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边军:风起朔方 > 第87章 衣锦还乡

第87章 衣锦还乡

    在长安这样一天天重复的日子渐渐让韩奉感到厌烦,而皇帝又不打算现在就放他回河湟。

    弓高侯老夫人提议让韩奉回一趟祖地,彻底解决韩王氏的问题。

    经过一番思考后,韩奉答应了此事。

    弓高侯国虽然被除国,但韩氏大部分族人仍然在弓高县,弓高县之民也亦然是韩奉的乡党。

    这个时代最可靠的一是族亲,二就是乡党。

    若是能够收弓高县之民为己用,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另外他想要弄清楚自己父亲和生母当年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个事情韩奉也私下里问过自己的祖母,但她也不甚清楚,实际上在韩则死前三年,她就已经见不到韩则了。

    韩奉也是一个雷厉风行之人,第二日,韩奉就上了请求还乡的奏书。

    ……

    “陛下,北海侯送来奏章,想回弓高县!”

    “喔,那小子是在长安待腻烦了吧......“

    宣室殿中,皇帝看完韩奉的奏报。

    在上面提了个字

    “可!”

    “告诉那孺子,富贵岂能不还乡,朕同意了……。”

    “慢着,那小子不是一直欲回河湟吗,告诉他,若是他能从弓高县招募一千人至河湟,朕就放他回河湟!”

    “诺!”

    ……

    弓高县属于渤海郡,大体就是在后世的河北景县一带。

    舆图上看起来距离长安颇为遥远,但其实从长安前往弓高县所需的时间并不久。

    因为前往弓高县的交通非常便利,有着始皇帝时修筑的驰道。

    始皇帝在统一天下后一共修建了九条驰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直道。

    但实际上其它八条驰道也不比秦直道差,它们都是以同样标准建造的。

    只是其它八条驰道用到满清时期就毁坏了,后世能够见到的只剩下秦直道和西方道。

    这些道路整体结构由中间的御道、两侧的旁道以及御道与旁道之间的树木组成。

    其最大宽度可达60米,类似后世的双向8车道。

    大部分道路都依托山脊而建,采取“堑山堙谷”的方式。

    所谓“堑山”,就是将道路选址在离山峰略低一点的位置,将道路以上的山峰削去一部分,而削去的土壤则夯筑在路的下方以保证护坡的牢固。

    “堙谷”即为垫方,是在两座山峰之间的谷底填筑大量土方,在夯筑以后形成路面。

    为了缓解上下坡的难度,在面对峡谷陡坡时以“之”字形结构解决。

    为了加强道路硬度,避免杂草丛生,工匠在修路的时候往往用黄土掺入盐碱并将其烧制变硬。

    这种人为改变土质结构的方法在保证道路坚硬的同时也破坏了杂草的生存环境。

    从军事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有了这九条驰道的存在,才使得华夏长江以北地区难以割据一方。

    任何一地出现叛乱,大军都可以沿着驰道快速前往镇压。

    ……

    韩奉一行快马加鞭不过用了十余日的时间就已经进入了渤海郡境内。

    转过一片茂密的树林,一座小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君侯,快到弓高县了!”

    韩奉没有搭话,而是快速策马到了崖边。

    望着远处的小城,韩奉心中不禁升起异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复杂,其中既包涵了欣喜、激动,又有着一点迷茫和忧虑。他骑坐于马上,久久不语。

    周围的侍从们自觉的在周围警戒着,防止有人上前打扰。

    良久韩奉终于回过头来看了看周围的侍从,接着又抬头望向天空。

    此时他的心情非常复杂,各种各样的画面在他心中不但的闪过。

    他终于在记忆中翻出了原主幼时在弓高侯国内经历的一件件的事情。

    这一刻他才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属于这个时代,后世的一切仿佛只是做了一场梦。

    “或许真的就是一场梦!”

    “走吧!”

    良久他才回头下令道。

    一行人继续向前。

    渐渐靠近县城,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韩奉因功封侯的消息早已传回县内。

    县内诸人皆是与有荣焉,纷纷自发的进行庆祝活动,这几日城中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韩奉一行一人三马,打马而行,路人见到韩奉一行,远远的就避让到道路两旁。

    在记忆中离开弓高侯四年,韩奉才不过七岁,当时若非是有祖母的保护,自己早就死在了韩王氏的手中。

    而如今的韩奉已经蜕变为一名身材健硕的武官,是皇帝刚刚册封的大汉列侯。

    自己这一次返回弓高县也算得上是衣锦还乡吧。

    项羽曾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高皇帝也曾言,“富贵当还乡!”

    自己如今已然是大汉列侯,既然还乡,自然也当让众人知道才是。

    想到这里,他对着远处的城池哈哈一笑,续而大喊道,“吾韩奉回来了!”

    他的喊叫声惊动了正在田边耕种的农人。

    农人们先是惊愕的抬起头,随即反应过来。

    很快人们也激动起来。

    “是东海侯回乡了!”

    “君侯回乡了……君侯回乡了……”

    喊叫声此起彼伏,每一声中都蕴含着无尽的欢乐与惊喜。

    这個时代就是这样,乡党是最密切的关系之一,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韩奉封侯获利的不仅仅是他一人,不仅仅是他一家之事。同样可以为乡党带来丰厚的利益。

    一声声的呼喊很快传到了县内。

    县令得到消息,一面组织人手准备迎接韩奉还乡,一面派人往韩氏族中报信。

    当韩奉一行来到城门口时,已经有一大群人在等着迎接他了。

    这些人中还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

    韩奉猜测那些人应该就是自己幼时见过的族人了。

    迎接的人群见到韩奉一行,当即迎了上来,这时欢快的锣鼓声也响了起来。

    “拜见君侯,恭迎君侯回乡!”

    县令这时也端来了一碗米酒。

    眼前的一幕让韩奉不禁想到了自己曾经看到的一个剧目——《高祖还乡》。

    他此刻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幼时所受的苦难只记得儿时所经历的快乐时光。

    “或许高皇帝还乡之时亦是如此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