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答辩前夕

    时间来到6月15日,距离李奇维的毕业答辩日期只有5天了。

    他作为压轴出场,被安排在最后一个答辩,6月底就是学院的毕业典礼和学位颁发仪式。

    三一学院院长办公室内,桑德斯,凯斯教授,还有李奇维,三人正在谈笑风生。

    桑德斯容光焕发,舒服地靠在座椅上,笑道:“布鲁斯,凯斯教授对你的毕业论文评价很高啊。”

    “不出意外,这一届的毕业答辩应该会成为三一学院的标志了。”

    “到时候,让那些高傲的牛津佬们看看,谁才是英国的第一大学,哈哈哈。”

    李奇维内心直呼好家伙,普普通通的一场毕业答辩,都被桑德斯用来装逼打脸了。

    凯斯教授也附和道:“布鲁斯,你的论文我通读了三遍,真是写的太好了。”

    “最关键的是,你把整个光的研究历史阐述的十分清晰,尤其是最后的结论,真是惊为天人。”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你的答辩展示了,偷偷告诉你,我也准备了几个问题哦。”

    李奇维面露笑容,但表情淡定,他已经被夸的麻木了,现在能让他心境起伏的阈值太高了。

    “凯斯教授,您过誉了,因为我个人认为,是时候给光的本质下一个定论了。”

    “这场争论就由我来终结吧。”

    简单却霸气的话语,让凯斯教授浑身一震,眼里露出敬佩。

    光的波粒之争,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到现在还没有一锤定音,如今李奇维竟然发出如此豪言。

    有时候凯斯教授都在想,自己在物理学界默默无名,是不是因为和太老实了有关系。

    这时,桑德斯接着笑道:“好了,两位物理专家,就不要再讨论学术了,我也听不懂,这个感觉糟透了。”李奇维和凯斯教授嘿嘿一笑。

    “我们还是聊聊具体的答辩安排吧,也方便布鲁斯你接下来做好准备。”

    “根据我的预估,参加答辩的人,外校应该会有50人左右,本校差不多有200人左右。”

    “到时候,就使用三一学院最大的那间阶梯教室,配有扩音器。”

    “不过布鲁斯,我要提醒你,本次的听众,学生居多,到时候可能有非物理专业的人提问。”

    “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不会回答的问题,可以礼貌拒绝。”

    李奇维表面点点头,心中却不屑一顾,只要是和他的毕业论文相关的问题,他不认为有自己回答不了的。

    接着,三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确认各种流程准确无误。

    ......

    第二天,李奇维在做实验室时,威尔逊急急忙忙地跑进来,打断他,“布鲁斯,快来看,你的光电效应被实验证明了。”

    唰!

    李奇维立马起身,接过威尔逊手中的杂志,发现竟然是《Science》,即中文的《科学》。

    在后世,这可是和《自然》并驾齐驱的两大至高学术期刊。

    《科学》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创办,在1894年就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科学期刊。

    和《自然》一样,《科学》也是周刊,主要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综述以及一些短讯等。

    所谓短讯,不是完整的论文,而是报道实验的目的和结果等信息。

    现在,最新一期杂志的首页,就是关于光电效应的实验短讯,李奇维发现作者竟然是密立根。

    看来美国那边的历史没有太大改变,密立根还是第一个用实验验证了光电效应。

    不过却整整提前了十几年,想来自己的物理分派确实刺激了很多人,实验物理也大有未来!

    在这篇实验短讯中,密立根使用了6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分别测量不同电压下的光电流。

    从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求出,在某一波长的光照射下,被测阴极的电压。

    6组光电流曲线所得电压,随光频率变化的曲线,密立根得到的正好是一根漂亮的直线。

    他根据这根直线的斜率求出了李-普朗克常数h的值,与李-普朗克辐射公式中的h值一样。

    从而完美肯定了光电效应方程,证实光量子理论的正确性。

    当然,具体的实验原始数据没有发出来,密立根发表的是短讯,只报道了最重要的实验结果。

    由此可见,他是想抢占先机,害怕别人提前发表了。

    估计《科学》杂志也是看在光电效应的份上,才敢冒着风险同意发表。

    毕竟这可是现在最前沿的物理理论,影响很大,杂志社甚至特意邀请评审人员去密立根的实验室,当面交流。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今,美国野心逐渐膨胀,也想在物理学界提高影响力。

    可预见的未来,《自然》和《科学》一定会有激烈的交锋。

    回过神后,李奇维看着杂志,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这下自己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威尔逊表情兴奋,用力地拍了下李奇维的肩膀,“布鲁斯,有了这份实验结果,你的量子论就再也没人反对了。”

    “我感觉第一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你有很大的竞争力啊。”

    李奇维道:“那可不一定,如今物理学界的大佬太多了,每一个人都硕果累累,竞争太大了。”

    威尔逊依然相信李奇维,就是一种直觉。“布鲁斯,我真羡慕你啊,还这么年轻,就能创造如此伟大的理论,与之相比,光电效应反而不够看了。”

    李奇维笑着道:“不,光电效应其实也很重要,我认为它是一个更广泛理论的基础。”

    威尔逊不解,光电效应不就是表示光也有粒子性吗,几百年前也有类似的结论,有什么特殊吗?

    他不知道的是,二十多年后,一个名叫德布罗意的年轻人,会受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发表了一篇论文。

    论文只有短短的几页,却开天辟地般提出了:万物皆波,即任何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凭借此成就,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奇维想到这,微微一笑,光电效应推导的波粒二象性,那是【量子力学】的第二点基础。

    量子论、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如今他已经提出第一点。

    而在4天后,毕业答辩上,他就会公开确定光的波粒二象性,为提出第二点做准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