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刘家教子

    这边厢薛家在发落女儿,那边厢刘家正在管教儿子。

    刘大太太一脸恨铁不成钢,点着茂哥儿额头气骂道:“我看你的书都白读了。好好儿的不学着你爹爹待客,不在书房读书,孤身一人去什么小花厅?便是闯了进去,见到表妹一人在内,你若是个知礼的,就该立时退出来!哪会有后面的拉拉扯扯?“

    茂哥儿还是一副浑浑噩噩的样子,白着一张脸,颤抖着嘴唇回话:“母亲,我真真是不知二表妹在里厢。明明听到是大表妹……“说到这里,他自己也醒悟过来,立时住嘴。

    “什么,这里头还有瑜姐儿的事?“刘大太太多精明的一个人,立时抓住了话头,“你快给我说清楚!“。

    茂哥儿生怕母亲误会了大表妹的人品,只得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如何在墙边听到小丫头传话误导,如何急急忙忙去的小花厅,进去后又是如何光景,一一分说。一面说,一面不忘为大表妹辩白几句。

    刘大老爷和刘大太太经老了事情的人,一听就明白了:只怕是傻儿子心里有了瑜姐儿,却被珍姐儿拿住了把柄。

    刘大老爷捻着胡须沉吟一番,发了话:“这些年,我一心要你在学问上精进,旁的事情从不要你多管。你学业上倒也不要我操心,于为人处事上头却太幼稚。将来你就算金榜题名,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经世济民,也是无用。这么着,这桩事体长辈会处理的,你要记住教训,今后不可莽撞。往后教你母亲于庶务上多为你操心。为父修书一封,等过了端午,你和你三叔一道,去青城书院读书吧。“

    茂哥儿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见父亲摇摇头,肃然道:“也罢,今日不与你说透你是不会拎清了。那日你好好儿在书房读书,如何就有小丫头隔墙告诉你表妹的事体?若是个忠心的下人,知道表丫头身子不好,要么自去服侍,要么早该禀了主子处理,哪有背后说嘴的道理。那几句话,怕是专门讲把你听的,故意要引你过去。“

    茂哥儿吃了一惊。他从小就学的是经世大儒的正道,如何知道这内宅里头的弯弯绕绕。

    这时,刘大太太接过话头说:“好孩子,你是没经过事,方才落了下风。父母不会害你,你仔细听着。按理说珍姐儿是你姑母家的女儿,自然是比旁的姑娘要尊贵。只是她一个姑娘家,如何能在做客时敞了外裳歇息?若是个知礼的,见你来了,理当避开,万不会与你拉拉扯扯。足以见得她在规矩上犹有不足。好在只有我和你姑母撞破,没有旁人。不然的话,要么她去庵里住,要么你把她迎进门,方才全了两家的脸面。“

    刘大太太几句话像千钧巨石一般,把茂哥儿压得喘不过气来。他胸口上下起伏,强辩到:“我是万万不能迎娶二表妹的!“娶了二表妹,大表妹可怎么办?

    “正是这个理。“刘大老爷一锤定音:“如今你可知自己今日有多轻狂了?还不快滚去房中自省。这几日无事不要出来,把经史好好抄上几遍,磨磨性子。“

    打发了茂哥儿回去,刘大太太给刘大老爷散了发髻,站在背后给他按摩起太阳穴来。

    见刘大老爷惬意地闭上了眼睛,刘大太太柔声说:“老爷今日累坏了吧?妾身给老爷按一按,解解乏。说起来,老爷也是大半年没有回来了“。

    按了一会儿,刘大老爷慢慢说道:“我此番告假,原是为了给母亲做寿。如今寿宴也办了,我不日就要回常州任上。妹妹和姑爷那里,还要劳烦太太分说一二。一家子骨肉不要为了孩子们留了嫌隙。“

    刘大太太忙忙应承说:“老爷放心,妾身会备下厚礼,给珍姐儿压惊。妹妹那边,想来也是个宽厚的,断不会为了这桩事体为难茂哥儿。“

    刘大老爷又说:“此番有府里丫头掺和在里头,算计起自家少爷来。太太可要多用点心整治。家宅不宁可是败家之兆。”

    这话说得有点重了。刘大太太在外人面前是精明老成的当家主母,在丈夫面前却依然像当初刚成亲时的孺慕惶恐。她面带愧色,小声应承道:“妾身一定好好查一查,请老爷放心。”

    见诸般事体都安排好了,刘大老爷就要太太帮他把头发束起,准备去外院。

    见老爷要走,刘大太太问:“这么晚了,老爷不在这里歇了?“见丈夫不答,又追问道:“老爷在任上可短却了什么物事,要妾身添补?晓桃、晓杏伺候得可精心?“

    刘大老爷转过身,答道:“太太有心了,我在任上不缺什么。那两个丫头也是仔细的,都是太太会调理人。“

    刘大太太没有错过丈夫提到那两个丫鬟时,面上转瞬即逝的一缕笑意。虽说是丈夫在赞许自己,心里却泛起苦涩来。

    说起来晓桃、晓杏青春少艾、容貌正好。哪怕穿着再破旧的下人服饰,也掩盖不住勃勃生机,正如甜脆欲滴的桃子和杏子。这几个丫鬟原是她为了给儿子通晓人事备下的。后来儿子只留了晓棉一人,另三个仍旧在正院当差。

    去年丈夫提为四品,任常州知府。自己是当家主母,上要伺候婆婆,下要教养子女,还有这府里偌大的家事,实是脱不开身。这才让那两个晓跟了去任上伺候。

    原也有思想准备,爷们身边总要有妇人服侍。不曾想才跟去过几日,丈夫就把两个晓都开了脸。丈夫、婆婆都赞她贤惠,可是心中的苦,只有她自己知晓。

    刘大老爷走后,崔妈妈进来见主母呆呆坐在妆台前,不由得心疼到:“太太莫气。那两个晓,每每伺候了都短不了一碗避子汤,闹不出事体来。“

    刘大太太一面让崔妈妈来卸钗环,一面懒懒地说:“如今想想还是小姑子有福气。虽说家里有葛氏那个搅家精,但和姑爷倒也常常在一处。不像我,面上没有妾室,可嫁过来这几十几年,房里哪日不养两个通房?这还是过了明路的。在任上不告诉我的,不知还有几个。“

    崔妈妈也替主子难受,只好劝她:“哪个官太太都是这样过来的。好在大少爷争气,过两年待到大奶奶过门,太太也好享享福。“

    刘大太太此时又恢复了平日的冷静:“罢了,通房丫头不过是下人,如何值得我生气?如今安抚好妹妹一家才是正理。妹妹是个心软的,只怕姑爷非要给珍姐儿出头,赖上茂哥儿。“

    刘大太太说到儿子,不禁又是一阵头疼:“原是多让我放心的一个孩子,读书进学样样都争气。如今竟被个小丫头摆布!“

    崔妈妈一撇嘴说:“也是大少爷心善。平日里对弟弟妹妹俱是友爱。看到表妹晕倒,也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只是太太啊,大少爷也是十六望十七的人了。咱们家管得紧,讲究先立业再成家。不然也能娶妻了。“

    刘大太太恍然大悟:“你是说……也是,他也大了,若是通晓此事,知道男女之间也不过如此,将来就不会被狐媚子迷昏了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