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一滴水的遇见 > 第26章 太阳系内八大行星之三--地球

第26章 太阳系内八大行星之三--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距太阳约1.496亿千米。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是正圆,而是有着500万公里的起伏变化,日地距离最远时为15210万千米,这时地球处于远日点;最近时为14710万千米,这时地球处于近日点。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后来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浮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地球自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形成了原始海洋。

    显生宙时期,生物极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

    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通过地球中心划一个与地轴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应出现一个和地球的极距离相等的假想圆圈。

    黄道是从地球上来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产生的。它和赤道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垂直,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有23°26'21的夹角角度。这就是黄赤交角。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即“白道“)及各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十分接近黄道。

    黄道面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上百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珍贵家园。但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地球是微不足道的。新研究发现每年都会有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在地球上。

    护卫地球的内、外安全,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