过五岁的孩童全部转移去了学院,原本聘请的教席自然也都转移了过去。

    张帆并不反感儒家,甚至认为儒家的存在是促使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能稳稳胜过儒家保持华夏文明不衰的估计也只有始皇帝的书同文,车同轨了。

    没有必要因为儒家的故步自封,就将儒家对于文明的贡献贬的一文不值,那不客观也毫无道理。

    儒家真正的诟病还得归根于朱熹,朱熹的人品问题不需要评论,他将理学发扬光大也值得肯定,可要命的是到了大明以后,朱元璋将朱熹奉为标杆,限死了科举的标准,也就是考四书五经必须要从朱熹的注释当中去理解,做那种完全将思维限定的八股文。

    八股文对儒家学子的毒害有多严重,在后世早就被反复论证了无数次,张帆不关心这些,但是肯定不会让自己培养的种子走上这条老路。

    他带回来的这些孩童,为书院聘请上百教习,还开出一般读书人根本无法拒绝的束脩,但是要求并不高。

    三千多孩童分成五十个班,每两到三名教习负责一个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考核,成绩排前五的班,教习会得到丰厚奖励,排名最后的五个班,教习束脩减少三成,半年后还是排最后五个,束脩减少一半,连续三次排名垫底后五,解雇。

    另外教学内容很简单,就是认字和简单数学,为期三年,三年内能教到什么地步,就是张帆自己也没给出个明确标准。

    那些未到学龄的孩童甚至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也都在学院,不过胡喆专门开辟了一处区域,不得不说,胡喆这家伙能力确实不俗。

    那些被张帆释放出来的倭国高知,懂建筑的全部在各个工地成了技术员,懂冶炼的去兴建工厂,在天津海边,甚至还出现了一座造船厂,不过还只是个雏形。

    这些可不是张帆刻意安排倭人去做的,而是这些倭人怕死,所以努力想要展现自身的价值,他们很清楚自己面对的张帆压根就不是杀人不眨眼那么简单,如果非要形容,那典型就是那种视人命如草芥的魔鬼。

    都是现代社会来到的这里,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清楚张帆需要什么,张帆想要把天津城打造成都市标杆,那他们负责实现,只要足够卖力,倭人就觉得张帆没杀了他们的理由。

    同样道理,不好好展现自己的利用价值,一旦被张帆认定为废物,以张帆对倭人的狠辣,下场会是什么,几乎无需多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