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修之志 > 第一章 争渡

第一章 争渡

    在那个,没错……正是那个,那个寒冷的小镇,那个寒冷的冬夜里,那场大雪纷纷扬扬。

    一个酷似乞丐般地瘦弱的人,孑孓着穿越着荒芜的街巷。漫天风雪中其实根本不辫一物,只不过昏暗得不可复加的些微月色给了他风雪中身影几个闪动。只有他自己清楚,他那孱弱的身影在寒风中颤栗着。他所穿的衣物已经破烂不堪,衣领破裂,衣袖冰寒刺骨,他的双手冻得通红。

    他边走边摩挲着裂痕满布的手掌,期待能够从中获得一丝温暖。可无论他如何努力,这冰冷的冬夜仍旧无情地欺压着他。

    这个乞丐般的人叫杨逐,他的眼神中透着无尽的疲惫和失落。年轻的他曾怀揣着无数的梦想,期盼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然而,命运乖戾,将他推至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庸庸常人,身陷于平凡俗事。

    他,也曾为了理想不懈奋斗,振翅欲飞的心曾经燃烧过。然而,在这冷酷无情的社会中,他面对各种困难和艰难。在读书时,他一直恪守着规矩,是人们所说的书呆子,他一板一眼,除了书本便不知社会上的各种弯弯绕绕,这给他带来了对社会上那一套的无知,却也给他带来了无知的乐观与理想主义。然而毕业之后,由于学历平庸,大公司将他拒之门外;无奈在小工厂辛勤打拼多年,却只能领取微薄的薪酬。

    但是,他并未放弃。虽然内心低迷,但他怀抱着那抹不灭的梦想,怀着那股不屈的坚持。他明白,即便前路道阻且长,充满艰辛与危险,只要不放弃,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不屈的灵魂推动着他迈入这寒冷凛冽的黑夜,希望点亮他前行的道路,他不切实际地相信着即便困暗环伺,仍有一线曙光可以追寻。他亦信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参与各种培训,期望提升自身技能和竞争力。然而,投入了大半积蓄“买”得的培训证书并未带给他更好的工作机会。他常常哭天抢地,怀疑阶级是否早已固化了?他目睹身边众人劳碌于生活琐事和痛苦抉择之中,陷入无可逃避的困境。这一切让他心灰意冷,痛苦纠结。

    杨逐无力地推开出租屋那扇破旧的木门,一股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时间都被困在这间破旧出租屋的墙壁之间。他进入屋内,一眼望去,只见墙角堆满了残破的家具和破旧的书籍,沾满了时光的尘埃和遗忘的温度。

    屋内的灯昏昏暗暗,杨逐无奈地摇摇头,心中涌上一股幽怨之情。曾几何时,他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学生,怀揣梦想,对世界充满期待与渴望。可现在,他犹如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在这间陈旧而腐朽的屋子里碌碌无为地度日。

    他父亲的去世给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不仅意味着家庭的破碎,更意味着他奋斗的梦想破灭。他不得不放弃学业,用微薄的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每天早晨,他起床后便将破旧的水壶放在煤气炉上,靠着一口热水勉强解决早餐问题。白天,他穿着破旧的衣物,忍受着路人的嘲笑和冷漠。夜晚,他回到这个与世隔绝的角落,靠着灰暗的烛光捧着一本破旧的书籍。

    书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他通过书中的字句寻求一丝力量和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自己身不由己地被生活所压迫,眼前的破旧屋子成为他心灵的象征。他的心渐渐生出失望,理想的火苗正在逐渐熄灭。

    每当夜幕降临,他会将自己关进屋子,孤独地面对这个即将荒废的小天地。他看着屋顶上的灰尘,灯光下的地板,感受到了世间一种无奈的沉重。他翻开唯一一本旧书摊淘来的旧书,是鲁迅的《彷徨》,杨逐读罢“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却发现它后面还余甚多的书页都已经残缺难辨,被时间与腌臜吞噬掉了。

    杨逐的灵魂如同这间破旧屋子一般彷徨不定,渐渐沉寂在绝望的黑暗中。他想起曾经的梦想,想起那个满怀希望的自己,心中仿佛被无尽的苦涩所填充,白天的艰难与无助让他感到疲惫不堪,无尽地重复着这个潦倒不堪的生活,屋内的阴暗和寒冷仿佛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面纱,将他的希望和梦想锁在其中。他瘫倒在被子上,心如同这个破烂的屋子一样迷失和破碎。夜幕侵蚀着这个废弃的小天地,欲要将最后一缕光也熄灭他望着天花板上的裂痕,思绪游离在虚无的黑暗中。一个个无望的念头涌上心头,使他的身心濒临崩溃的边缘。他扣住信念的缺口,试图用微弱的光芒抵抗黑暗的侵蚀。杨逐被困在这片灰暗中,终于身不由己地沉沉睡去,坠入无边的梦境。在这绵延的黑夜中,他的灵魂继续迷失,寻找那个能够挣脱苦难的出口。

    当晨曦洒下缕缕阳光,破旧的出租屋里弥漫着杨逐沉重的呼吸声。蓦地,他从睡梦中苏醒,感受到身体的疲惫和心灵的沉郁。他用尽全力地摆脱酣睡,缓缓坐起身。扫过屋内飘散的尘埃,他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这个潦倒不堪的生活又开始了。

    他起身,破旧的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在嘲笑他这悲惨的命运。第一步离开床榻,他踩在不平整的地板上,感受到冰冷和湿气的侵袭。他心中一阵凄凉,却依然坚定地走向洗漱台。

    镜子前的他,苍白而疲惫,蓬乱的头发和颓废的眼神,使得他恍若另一个人。他用冰冷的水洗刷自己的脸庞,试图唤醒沉睡的心灵。然而,他心知肚明,这个世界仍然无情地将他摧残在底层的泥泞中。

    他穿上破旧的衣物,以还算无大漏的衣兜揣上残破《彷徨》,用根本无法实现的希望去面对街头的冷漠和嘲笑。人们匆匆而过,疏离而冷漠,昨夜呼啸的大雪留给人们的厚厚积雪,早已被人们带着温度的身体消融,然而他在这个人来人往的都市中却如处冰窟。他有时会望着路边一个个陌生人,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暖和同情的眼光,却换来的只是一声冷笑和无情的远离。

    杨逐,一个被命运漠视的角色,在这无尽的潦倒之中,他的内心或将破碎,或将默默坚守。他用破旧的生活演绎着希望与绝望的悲剧,而这个世界是否曾感触于他的荒芜与无望,似乎并不重要。

    来到单调乏味的冰冷工厂,换上脏臭的蓝色制服,却已远比他那身褴褛带给他更多麻木的踏实与温暖,奔波于工厂的车间之间。他的工作是负责机器的操作,螺丝钉般的工作内容像是血液永不停歇地循环。在炙热的工厂里,他与机器为伍,汗水不断湿透衣衫,疲惫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不管是春夏秋冬,工厂的灯光总是如此白昼般刺眼,时间变得毫无意义,重复的日子里,他的身体和心灵的活力渐渐被消耗殆尽。

    下班后,杨逐拖着疲惫的身体,步履蹒跚地来到一家角落不起眼的旧书摊。他在这里才买过《彷徨》,由于那天天色昏暗又风雪渐生,他匆忙选中这本书翻看几页便急急买走,未想却倒霉至此。杨逐牢记他的微薄工资只够维持生活的温饱,他向老板要求退还《彷徨》换一本书,然而老板却并不认账,指出这书早已残缺不堪,将其贬低地分文不值,杨逐愤怒而又无力。认栽似的掏出十元用嘶哑的喉咙竭力吼道:“加那本书,让我选一本。”摊主不知自认心虚还是被那声震慑,满脸嫌弃地答应了。杨逐似乎被掏空了本就残余不多的力气。他无可奈何地将书与钱置于摊主的手中,连书中的话语也无力再为他撑起一点点幸福的遮挡。

    在摊主警戒的目光下,杨逐在旧书堆层层堆叠的角落里翻找出了一本泛黄的《易经》。这本肇自上古的智慧之书,封面上的字迹愈发模糊不清,它平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杨逐的发现。他忍不住伸出颤抖的手,轻轻地拿起这本化石般的书籍。

    杨逐并不太懂《易经》为何,他对这本书的认识不过是算命与那句被他们那代无数人青年时作为座右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知道它是否能为他目前窘迫的生活提供解答。然而,面对一切的无望与失落,他愿意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这本书的命运之中。这本他初见,如初恋般朦胧的书籍,像一束昏黄的灯光,在他的黑暗中闪烁,给予他莫名的寄托。

    于是,杨逐心怀着对命运的渴望,在虚无缥缈中寄托着自己的希望,仔细全本翻看了一遍,拿走了这本《易经》,快步离开了这肮脏而神圣的书摊,走向冰冷而温暖的“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