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红楼新续之黛玉归途 > 第一回 惊梦境颦卿思退路 晒诗书盐课留余金

第一回 惊梦境颦卿思退路 晒诗书盐课留余金

    这天晨起,宝玉依然是早早来到潇湘馆看望黛玉,时进深秋,潇湘馆里风声飒飒,林间竹叶飘飞,蜿蜒的曲栏小径苔藓幽凉,宝玉看着这着秋风落叶,又想起迎春的悲苦命运,不禁有些伤感。又听见断断续续的不成调的琴声,于是分枝拂叶,随琴声而去,却见黛玉正坐在琴前,一边看着曲谱,一边试拨琴弦,宝玉笑起来:“妹妹这是弹的什么曲儿,听着不成调呢?”黛玉抬头看见是他,笑着起身:“哪里在弹琴,不过是试一试生谱子。”又喊紫鹃倒茶,话音未落,雪雁已经端上茶碗来,却是菊花茶,宝玉看是新晒的菊花,就说:“妹妹正是该喝这茶的,你也喝一杯”,“姑娘喝着呢!”雪雁笑嘻嘻地说,宝玉又问怎么没有看见紫鹃,雪雁说鸳鸯喊了去。

    兄妹俩又东拉西扯说了些话,就见紫鹃捧着一个书匣子回来了,宝玉忙问是什么?紫鹃只说是老太太给姑娘的书。宝玉虽然有些疑惑,却也没有再问,只是约妹妹一起去给老祖宗请安。

    到了贾母的上房,才发现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宝钗、探春、惜春都在,独独不见王熙凤。贾母见二人一起前来,很是开心,招手叫黛玉坐到她旁边,宝玉也挨着王夫人坐下,宝钗笑眯眯地对黛玉说:“颦儿好懒,还要宝兄弟去喊起床吗?”宝玉忙说:“妹妹早起了,我去约她给老祖宗请安,妹妹已经在弹琴啦”。王夫人道:“宝玉不懂事,大清早的就去打扰大姑娘。”贾母摩挲着黛玉的手,笑眯眯地说:“每天等两个玉儿、两个春儿来一起吃饭,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呢!”。这时外间已经摆了饭,贾母牵了黛玉的手,起身去外间吃饭,又回过头问薛姨妈和宝钗吃早饭没有,薛姨妈忙回答说吃过了,贾母笑着点点头:“宝姑娘最是个孝顺的,早早吃了饭来看我这个不中用的老婆子,下次也过来一起吃饭吧!”宝钗连忙答应:“虽然吃了饭,也应该陪老太太的,我就陪个坐吧”

    贾母又笑着吩咐邢王二夫人好好陪着薛姨妈,自己牵着黛玉去外间做了上座,左手第一坐了黛玉,第二坐了惜春,右手第一坐了宝玉,第二坐了探春,宝钗打横坐了,丫鬟只递了一杯茶给宝钗,贾母又叫丫头给凤哥儿送鸡肉粥去,黛玉才知道凤姐生病了。

    吃完饭,大家又一阵叙话,看见贾母懒懒的,李纨就带着姊妹们告退。

    黛玉回到潇湘馆,就问紫鹃今天拿回来的东西,紫鹃说:“我也疑惑的很,老太太清早就叫我过去,给我这个书匣子,说是姑老爷留下的书,让我拿回来交给姑娘,还说放在她那里时间久了,趁着秋阳,让姑娘找个时间,自个儿抽空把这几本书仔细晒晒,免得霉坏掉了。”

    黛玉也想不出外祖母话的意思,看外面天阴阴的,今天倒不适合晒书,就叫紫鹃把椅子移到月洞门前,自己倚坐在那里发呆,不一会儿困意袭来,竟然懵懂睡去。恍惚听见鼓乐之声,又看见宝玉穿着大红吉服在拜堂,新娘子却不是自己,黛玉心中一阵酸痛,忍不住呜咽起来,走近去看新娘,好似宝钗,又似湘云。黛玉边哭边去拉扯宝玉,却看见宝玉空洞的眼神并不看自己,只呆呆牵着红绸和新娘子越走越远。不一会儿,黛玉觉得自己仿佛于荒郊古庙,旁边一个绝色美人对自己点头叹息:“还泪的夙愿已了,痴儿何不快快醒来!”黛玉更觉心痛厉害,仿佛心口被一块大石头紧紧压住,“宝玉!宝玉!救我!”大石却越压越重,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脱身。

    “姑娘!姑娘醒醒!又魇着了吗”紫鹃的声声呼唤把黛玉从梦中叫醒,黛玉慢慢睁开眼睛,刚刚的梦境清晰地印在脑海里,黛玉拉住紫鹃的手大哭起来,紫鹃赶忙把她搂在怀里,轻轻拍着黛玉的背心,并不停安慰她。黛玉渐渐平静下来,才发现汹涌的泪水打湿了紫鹃的胸口,而眼中只是干涩的疼痛。

    雪雁递过茶水,黛玉喝了两口,心里也渐渐平静下来,虽然一句话不说,脑海里却一遍遍地把刚才的梦境回忆起来,从来没有记住过梦境,这次的梦却这样清楚,以黛玉的聪慧,冥冥中感觉到这个梦在告诉自己一些将要发生的事情。惊觉自己并不像在梦境中那样悲伤,反而有一种解脱的轻松。她自言自语到:“就是这样了,该走了”紫鹃并没有听见她说什么,以为她又在吟诗,也就没有太担心,于是扶住黛玉站在回廊上,看园子里竹叶飘飘。这时,宝玉刚好过来,看见她们二人站在风口下发愣,就说:“妹妹怎么站在风口,吹凉了怎么好?”黛玉见到他,又想起梦中的情形,脸微微一白,转身进了屋子,紫鹃自去倒茶。黛玉就依窗坐在平时看书的地方,回头看宝玉一身银白绣金的服装衬着面若春花的脸庞,愈发显得风韵十足,脑海里又叠出宝钗水杏的眼波、湘云红润的笑颜,心里一阵微微刺痛。宝玉见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关切道:“妹妹哪里不舒服了?”

    “没有哪里不舒服,”黛玉轻轻回答,又指指旁边的椅子,示意宝玉坐下“我且问你,你有没有去孙家看过二姐姐?”

    “我怎么去得了?都是琏二哥去看的,说是孙家的人蛮横的很,不知礼数”

    “二姐姐真是可怜”

    “二姐姐为什么要嫁人?她可以一直住在我们自己家里,哪里有人敢欺负她呢!”宝玉一脸的不解。黛玉听见他说这些事情,羞红了脸低头揉着手里的帕子:“还是因为没有人保护二姐姐的缘故”

    又过了几日,天气一扫阴霾,温暖的阳光穿过竹林,照进潇湘馆小小的房间,黛玉突然想起外祖母让她晒书的事情,于是吩咐紫鹃把那个书匣子抱出来,又让春纤在院子的空地上放一张长凳,准备晒一晒书。

    从紫鹃手里接过匣子,打开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浅绿色绣竹叶暗纹的腰带和几本自己小时候常常读的诗经,看着封面上父亲亲手写下的“林黛玉”三个字,顿时伤感万分。黛玉轻轻拿起已经泛黄的书,一页一页翻看自己在书中留下的印记,脑海里都是童年在苏州扬州度过的模糊的时光。突然,黛玉感觉有一页书感觉变厚了,她仔细一看,竟然在书页的夹层中间多了一张纸,她小心翼翼地把它拈出来,赫然发现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黛玉慌忙关上书,重重的关书声引得紫鹃回头看她:“姑娘怎么啦?”黛玉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漫不经心地说:“紫鹃,你让雪雁和春纤多摆几张桌子,把书架子上的书都拿出来晒晒,去去霉味”然后她站起来,抱着匣子进到卧室,吩咐紫鹃不要让其他人进来,聪慧的紫鹃看看她手中的匣子,明白地点了点头。

    黛玉在坐在床榻上,更加仔细地检查匣子里的几本书,陆陆续续从这些书里取出十几张银票,合起来竟然有十二万两之巨,黛玉从小生活锦衣玉食,对银钱并没有多大的概念,但想起之前外祖母给凤姐过生日,如此奢华不过花了百多两银子,又听说刘姥姥一个庄户人家,二十两银子可以过一年,又听迎春哭诉大舅舅欠了别人五千两银子,把二姐姐卖给了孙绍祖,便知道父亲留下的是一笔巨款。可是父亲为什么要留下这样一笔钱给她呢?难道不都是交给外祖母和舅舅了吗?

    黛玉想了一想,把银票折叠起来,装在一个稍大一点的香袋里,然后把香袋袖在手中,吩咐雪雁和春纤继续晒书,然后带上紫鹃去给老祖宗请安。

    时间已经过了午饭时间,贾母房里静悄悄的,黛玉进去一看,只有鸳鸯守护在老祖宗身边做针线,贾母正打盹。鸳鸯看见她们进来,轻轻唤醒贾母,贾母一看是黛玉带了紫鹃过来,忙坐起来,伸出手让黛玉拉着,让黛玉请了安,就一把把黛玉拉到自己怀里。

    “老祖宗,玉儿按您的吩咐细细地晒了书。”贾母握着黛玉的手突然紧了紧,笑眯眯地笑道:“好好好,那些书可是你父亲留给你的,都是价值千金的好书,你要好好收藏,等你有一天长大了可是你的嫁妆呢!”贾母话刚说完,就看见黛玉羞红了脸,娇羞柔弱的样子,仿佛自己的敏儿出嫁前在自己怀里撒娇,于是把黛玉拥得更紧。又喊鸳鸯:“前几日让你打的腰带子去拿了来,”鸳鸯答应一声,少时就捧了一个乌木捧盒,上面放了几条花色精致的腰带,贾母随手拿起一条递给黛玉,毫不经意地说:“这条腰带的一边还没有做好,回去让紫鹃给缝合好就可以用了,花色也好,配任何衣服都是可以的”。黛玉双手接过来,发现腰带子是完全做好了的,有些疑惑地看着外祖母,猛然想起书匣子里的那条竹叶腰带仿佛没有缝合。贾母又轻轻捏捏她的手,却看见王夫人、薛姨妈带着宝玉、宝钗、探春进来。贾母松开黛玉,坐直了身体,满脸笑容地招呼薛姨妈坐下,然后就说:“前几日鸳鸯帮我整理箱笼,发现一段蜀锦,料子倒是少见,只是不够做一件衣裳了,于是就让鸳鸯打了几条腰带子,给孩子们穿戴,玉儿刚刚已经拿了一条,宝玉、三丫头、宝姑娘都来拿一条,叫四丫头也拿一条去,另外让琏儿给我那出嫁的二丫头也送一条,鸳鸯,还剩几条?”鸳鸯忙笑嘻嘻地说:“这可不够分的,现在还有一条了”贾母想了想:“那条留给云儿吧,小玩意不值什么,孩子们兴许会喜欢呢!也没糟蹋了好料子。”于是宝钗等人纷纷谢过贾母,都取了一条腰带,宝钗手里拿着腰带,笑眯眯地说:“鸳丫头的针线可是府里数一数二的,这么漂亮,都舍不得穿戴。”贾母哈哈大笑:“你们个个都穿戴起来,我天天看着也开心”宝玉又说:“老祖宗给的东西自然是好的,可是每个人的都一样,可是容易搞混了。”黛玉抿嘴一笑:“二哥哥怕搞混了,回去叫袭人姐姐给你做个标记不就成了”大家都哈哈笑起来。薛姨妈也笑着说:“可见老祖宗和孩子们隔辈亲啊,有点子好东西都想着他们。”贾母淡淡一笑:“我老了,不中用了,记忆也不好,偶尔想起来的事就赶快做了。现如今你姐姐当家,凤哥儿又病着,难免有对孩子们照顾不周的地方,我出点子小东西让他们开心开心也是好的”

    大家又谈笑一回,到了摆晚饭的时间,贾母又留下孩子们一起吃饭,丫头们又忙忙地去取了自家姑娘的份额过来,大家围着贾母热热闹闹吃完饭,才各自散去。

    王夫人和薛姨妈回到王夫人屋里,对今天贾母给大家送腰带子的事情疑惑不解。两人议论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晚上薛姨妈问宝钗腰带子的事情,宝钗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遂按下不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