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毕业论文

    1月2日下午,李奇维找到了凯斯教授,想请求其当自己的导师,确定毕业事宜。

    虽然他经常去卡文迪许,但毕竟还是三一学院的学生,涉及毕业,只有找本学院的教授了。

    剑桥大学本科的毕业时间一般在6月底,但学生在1月份就要提交毕业论文,等待审核,然后进行答辩。

    和国内类似,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后,导师或者其他教授会提出问题,通过答辩后,学校就会授予学位。

    和其他学生现在开始绞尽脑汁瑟瑟发抖不同,李奇维的毕业答辩,紧张的却是凯斯教授。

    “布鲁斯,你的毕业论文千万不要写的太深奥啊,不然到时候我连看都看不懂,那就成三一学院的笑话了。”

    李奇维哭笑不得,“凯斯教授,你放心,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基于光电效应的一些思考,不涉及新的研究。”

    说完就将写好的论文递过去,足足有50多页,这是他趁着王路遥等人来的那段时间写的。

    凯斯教授接过沉重的论文,翻开扉页,看见题目是:《关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一些思考》。

    他微微点头,不错,题目能看懂,光的本质已经讨论几百年了,倒是个好选题,这下可以安心了。

    然后他又说道:“那就好,你的论文审核就免了,6月的答辩你要好好准备一下。”

    “桑德斯院长想把你的毕业答辩搞的隆重一点,做成三一学院的典型,有利于提高名气和招生。”

    李奇维一愣,“教授,请问具体是什么形式?”

    凯斯教授随口说道:“哦,到时候会邀请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学校的师生过来,共同聆听你的毕业答辩。”

    “至于剑桥大学,估计一大半师生都会参加吧,谁让你现在被誉为物理学第一天才呢?”凯斯教授调皮地眨眨眼。

    李奇维听完后直接惊呆了,本来以为答辩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又被当吉祥物了。

    而且那个什么第一天才,不知道是什么小报乱说的,简直把他架在火上烤。

    他的未来导师,汤姆逊,发现电子,并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学说,打破了统治西方200年的“原子论”。如此成就,也没人称呼第一天才。

    还有放射性、X射线等等,都是划时代的发现。

    自己的理论还未经过时间发酵,达不到那种程度。况且物理学永无止境,最忌骄傲自大,看来是有人在拱火。

    不过李奇维自己能保持清醒,便不再多想。

    倒是桑德斯的做法,其实李奇维也能理解对方,毕竟毕业后他就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人了,等于换了一个学院。桑德斯肯定想方设法榨干他的剩余价值。

    这老家伙学术能力不行,行政手段和人性玩的是炉火纯青啊,怪不得能当院长。

    不过,李奇维也不在意,量子论会议都挺过来了,难道还怕个小小的本科答辩,到时候颤抖的恐怕是台下听众。

    确定毕业事项后,李奇维照常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

    刚一进入,就听到卢瑟福和威尔逊在哈哈大笑,于是他走上前去,“哦,伙计们,在笑什么呢?难道有什么重大突破?”

    威尔逊看到李奇维来了,连忙拉着他,说道:“嘿,布鲁斯,猜猜卢瑟福发现了什么?”

    李奇维明知故问,“难道是对放射性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

    卢瑟福高逼格地一笑,帅的掉渣,磁性男低音缓缓说道:“布鲁斯,你真是料事如神,没错,我的实验证明了放射性的本质,我把它命名为【放射性半衰期】。”

    “并且实验结果显示,所谓的α射线就是氦离子,这与X射线很不同。”

    李奇维顿时来了兴趣,当年汤姆逊推荐卢瑟福去加拿大,给的课题就是研究“铀盐”的放射性。

    没错,就是原子弹需要用的那种元素:铀。

    自从2年前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放射性后,物理学家们发现,越重的原子,它的放射活动就越强。

    因此铀作为目前已知最重的天然原子,受到了世界各国物理学者的深入研究。

    所有人都想搞清楚,为什么物质会具有放射性。

    现在,这一重大成果,终于被卢瑟福捷足先登了。

    历史上,卢瑟福就是凭借这个成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搞物理的拿化学奖,俗称跨领域执法,恐怖如斯)。

    由此可以看出,导师能给出一个好课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多重要。

    而且接下来卢瑟福就会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原子核的存在,紧接着发现中子。

    最后,用中子去轰击铀原子,就会产生核裂变反应,这就是原子弹第二个理论基础的时间线。

    卢瑟福心情极好,他已经开始整理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李奇维想的则是,与他打好关系,多学习一点铀的知识,为后面做准备。于是问道:“卢瑟福,你准备将论文发在哪里?”

    卢瑟福一愣,“这我倒还没有考虑,本来是打算发在德国的《物理学年鉴》上。”

    李奇维牛逼哄哄地说道:“不用舍近求远,不如你也发在《自然》上吧,以后就把《自然》当成我们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御用期刊。”

    “而且我还是《自然》的主编,到时候给你安排个大封面,如此重要的发现,必须得高调宣传。”

    卢瑟福听的哭笑不得,这个小师弟鬼点子真多,不过他也没有反对。

    虽然他是加拿大的院士,但此时的加拿大都是属于英国的,只不过是自治领而已。

    投在英国的期刊上,好像也没啥问题。

    接下来一段时间,卢瑟福很快就把论文写好,和李奇维的光电效应一起投在了《自然》上,顿时引起了物理学界的轰动。

    如果说量子论属于高端纯理论研究,能参与的人不多;那么放射性就是接地气的实验研究,谁都能进去尝试一番。

    尤其是放射性的本质已被证明,大家有了理论支持,无数物理学家纷纷开启对更多元素的放射性研究,企图发现新的现象。

    最好能像X射线一样,不仅有物理意义,还能应用到现实,造福人类,顺便赚钱。

    没办法,不是谁都是大牛,普通物理学者也得吃饭,当然要找容易出成果的领域。

    一时间,卢瑟福的名气甚至盖住了李奇维,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名字也被众人所知。

    主要是因为卢瑟福是西方人,李奇维是东方人,原因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洛克耶爵士,现在《自然》已经是科学工作者心中的第一圣刊。

    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就意味着名望、地位、当然还有职称钱财等等。

    无数年轻的科研人员趋之若鹜,即便不奢求能发主刊,中个子刊也满足了。

    李奇维这段时间,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审一篇稿子。

    他看的内心火热,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得搞一个华夏的科学期刊了,或者是专门介绍西方的相关技术。

    不过这一切,还得等何育杰他们回去后才能执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