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众生之先 > 第二卷 梦为马 第6章

第二卷 梦为马 第6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谷不在深,有泉则灵。

    疯人谷的真名是长春谷,绰号没叫错,真名也没叫错。长春谷山清、云秀、花香、泉灵,雨如丝。最奇就是长春谷的雨,不管外面的雨有多大,洗天洗地,天河倒挂,一进长春谷,毫无例外都变成了温柔的雨丝,如薄雾缥缈,如细丝温润。

    长春谷的泉和涧蜿蜒灵秀,泉明涧暗,落花入涧,浮香绕泉。泉与涧相遇,汇为潭。潭不在谷底,而在半山,又是一奇。

    潭名绿珠,镌刻于潭旁一方浅褐巨石。

    呼潭为“珠”,说明水潭圆而不大。而因为水潭不大,所以远山倒映,近处的竹林倒影,将本是清澈的水潭染成了深深浅浅的绿色。用“绿珠”名之再形象不过。

    潭深则水寒。按老江头的话说,这个水潭的水冷成这样,浅不了。

    深潭产鲈,味美性寒,四腮而阔口,遇到好吃会做还识货的老江头,想搬家都来不及,纷纷被超度。

    潭水也往山下流,一条小溪,落花入水,水伴花浓,名叫“香溪”,淙淙不息,四季不断。

    苏幕雨蹲在香溪旁洗干净了脸,甩甩水珠,看着眼圈有点发黑的黎旸,问道:“你昨天去你父母故居了?”

    黎旸“嗯”了一声,把头伸进了小溪,年少火力壮,夏天还剩下个尾巴呢,也不会着凉,索性连头带脸一起洗了,顺便还能让自己清醒清醒。

    “遇见事了?”苏幕雨淡淡问道。

    昨天黎旸回来,如果只是情绪低沉,苏幕雨不会觉得奇怪。这孩子平时对着父母的牌位都是恭恭敬敬的,真是见到那么多父母的遗物,必然思亲之情倍增,难免会伤心落泪,情绪低落。可是等黎旸再走出去的时候,他发现了情况不对,黎旸当时行尸走肉一般,一脚高一脚低的,这就不仅仅是情绪低落了,显然他在故居时有事情发生。

    “我碰见了子安师叔。”黎旸摘下几片粘在头上的花瓣儿,用衣角把头脸擦干,低声回道。

    “子安?师叔?”苏幕雨回想了一下小莲这辈儿的人,印象里没有叫子安的。摇了摇头,表示不认识。

    “辰子安,是我爹娘的……朋,朋友。”黎旸答道。

    苏幕雨还是没想起有这么个人,但看到黎旸的反应,他知道问题应该出在这个辰子安的身上。只是黎旸现在明显不想谈起昨天的事,苏幕雨也就不再追问。

    原本苏幕雨是打算等黎旸过了生日,自己也把黎旸的事安排个七七八八,然后再带黎旸去故居看看,没想到黎旸自己先去了。

    孩子大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属锅贴的,整天粘着自己。腿脚开始听他自己的了,不听大人的了。大了,大了呀。

    苏幕雨猜想也许这个辰子安和黎旸谈得很深,也很多,所以才导致黎旸的情绪失常。智慧如他,也决想不到没准儿和黎旸再多追问几句,就能知道黎旸现下面临着的危险。

    也难怪苏幕雨猜想不到,只有十三岁的黎旸会遇见心魔,这事情本身就太也怪异。十三岁还差一天呢,这么大的年纪能有什么心事?就算有了心事,撒泡尿的功夫就忘了,又是一个阳光少年,怎么可能会产生心魔呢?再过十年二十年还差不多。

    而黎旸也没有将昨晚幻境中的事告诉爷爷,很多事他还没弄明白,爷爷又散功了,和普通人应该没什么区别了,黎旸不想让爷爷担心,觉得还是再等几天,如果能再次进入那个地方,多看看多想想,再和爷爷说也不迟。

    阴差阳错,爷俩就这样将最初降服心魔的机会给错过了。

    踏着晨露,顺着香溪向上到半山,苏幕雨带着黎旸来到了“绿珠”水潭。

    水潭雾气尚未散尽,有浓有淡,赖在潭水之上不走。雾中偶有鱼儿越出,溅起细碎水花,叼走漂浮的花瓣儿。

    苏幕雨叹一句:虽非仙境,胜过人间无数。

    他领着黎旸走到潭边的一片竹林,竹林有道隐秘的小径通向深处,苏幕雨示意黎旸跟随自己。

    小径幽。几十丈后有一小池,半天然半人工,池水清清,一望到底。

    苏幕雨站在池边,告诉黎旸,小池本来没有名字,是你爹到了谷中才起了名字,字也是他刻上去的。

    池边有块不大的石头,黎旸走到石前观看。石上朝天阴刻着“洗心”二字。

    字体古拙,顺着石头上隐隐的纹理,与石头宛如一体。

    “洗心”?用什么“洗心”?又要洗去心中什么?“洗心”之后呢,是否还要“革面”?这是爹用来劝诫后来人的,可他自己呢?那些实验可是他“洗心”之后发生的,这就是“洗心”的结果吗?

    黎旸默默地看,默默地想,默默地退回。

    苏幕雨似有感慨,向黎旸问道:“你猜猜为什么这两个字刻在石顶,让字朝天?”

    黎旸想了想,摇了摇头,猜不到,不想猜。

    苏幕雨感慨道:“按你爹的说法,这是让天洗心,要洗的是‘天心’而非人心。”

    “让天洗心?要洗的是天的心?!”哪怕今天的黎旸有些木然,仍是为这句话的意思感到意外。

    让天洗心!这……这得多大的气魄?多大的口气?多野的想法?!

    是不是爹狂得有点没边了?他是不是已经……

    黎旸不敢想下去了,再想下去,除了“疯了”以外,没有别的形容了。如果说他爹是个疯子,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太可怕了。

    “对。洗去天心换人心,重开人间岁月,这就是你爹一生做的事。可惜他英年早逝,愿望未达。”苏幕雨继续感慨,沉浸在对黎子清的怀念和惋惜中。

    “以人心代天心?可人心……”黎旸欲言又止。

    “是不是觉得人心难测?人心诡谲?人心阴暗龌龊?天心才阳光明媚,仁爱无边?”苏幕雨问道。

    “难道不是?”黎旸抓了抓还没有全干的头发。

    “那你觉得人心里就没有好的?”苏幕雨再问。

    “有是有,可,可……”

    “太难见到了?”苏幕雨追问。

    “嗯。”黎旸点头。

    苏幕雨俯身拾起一颗石子,轻轻丢到池子里,小池泛起了涟漪。

    “你看到了什么?”

    “池水产生的涟漪。”

    “我问你,是泛起涟漪的水多还是没有涟漪的水多?”

    “当然是没有涟漪的水多……啊,我有点明白了,就像一张纸,上面有了个黑点,人们注意到的就是这个黑点儿,但是忽略掉了整张白纸。”黎旸答道。

    苏幕雨微笑,我就说嘛,我孙子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一点就透。

    “既然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世人只把坏的、恶的说成是人心,归为人性,好像说起人心、人性就只有阴暗龌龊,自私自利,却反而不见人心之善,人性之美。其实那些善的、好的、美的才是真正的人心之向往,人性的根本。”

    苏幕雨叹道:“这就是你爹黎子清真正超越世人的方面。他看到了人心的伟大,人性的伟大,人的伟大。所以他才要以人心换天心。”

    一连串的问答,又是关乎老爹的话题,黎旸的脑子终于能转动了。只是现在的黎旸和以前的黎旸有了一点点的不同,他对父母有了一点质疑,不再敢把父母当成信仰了。他心里不知不觉中埋下了一点儿“叛逆”。

    “您说的我明白,父母之爱、朋友之情、扶危济困、与人为善这些才是真正的人性,起码占了人性中的大部分,也才真正让我们成为了‘人’。可是,也不能否定人心中还有自私自利、欺善凌弱这些恶毒的想法啊。”

    “当然有。”

    “那更应该洗去人心的污垢,为什么要洗天心呢?天心不好吗?”

    苏幕雨问道:“你觉得天有心吗?”

    黎旸的嘴张了几次,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天有心吗?天有的是不测风云,也有四季轮转,可这就能说天有心吗?可如果说天没有心,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向天发誓,说“苍天有眼”呢?难道这些传了千年的话是骗人的?或是人们的自欺欺人?

    刹那间,各种形容和描述“天”的话疯狂地涌入黎旸的脑海,让他的脑中乱成了一锅粥。

    苏幕雨抬头看看天,说道:“先说说什么是天吧。举头三尺有神明,三尺以上就是天,对吗?”

    “可以这么说吧。”黎旸答道。

    “那上面飘着云的东西又叫什么?”苏幕雨伸出手指向上指了指。

    “天呀,也叫天呀。”黎旸说道。

    “那这个‘天’和刚才所说的‘天’有什么不同吗?”

    “嗯?”黎旸用手摸了摸鼻子,陷入了思考。片刻之后,他说:“您的意思是说,举头三尺的那个应该叫作‘神’,而不是‘天’,后一个才叫‘天’?”

    苏幕雨点点头,又问道:“还有吗?”

    “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天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身体,这个就叫‘天’,还有自己的意识,这个就是‘神’。‘天’加上‘神’这才形成完整的‘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

    苏幕雨不置可否。

    黎旸边思考边继续说道:“这样说的话,‘天’也像人一样,就是有心的,‘天心’就是‘神’。可天底下有那么多的神,难道天有那么多的‘心’?不对不对,神不是天的‘心’,而应该是……”

    黎旸再次看向爷爷,眼睛中又充满了从前的光。“爷爷,是不是‘神’是念头,是意识,是一个个想法,就像人一样,想着吃饭、睡觉、爬山、赏月,这些都是人的念头,世人的想法,很多。天也一样,想法很多,神也就很多……我明白了!”

    苏幕雨的微笑稍显僵硬,这就明白了?

    黎旸继续:“神有好有坏,就像人的想法也有恶有善一样。我爹所说的‘洗天心’应该是洗去老天的这些不好的念头,也就是除去像共工那样的恶神,爷爷我说的对吗?”

    苏幕雨老怀大慰,哈哈,也许大头那老小子说得对,我孙儿没准儿真的是天下第一有大智慧的人!没准儿真的会比他爹还有智慧。这么玄妙的道理,用吃喝拉撒一比方就想明白了,这是啥?这就是智慧,随我!太随我了!

    听见爷爷的笑,黎旸知道自己的话没说错。

    但随即黎旸又皱起了小眉头,“可如果这样,这不就是跟天对着干,反了天吗?人怎么才能反天呢?天能允许吗?”

    苏幕雨心中一颤,哎呦,难得!这可是你自己往“钩儿”上咬的,可不能赖我。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带你来这里的原因,你跟我来。”苏幕雨对着黎旸笑吟吟地说。

    黎旸跟着爷爷离开“洗心池”,又顺着小径往竹林深处走了几十丈,到了这片竹林尽头的一片开阔地。

    黎旸吃惊地望着眼前。一片平缓的山坡,密密麻麻立着墓碑。

    一块坟地。很多人的坟地。

    苏幕雨的神情也变得非常严肃,整理好衣衫,端端正正地朝着这些墓碑行了三个礼。

    行完礼的苏幕雨,牵着黎旸的手,走进了这片碑林。

    说是碑林只是说墓碑众多,其实每个墓碑都不高,也没有墓志铭以及后人祭奠之类的文字。墓碑上面只是简单地刻写着“方士某某之墓”。

    黎旸一直以为这世上的方士数量很少,有可能八九成的方士都在疯人谷中,而且也没有见到他们有传人,没准儿等这些白胡子老爷爷们逝去之后,世上还有没有方士都不好说。

    但是看到眼前密密麻麻的墓碑,他知道事情应该没有那么简单。

    苏幕雨沉声说道:“这些是一千年以来方士们的衣冠冢,是你爹来到这里之后建的,以纪念这些人类的先贤。”

    黎旸心中一动,爷爷称这些人是人类的先贤?

    苏幕雨继续道:“方士来源于术士,大致是女娲补天之后,很多不想修习巫术的人开创了术士学说,研究世间万象,探索人类怎么更好的修行。那是术士学说的奠基时代,也是黄金时代,各种修炼之术和学说如百花齐放,修习之人多如牛毛,让人类彻底成长为万物之灵。”

    苏幕雨将几座墓碑旁的野草拔掉,整平,黎旸也跟着爷爷一起除草平土,抬头看见墓碑上刻着:方士郑伦之墓。

    做完这些,苏幕雨立了片刻,说道:“这段黄金岁月直到封神大战开始。封神战,其实真正的称呼应该是人魔大战。共工氏撞倒天柱山,引发了两个后果,一是灵气外泄,灵气越来越稀薄;二是沟通了异界,引来了天魔。虽然女娲始祖牺牲了性命,炼石补天,但仍有缝隙漏洞,而人类再没有第二个大能之士能完成女娲未竟之事了,结果就是人间的天魔越来越多,终于酿成大患。眼看人类惨遭涂炭,于是在千多年前,人类大能就联合了所有的修士,共同讨伐天魔。”

    黎旸帮着苏幕雨捶了捶腰,刚才平整墓地让爷爷累得不轻。

    苏幕雨继续说:“但是天魔的实力太强大了,功法诡异莫测,一上来就让人类的修士们损伤惨重,人类只能退而研究对策。他们想到了两个对策:其一是拉妖族做帮手,这个计策成功了,妖族跟人类站在了一起。其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修习天魔的魔法打败天魔……”

    “啊?!”黎旸张大了嘴,吃了一惊。

    “没错,魔法诡异,尤其是天魔对于神魂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人类,他们甚至能诱惑人类叛变阵营,这才让人类修士无法抵抗,因此必须找到能击败魔法的办法,人类才有获胜的希望。于是当时的术士当中最聪明的一批人站了出来,为了研究魔法,他们放弃了术法而改修了魔法。”

    “那他们……”

    苏幕雨叹道:“他们当然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探索一个陌生的领域,多半会牺牲性命,但这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起码会被人尊为英雄。”

    “那不好的结果呢?他们会变成天魔吗?”黎旸担心地问道。

    “是的,弄不好他们就会成为天魔,被人类所不容,自己也世世代代沉沦。为了不连累师门和后人,这些人不再称自己是术士,他们自称‘方士’。”

    “啊……那后来呢?是不是天佑人族,他们成功了?”

    “孩子,我希望你能记住,人类从诞生到今天,就没有什么天佑人族,鸿运滔天的事情,是祖先在前面披荆斩棘,不畏生死,才有了后人的路越走越宽。运气好只是因为前人把路垫的平整了,没有了那么多沟沟坎坎,才让后人少摔几个跟头而已。”苏幕雨肃容道。

    “爷爷,我记住了。”

    “这些人凭借大智慧、大勇气,真的探索到了魔法的门径,研究出了一些速成的功法。可是这些功法的副作用太大了,如果有人修习,会彻底迷失自己,永世沉沦。于是方士们商量之后,再分成了两拨人。三分之二的人学习魔法,提高人类的战力,他们是热血之士,是注定会在今后与天魔的战斗中丢掉性命的……”

    黎旸的眼圈有些红,“爷爷,他们都战死了吗?”

    苏幕雨用手一划,哽咽道:“尸骨不剩,只有一些记在秘籍里的名字了,都在这里了。”

    苏幕雨突然仰首向天,高喊道:“魂兮……归来!”

    黎旸也跟着爷爷朝天喊道:“前辈,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喊声在山谷间回荡,一苍老,一清亮,久久不散。

    竹林“沙沙”作响,似在呼喊,似在回应。

    黎旸拭去眼角的泪,问道:“爷爷,那其余三分之一的方士前辈呢?”

    苏幕雨叹息一声,说道:“这些方士没有上战场,但更值得世人敬重。他们要继续研究魔法,改善魔法,找到一条借鉴魔法的修炼之路,让后来人不再面对天魔时一筹莫展。”

    苏幕雨的视线越过密密麻麻的墓碑,望向远方,“他们的牺牲更大,对人类的意义更大。”

    远方是座座青山。

    青山有幸,掩埋忠骨。

    【本章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