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就这

    “你每次听到一丁点的风声,就跑到陛下跟前邀功,乱咬一通,你这么做究竟是在监察百官,还是在以权谋私,打击异己呢!?”

    李琩一番话顿时,让裴成忠吓得汗毛倒立!

    连忙向李隆基辩解:“陛下!微臣一心为公,从来不曾有过半丁点的懈怠……”

    “你还说没有懈怠!?”李琩开启了怼人模式,一怼就停不下来的那种。

    “你口口声声说我在家中私自铸造物件,那我问你,我造了什么?”

    “你但凡说出一样东西来,我自认六十军棍,就是到外面躺着被千牛卫,活活打断脊梁,那也认了!”

    裴成忠身为御史,那是只管学泰迪狗吠,是不需要顾及其他的。

    反正就算咬到人,绳子也是在主人的手里拴着,一切会由主人来摆平。

    而且,平时那些文武百官一见到御史,个个都是躲着的,从来不会如李琩现在这样,直接开口硬怼。

    裴成忠虽然心里有点慌,但是转头看向裴耀卿,只见裴耀卿对他使了个眼神。

    意思是说“硬刚到底,我们背后都支持你”!

    于是,裴成忠鼓起勇气继续怼。

    “且不说寿王在家中铸造什么,就单论此番行为而言,就是对陛下的大不敬!陛下关爱诸位皇亲,特意从宫中挑选……”

    “行了行了行了!别扯那些有的没的!我懒得跟你这种蛆虫啰嗦!”

    李琩极其不耐烦地打断裴成忠。

    当下对着李隆基拱手,说:“父亲,孩儿得知父亲大寿将至,故而孩儿在家中潜心钻研两样物件,铸造好之后,能够造福我大唐所有读书之人!”

    “同时也能让父亲在青史上留下万世美名!”

    李隆基本就喜欢新奇的事情,李琩这么一说,顿时兴趣就来了!

    连忙就接了李琩方才那话:“真有此物,那快快献上来!”

    李琩拍了拍手,顿时早在外面候着的两个太监,捧着两个木托盆走了进来。

    其中一个手里放着的是一张白纸画卷,另外一个木盆上则是一根碳笔。

    当两个太监站在李琩身后,把此两样东西呈现给众人的时候,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懵了。

    就这!?

    在所有人一脸懵逼地看着李琩的时候,只见李琩随手拿起那根碳,将白纸画卷在地面上摊开,拿起笔唰唰唰地写了一行字。

    这一行字倒也简单,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是南宋的,唐朝人没见过。

    而让众人更没见过的是,李琩用一根碳写出来的字。

    这个字体是后世很多文档打印时都会用的“宋体”。

    据说宋体,是某位南宋大奸臣整合编撰出来的。

    总之,唐朝人还是没见过。

    李琩边上这十几个大臣那都是文豪,一个个满腹经纶。

    他们倒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工整的字体,一个个字排成一行,清晰可见。

    李隆基连忙让高力士把白纸黑字取了过来,放在自己的案前。

    他看着这些字体,那一双阴鸷的双眼逐渐打开,变得越发透亮。

    他甚至学着李琩刚才的样子,拿着碳笔在白纸上临摹了几下。

    这字体看上去非常规整,前所未见。

    而且,用炭写起来异常简单,速度可比毛笔要快多了!

    只不过,古代读过书人都有个尿性,高傲、自负。

    李隆基虽然觉得这工整的字体确实不错,但用炭来写字,还是太低劣了。

    李隆基当即问李琩:“十八郎,这字便是你口中所说的礼物?”

    李琩笑着摇摇头,他说:“父亲,这只是孩儿的一个演示,真正的礼物在后边。”

    李琩又拍了拍手,又有三个太监走了进来。

    一个拿着一盒,粘稠的油墨。

    另外两个则是同时用扁担抬着一个木箱子进来。

    这木箱子看起来很沉,李琩是自己一个人从家里提出来的。

    也只能说明他力气比一般人要强大很多。

    等东西放下,李琩当着众人的面,率先从木箱子里取出了一个筐子。

    然后,把这些天来他和阿辛费尽心思铸造的一些铜块取出,一个一个摆放在框里。

    随后,李琩刷上油墨、覆盖纸,来回压了几下之后轻轻一拉。

    几行字,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正是李琩刚才所写的《三字经》开篇几行!

    因为三字经里有很多典故,其中还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的,所以李琩进行了一些删减。

    李琩印刷完第一张纸,随后又进行重新排版,然后又印刷了一张内容不一样的。

    他让两个太监,分左右将这两张纸提起来,展示给众人看。

    顿时,李隆基都不自禁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而旁边这些如今也都是文坛领袖的大臣们,那是一个个瞪大着眼睛,嘴巴张大!

    就连刚才一直对着李琩狂吠的裴成忠,也收了声,因为他的嘴巴张大,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时,整个大殿上都在回荡着李琩的声音:“眼下咱们大唐人的书籍,要么是人为手抄,要么就是用木板印刷。手抄费时费力又费人,而且每一个抄手的字体并不统一。”

    “如此对阅读书籍,也会造成一些感官上的疲劳。”

    “而木板印刷,一旦木板上哪个字出现了裂痕、损害,就得重新雕刻,费时费力。”

    “而若是将这些字体分成一个个方块,就算坏了一个,只需换掉一个字,又可继续印刷。”

    “而一开始我所写的这封字体,用来印刷最为方便,印刷之后清晰可见。”

    李琩话音落下,这些大臣们也是纷纷点头。

    他们一个个齐聚在两个太监所拿的纸张面前,睁大着眼睛,仔细分辨着上边的每一个字。

    还有人在小声地朗读了起来。

    其中一个体态略显消瘦,年纪在五十岁左右的男人,一边抚摸着胡须,一边不住地点头,满脸笑意。

    他说:”大王创造惊人,文笔斐然。就单单这几行字,已令人无比感叹。”

    “这番前所未有的印刷之术,若是加以推广,必定福泽我大唐所有读书人,这是陛下之福,大唐之福也!”

    他这一番话,引得身后不少人纷纷应声,对着李隆基不住地拍李琩马屁。

    这个中年男人正是现任礼部尚书,李林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