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平凡的公子 > 第三章 谋划

第三章 谋划

    从子明殿回到回到自己的寝宫,林弘也没有了睡意,他就这么随意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思考着自己的未来。要知道,身为王室成员,本就比同龄人考虑的更多,更别说此刻的林弘还有着一个穿越过来,有着二十多年人生的灵魂。

    林弘原本也想过是否只当个闲散公子,等到成年后,被随意封到一块土地上,混吃混喝过完一辈子就算了。可年少时发生过的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看法。

    那一年,林弘于王宫内的花园中游玩,偶然间看到一只样貌叫声都颇为独特的鸟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捉到,然而就在把玩之时,被当时已被封为太子的公子哲看到,公子哲也感叹于此鸟的与众不同,遂向林弘提出借其几日的要求,林弘当时也没多想,便直接拒绝了,虽然公子哲当时脸上并无其他神情,但林弘显然还是低估了自己这位便宜大哥,低估了太子二字的威严。

    过了几日,当林弘从子明殿进学回到寝宫之后,看到的只有一只被折断了脖子,已然断气了的鸟儿。林弘大怒,责问众人是谁做的。这时,门外走进来了一位宦官,宦官一脸笑意地对林弘说:“太子殿下听闻公子近日沉迷于此鸟,为防公子坠入歧途,特命小的给这畜牲断气,还望公子能体谅太子殿下的一片苦心啊。”

    林弘当场就怒喝到:“鬼的一片苦心,无非是记恨吾未将此鸟借与他罢了,何须做此姿态!”

    听闻这话,那宦官的脸色开始阴沉,看着林弘说道:“公子慎言,太子殿下此举确是为了避免公子荒废学业,公子可别胡乱诬陷太子!”说到太子二字时,他的语气刻意加重了几分。

    听得此话,林弘也反应过来了自己言语中的错处,一国太子,若无差错,那就是未来的王,诬陷未来的王,就算是王子,也是重罪。想至此处,林弘强忍怒火,对着那宦官说到:“是本公子失态了,转告太子,就说吾,铭记太子的教诲!”

    尽管声音很小,但林弘还是听到了,那宦官冷笑一声,随后转头,径直离去,视林弘为空气。

    自那之后,林弘便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早已不在前世所处的社会了,现在是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闲散公子又如何,一旦君王厌恶于你,你的性命便全由君王来决定了。要想把性命掌控在自己手中,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让自己成为君王。

    可在这个时代,嫡长子继承制可谓是深入人心,纵使庶子再有才华,也无法继承家业,虽然中原各国也有庶子继位的先例,但那无一不是靠兵变夺得的王位,得位不正,不仅国内得不到支持,还容易给他国落下口实,趁机出兵。

    可对林弘来说,把性命交给他人掌控,那更是无法容忍的事,因此,林弘只能跟太子争,跟其他兄弟争,争那至高无上的王位。而想要从嫡长子手中夺得王位,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让雍王淳先把太子废了,但目前来看,雍王淳没有理由,也没有想法去这么做。

    那就只剩下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兵变了。虽然时空不同,但这个时代与原先时空中也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中之一就在于兵权。这个时代,也奉行有兵就是王的道理,谁的兵多,谁说话的底气就硬。而要想干篡位(如果雍王淳不废太子,那么未来肯定是公子哲继位,林弘要想登上王位,可不就得篡位了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手上没有一支忠诚的军队,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要想掌控一支军队,首先得得到雍王淳的允许,那么就得先让其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因此,才有了子明殿献策。从今天的结果来看,这一步,自己是走对了。那么接下来,就该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了。想做到这一步,最快的办法便是从周围各国身上下手,最好打一场局部战争,让自己一战成名。

    躺了许久之后,林弘命侍卫找出了一幅地图,当然了,受限于现在拙劣的绘图技术,以及没有后世那些高空卫星的支持,现在的地图也只能是把各诸侯国的位置画个大概,大国可能还有几个重要的城市被画出来,小国嘛,那就只有都城能被点出来了。至于其他的山脉河流什么的,那更是只有那些世人皆知的,才被记录在图中。当然了,肯定还有更加精细的图,但那就是属于各国的秘密了,寻常是无法获得那种地图的,不过当前的地图,对林弘来说也是足够了。

    看着眼前的地图,林弘陷入了沉思。当今天下,用大争之世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大国争霸,小国谋存。北方有两大霸主国,一个是赵国,在原本历史中,赵国在吞并中山国后,开始进行胡服骑射,一跃成为战国后期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强国,这离不开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但原本历史中的武灵王在晚年却遭遇了沙丘宫变,导致一代雄主最后被活生生饿死。但在这个时空,不仅没有发生所谓的沙丘宫变,赵武灵王也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十几年。

    这十几年对那时的赵国来说,可谓是最为重要的十几年,因为现如今赵国的北方领土,大多是那时的武灵王率领朝中的一众文臣武将打下来的。赵国北方领土,差点就把整个匈奴给打下来了,要知道,武灵王时期的匈奴可不是后世汉朝初期的匈奴,赵国时期的匈奴,面对完成了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赵国骑兵,那就是处于挨打的地位。而赵国除了向北,还向西,占领了林胡三分之二的领土,与月氏领土相接。

    赵武灵王在占领了北方的大量领土后,开始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上的变法。使得赵国在数年内便消化掉了这些领土,并且大力充实了由于战争而导致亏空的国库。在赵武灵王死后,继位的几代赵国君主,皆是守成之君,再无如同武灵王那般文韬武略远超他人的雄主。由于占据了北方的大量牧场,赵国的战马数量堪称诸国之最。在他国还为组建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而发愁时,赵国已经能够实现一骑双马,甚至一骑三马。而北方平原地区,骑兵无疑是最为强大的兵种,这也是赵国能够在百余年前成为当世霸主,并保持自身地位至今的原因。

    而北方的另一个霸主国,则是庆国。相比起赵国这等老牌霸主国,庆国更像是一个暴发户,庆国前身,便是燕国。燕国在百年前爆发内乱,起因便是由于燕国君王在一次外出狩猎中,遭受到刺杀,随后,几位有野心,有实力的继承人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夺位之争,当时燕国的几位公子,都为了坐上国君之位而对其余人下狠手。

    而当时作为邻居的赵国,国内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激化,燕国内乱给了当时的赵国君臣一个机会。于是乎,赵国起兵三十万,兵分三路进攻燕国,数月之内,燕国近半数国土落入赵国手中。

    眼看燕国将亡,但燕国国内的那几位公子却是谁也不肯谈和,都想着先坐上国君之位再对抗赵国。作为当时的燕相,张元联合朝中武将及地方实权将领,以平乱为名义,对四处作乱的燕国公子们进行讨伐,由于兵力悬殊,不到一年,张元便平定了燕国内乱。

    平定内乱之后,张元进行了两手准备,一是火速抽调燕国十万精锐,组成大军抵抗赵国入侵,其次是向中原的魏国请求援助。原本魏国并不愿帮助燕国,甚至也想像赵国那般,趁机吞占燕国国土。

    燕国使者对当时的魏王说:“燕国内乱或许能让魏国获得利益,但燕国灭亡,那魏国的灾祸恐怕也就不远了。从前有燕国在北方牵制着赵国,赵国因此不敢倾举国之力入侵魏国。一但燕国灭亡,赵国再无后顾之忧,魏国可有信心,抵挡住赵国的数十万铁骑?”

    魏国君臣听完此话后,面面相觑,在思考数日后,魏国公开指责赵国趁燕国内乱,入侵燕国,乃是不义之举,魏国作为燕国的盟友,希望赵军退出燕国。相对应的,是魏国二十万大军,陈兵于魏赵边境。

    赵国君臣在看到魏国的动作后,再看赵燕两军之战,虽是赵国胜多败少,可由于燕军占据了地利,燕军已经开始慢慢守住败势,局势一时间陷入僵持阶段。赵国此时二十余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天所消耗的粮草都是天文数字。虽说赵国底子厚,拖的起,但别忘了,还有魏国的二十万大军在边境虎视眈眈呢。

    最后,赵国同意了与燕国和谈。和谈的结果便是燕国割让二十座城池给赵国,并补偿赵国此次出兵所损失的粮草。而魏国方面,燕国也是割让了五座城池,毕竟没有切实的利益,是无法打动魏国的。

    在折腾了数年后,燕国的内忧外患也终于平定了下来。但此时的燕国百姓和权贵阶层,对燕国王室的支持降到了冰点,毕竟那几位燕国公子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都还是想着夺位。在这个时候,燕相张元就晓得格外突出,不夸张的说,张元堪称是燕国的救星,是他平定了燕国的内忧外患。并且此时的张元,也拥有着一众燕国将领的支持。

    在底下人的不断暗示,和燕国权贵阶层的默许支持下,张元先是立了一位燕国王室为燕王,随后再让这位傀儡燕王多次在公开场合向国人表示王室在此次叛乱中的责任,并且表示王室已无法再领导燕国百姓,希望张元能成为燕王。

    张元先是不肯,而后便是三辞,在做足了样子后,才表示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王位。然而张元上位的第一件事,便是改国号燕为庆,称自己为庆王而非燕王。那些燕国王室族人自是不肯,但成为了庆王的张元,可不会再跟这些前朝王室后裔们客气。张元凭借着军方的支持,对国内所有反抗之人进行清洗,由此而坐稳了王位。

    而新生的庆国,由于丧失了大量国土,导致国库空虚,张元面对此种情况,也是效仿武灵王改革,向北方开疆拓土。而庆国开拓的方向,便是后世的朝鲜一带,此时地广人稀的朝鲜一带,深山中有着大量的资源可供开采。经过这百年开采,庆国不但借此恢复了由于燕赵之战所带来的损失,甚至通过开采得来的资源,商队通往各国,国力大增。虽仍是比不得赵国这等大国,但相对于那些小国来说,庆国也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而中原地区,则是魏国一家独大,这个时空里的魏国,在与曾经的山东六国共同瓜分了秦国后,国力大涨,由于原本历史上的商鞅变法没有了,这个时空的魏国,不再是原本历史上腹背受敌的情况,依靠吞并的秦国领土,魏国有了极大的战略纵深,随后几十年,魏国在消化秦国领土的同时,也不断对外扩张。

    魏国的目标,放在了韩国的身上,彼时的韩国,虽有申不害变法,但面对当时仍处于霸主地位的魏国,却也不是对手,于是魏国用了二十年,将韩国纳入囊中。

    至于其他的齐国,楚国等,据林弘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数百年间虽有扩张,但仍与六国分秦时,未有太大的差异。

    总的来说,目前天下以赵魏两国最强,齐楚庆三国次之,剩下的便是如雍国这样的,在秦灭亡后的数百年时间里,由其他国家分裂,合并来的国家。

    看完山东诸国,再看看雍国。可以说,跟赵魏这等传承了几百年的大国相比,雍国无疑是弱的不能再弱了。别的不说,如今魏国只需陈兵于崤函一带,便能让雍国困于雍地数十年。一个小小的巴地叛乱,从成王林天开始,数十年未能解决,这就是雍国跟魏国的对比。

    错非近年来魏国有意侵占楚国,楚国才不会屡次对雍国施以援手。说是楚国需要雍国的粮食,但知情者都知道,楚国这几百年来,对南方的开发,早就极大提高了国内的粮食产量。

    雍国可谓成也地势,败也地势。各国入雍只有一条路线,雍军以往只需死守关口,便可凭地势之险要,阻敌军于关外。但同样的,只要敌军堵住函谷关,那么雍国便只能永远困于关内,做一个边陲小国。因此,历代雍王都积极谋取东出,但奈何魏国势大,尽管身处四战之地,但仍不是雍国可以挑战的。

    看了一圈,林弘觉得,自己想要挣得军功,最好的选择,也只有蜀地了。毕竟自己虽然有把握从父王那要来一支军队的指挥权,但人数却不可能太多,毕竟自己寸功未立,又从未上过战场,怎么可能有指挥大军的权利。因此,周边各国,自己是没那个实力碰了,但面对蜀地那万余叛军,自己还是有把握拿下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