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可亡汉不能亡 > 第二十五章 各方谈妥、准备扩军

第二十五章 各方谈妥、准备扩军

    “兵情司的唐季唐大人去过一趟许家寨,曾经告诉我许家寨明面上的首领是刘义平的二儿子,我开始只想刘义平也是位心肠狠毒之辈,竟然把自己的儿子推到前台,现在看来这位“少将军”确实是位有能力之人咯,你确定许家寨的大小事务都是他亲自管的?不是其余人代管?”赵进问。

    “我昨晚在许家寨时跟今早去土匪窝的路上都侧面打听过,这位少将军确实是许家寨的首领,但寨子里应该也有不少老一辈的人在帮他。那位许师傅、今天看到的步兵队长,队伍里还有不少年龄偏大的老卒,我想这些都是刘义平派出去帮着管理、稳定许家寨的。只是这刘义平手里怎么会有这些人,除了许家寨的,他们刘家堡里还有一些类似的人,他大儿子刘仁大婚时我曾去过刘家堡,注意观察过。另外他的骡马行里肯定也有一些。这么算起来,刘家堡的实力远比我们预期的要强啊。”钱大钧有些不解。

    “这个刘家差不多是二十年前到釜山来的,来的时候就安家在了刘家堡位置,后来到釜山搞了骡马行、杂货行,他办骡马行的时候我父亲还帮过他们,我父亲你也知道,爱交朋友、爱帮朋友,特别对大明来人都愿意给予帮助,父亲后来跟我说过,这刘家堡领头的几个人都是大明辽东那边的军户,是遭了难才举族逃到朝鲜的。这么多年下来倒也安分,从不惹事,做买卖也规矩,但千万不可小瞧了。再告诉你一件事,刘义平还控制了一个船队,虽然规模不大,但里面的人也颇为精锐!”赵进给钱大钧解释了刘家堡的来历。

    钱大钧听到还有一支船队很是吃惊,就问:“这刘家背靠着大明的什么大家族不成?或者是特地安插在朝鲜的分支?”

    赵进摇摇头:“这些我就不清楚了,不过这次我给刘家堡跟兵情司牵线的时候,兵情司是调查过刘家堡的,据唐大人说刘家堡的背景确实如他告诉我父亲的那样,他们卫所的兵在跟蒙古冲突时溃散了,被大明官府问罪查办,然后逃出来的,确认他们背景没问题且有不少从军经历的人后,兵情司才接受他们的。还有那件事呢?有没有什么判断?”

    钱大钧思索了一会,摇摇头说:“依我判断,不是他们,在我隐晦的提出要他们派人去蔚州帮我们调查时,那位少将军是直接拒绝的,如果是他们干的,应该会巴不得转移我们的查探方向吧,而且我注意观察过他们的神色,没有异常,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个未成年的孩子,骗不了我。要说是刘义平他们背地里安排的,到还说的过去。现在张永福的两人还跟着他们的队伍去追那伙人,看追查的情况吧。”

    “过去这么多天了,还能追查到什么线索么?”赵进不以为然的遥遥头。

    “在那个土匪窝发现了不少朝山内活动的痕迹,许家寨的人顺着痕迹追过去了,等张永福的人传回来消息再说吧。”钱大钧说道。

    “好吧,等两天看看,我会尽快找刘义平谈谈,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主动给他送壮丁、送银子,等于是帮他分担失败的风险了,他没有不同意的理由,而且我也不打算跟他强要兵权。”赵进说道。

    “会长,真放弃兵权啊?那商会大力支持许家寨扩军能有什么好处?我们出钱、出人的,总不能什么都落不下吧?”钱大钧有些吃惊,想了想接着说:而且就算扩了,怎么着也有几百人的规模吧,就算不能对釜山产生什么威胁,也是一个不小的势力了,最重要的是还把您拖下水了么,我们出人、出钱、被拖下水,还得不到实际的好处,这有必要么?还是说兵情司那边有新的指令?”

    “老钱啊,支持扩军事情目光要放长远。那位小将军说的有道理的,许家寨扩军后应该能有几百人的规模了,我们是商人,谁家有知兵的?真派人了,可能还起了反作用,反而不好,干脆不派。另外只要刘义平同意扩军了,他就离不开我们,他自己是养不起那么多兵丁的,难不成真去当土匪?”赵进解释道,“这次我提议支持许家寨扩军跟兵情司无关,是我们自己要做准备了,而且许家寨是有兵情司背书的,真正追究起来算不得匪患,兵情司的计划真要成功了,他们可就是官军了,我们就当先行投入了,有投入才有产出啊!就算失败了,我们商会也是受了胁迫,罚点银子的事情。”

    “我清楚了,还是会长想的周到,那我就先回去了,要是张永福那边有什么消息,我再送过来。”事情谈完后钱大钧起身告辞。

    这边刘天佑、刘义平父子也谈完了,刘义平就准备离开,离开前再次对天佑说:“这次的事情我就不追问了,但记住,有些事做了就要把屁股擦干净,这种事情留下把柄是一辈子的祸害,以后谁还敢跟你合作?”刘天佑嘿嘿的笑道:“您老多想了,我不会做无把握的事的。”“那我先走了,此次谈判你就不用参加了,谈好了我会通知你。”刘义平这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山里许师傅带着人不停追击,终于追上了押送壮丁的土匪,被砍死了几个流民后,那伙土匪抛下壮丁逃了。从这些壮丁口中得知,那伙抢劫的土匪是蔚州那边来的,几天前一部分土匪就带着银子下山先走了,他们本来也是要走的,听土匪说,大路上巡逻的人多了,不能从大路走了,熬了两天,他们才决定从走山路去蔚州。这些消息很快通过张永福的人传了回去,也很快传到了赵进耳里。

    赵进确认了消息后,便约见了刘义平。赵进表达了要支持扩军的意思后,刘义平给赵进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兵情司的要求么?局势真要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了么?大明派多少军队过来?”

    赵进准备跟刘义平掏掏心窝子,说道:“这次扩军跟兵情司无关,是我自己的决定。兵情司那边的消息并无什么大变化,这个光海君被大明训斥后,表面上是顺从了,并下令严查对后金的走私,目前他们在确认实际的走私情况,对此我还没收到更新的消息。”

    “就是这次扩军兵情司不支持么?也不会提供装备么?如没有兵情司的支持的话,我们肆意的扩军会不会引起釜山县府的不满?会不会提前引来官军围剿?”刘义平比较担忧的问。

    赵进并未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刘老板、刘族长,事到如今你还相信大明会派兵来朝鲜么?不可能了,大明在辽东连续大败,眼下他们的主要军力只能放在辽东了,是不会、也没能力派兵来朝鲜了,这也是为什么兵情司的人在到处串联朝鲜朝堂中亲明人士和民间我们这些汉人大家族的原因。”

    刘义平点点头,叹了口气,并未言语。

    赵进接着说道:“既然大明无力派兵,那么兵情司必然需要更加倚重我们,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始终是民,而他们是官,我们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一旦这件事情结束了,不论成功与否,他们都能拍拍屁股走人,而我们走不了,如成功了,那还好说,也就是功劳大小的问题;可要是失败了呢?我们这次参与串联的岂不都是乱臣贼子了?如毫无实力的话,我等的家财是不是要被朝鲜的这些官员巧取豪夺?如我们趁着有兵情司的人背书,自己培育出一股不算弱的力量,到时就算失败了,也有谈判的空间不是?也能多保护些我们自己的财产不是?”

    刘义平听到此,站起来对赵进拱拱手说道:“还是会长想的周全,只是刘某担心闹的动静太大,引来官军围剿怎么办?釜山可是有三千五百的驻军,只要他们出动,我们绝无反抗的可能。”

    “你多虑了,我们这次有兵情司的背景,我也不瞒你,如今釜山的县府崔永成是亲近大明的,唐大人跟他多有往来。釜山驻军的朴诚伍将军是个麻烦,但此人贪财,到时我会提前送礼给他,请他给汉人家族训练村堡内的护卫开个小口子,就算他还有什么想法,目前朝鲜王还是不敢明面上反抗大明的,谅他也不敢直接跟大明的兵情司撕破脸。”

    “好吧,既然会长考虑的如此周全,那我刘某人也不能不识抬举,我全力支持扩军,而且扩军成功后也必然听会长的差遣!”刘义平终于下定决心,正式表态。

    “如此甚好,听我差遣的话就不必说了,我等经商都是行家,但轮到行军打仗,只有你刘家人在行了!扩编成功后,军权还是由你们刘家人掌控,只要能多多支持我们釜山汉人商会就好了。”赵进说道。

    扩军的事情谈定后,两人开始讨论一些细节。第二天赵进便召集了商会内较大的商家开会,分摊了各家要出的青壮及银两,当然大部分的军费是几个大商户出的。这时候流落在大明之外的汉家商人还是很抱团的,对时局也很敏感,所以得知有机会在朝鲜组建一直汉人武装,他们都很踊跃的出人、出钱,虽然此时许家寨的规模还很小,但谁家不是从小做到大的呢?

    这边跟赵进谈妥后,刘义平又亲自跑了一趟许家寨,跟刘天佑再次沟通,除了确认开始扩军外,刘义平还说了一件事,开始扩军后刘义海将常驻许家寨。刘天佑听到后皱了皱眉头,并未反驳什么。

    刘义平观察了天佑的表情后说道:“总算有点城府,没立刻跟我吵。让刘义海来不是要分你的权,而是想让你跟他好好学学,你义海叔很有军事天赋,比我强,来朝鲜前他本可以升千夫长了,而且是凭军工升,被李成梁压下来了。这次扩军,初步预期能扩编到三百人的规模,商会那边第一批能出两百青壮,后面根据时局变化,可能会更多,而我这边已经得到辽东的消息,那边有大量的流民在逃离辽东,已经安排人过去了,看能带多少回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军,我的想法是今年年内的扩编目标是五百人,五百人规模的军队管理跟你现在百来人的寨子可完全不一样了,老许虽然不错,但以前就是什长,没有经验,刘军到是做过大军的斥候,但也没管理大军的经验,所以必须派一位有经验的人来帮你了。”

    刘天佑再次感受到了大家族的好处,赶紧表态会好好跟义海叔学!

    刘义平再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式的走了,走前告诉刘天佑,他当叔叔了,他大嫂生了,给刘家添了个千金。刘天佑在身上摸索了半天都没找到一个能带回去当礼物的东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