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可亡汉不能亡 > 第四十三章 山东布局开启

第四十三章 山东布局开启

    “山东并不是布局的好地方,这是个四战之地,一旦战乱起,山东将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对山东的控制也很严,就像之前的白莲教之乱,如他们起事的重点区域换个地方,我想也不会那么快的被剿灭。”刘义平道。

    刘天佑有点疑惑:“不是好地方,那二十几年前为什么李成梁会选山东?”

    刘义平一阵无语:“当初选的目的是做最后的一个不起眼的保命之所的,和你现在选择的目的一样么?”

    “您这话说的,我能干嘛?您就别吊我胃口了,就直截了当的告诉我,咱在山东有啥?”刘天佑有点心虚。

    “有点耐心,如此毛躁能成什么大事!”刘义平训斥了一句,但也没继续拿捏了,开口说道:“李成梁当年为了避人耳目,安排了他副将赵完的后人赵士进入山东胶州即墨县当了一卫所的屯田千户,他所在卫所靠近海边,属于既无油水、条件又艰苦的一个卫所,当时给他任务就一个扎根于当地,争取融入当地士绅。”

    “有山东舆图么?对着舆图看看,这么说地名,我也分不清在哪儿。”刘天佑询问道。

    刘义平自然是有山东舆图的,拿出来指给刘天佑看,说道:“即墨县隶属胶州,归莱州府管辖,赵士的卫所是崂山卫。”

    刘天佑对着舆图看了一会:“崂山卫一直能管到这个小青岛位置么?看起来是个偏远的卫所,但地理位置对我们来说却是极好,李成梁老祖的眼光是很好的,这个地方要是大力开发、引进人口,是个非常好的港口位置,比胶州要好。”

    “你想的太简单了,那一片区域是滩涂,适合耕种的地方不多,而且李成梁也没想搞什么建设,那里不是山东境内的重要地区,算是偏僻所在,关注的人不多,而对于身在朝鲜的族人来说,那里却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刘义平说道。

    “他们在那里也二十来年了吧?我们一直没跟那边联系么?这么长时间了,那些人现状怎么样?还忠诚么?”刘天佑问。

    “他们那边的布局比我们这一支其实还要早一些,只是为了抹去所有跟李家有关联的痕迹花去了不少时间,十年前我以拓展商路的名义秘密去过一趟胶州,私下见过一次面,因为我没提任何要求,所以对他们的忠诚度并没有很直观的判断,只是感觉是忠诚的。对于那些人的现状,我只能说每况愈下。”刘天佑摇着头说。

    “每况愈下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其实是好事,只是十年没见了您怎么知道每况愈下?”刘天佑询问。

    “我们的商行在胶州有个店铺,当然不是以我们的名义,那边的掌控是我们的情报人员,我让他注意收集胶州各卫所的相关信息,这个崂山卫就在情报范围内。这个李千户当年是凭军功顶替接任的这个千户所,在当地没什么关系,这些年干了正常卫所千户该干的那些事,把自己弄的跟个地主老财一样,可这位是军人出身,对打理钱财这一块能力较差,虽然有一个李家老掌柜帮忙打理,但仍然不够开销,听说这两年已经开始卖一些军田来弥补亏空了。”刘义平解释。

    刘天佑越听越迷糊,刘义平见他有些不理解,接着说道:“这个赵士自然是不能用真名的,现在的名字叫李勇军,这个李勇军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当年战死了。李勇军本来是当地卫所的百户,据说经历恶战全军覆没,李勇军当时的千户也阵亡了,李成梁老祖运作后,赵士顶替了李勇军回到崂山卫所当了千户,具体细节我就不说了,只知道当年为了抹平所有的细节,花了不少力气。当年李成梁是安排了一个家将跟随赵士一同过去的,也算是一种监督吧。”

    “他们这个千户所的地盘有多大,李勇军对地盘的掌控度如何?”刘天佑继续问。

    “地盘倒是不小,崂山整个片区甚至小青岛那里理论上都归这个千户所管辖,至于掌控度这些细节我就不清楚了,如果真打算启用李勇军,需要做周全的准备,你有什么想法?”刘义平边回答边问。

    “崂山卫所这个地方看起来偏僻,实则是个好地方,只要地方官员不重视,我们就有可能把那里经营起来,启用前我想实地对崂山卫考察一下,做一个整体性评估。再此之前我们要派人测试李勇军的忠诚度,这个很重要,只有通过测试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对崂山卫进行投入。”刘天佑想了想说道。

    “恩,我们一切的想法都建立在李勇军仍然忠于李家的前提之下,一旦他有问题,我们派去崂山卫的人会非常危险,他的忠诚我会派人测试。”刘义平说道。

    刘天佑一听大喜:“父亲,您同意了?太好了,我也得准备准备了,要组建第一批去崂山卫的队伍!”

    “又毛躁,急什么!这件事等我通知,在我没通知你前什么动作都不要有!你目前最要紧的还是继续扩张我们在釜山的队伍,就算想对崂山卫进行投入,釜山我们也不能放弃,目前釜山对我们的重要性你是知道的。”刘义平再次强调。

    “恩,釜山现在是我们安身立命所在,军队内的事情我不会放松的,目前釜山驻军的编制还是三千五百人,鲜族军队1000人、汉人军队1500人,还剩1000的空额,今年我看又有不少辽东难民过来了,但也满足不了目前空额的缺口,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招收一些鲜族士兵,只要我们把控住各级军官及人员比例,不会对军队战力、忠诚度造成什么影响的。还有父亲你测算过釜山最多能接受多少辽东难民么?除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外,还有接受多少才不会引来汉城的剧烈反应?”刘天佑问道。

    “据我所知,朝鲜北边边境也在接收辽东难民,而且数量比我们多,我跟唐季、崔永成都沟通过,目前汉城那边的态度是全力支持明朝的,所以釜山这边对接收辽东难民并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关注的重点还是汉人军队的问题,釜山驻军3500的是底线,不允许突破,而且不能裁撤鲜族士兵。所以接收难民的最大难题就是我们自身的承受能力,釜山境内的耕地本就不算多,而且我们不能驱逐当地的鲜族人,我跟赵进测算过,最多再接收3000难民就到达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刘义平将一些难民、增兵方面问题也都讲给天佑知道。

    “确实,难民进来我们就要安排他们吃饭,要是基本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些难民就有可能变成暴民。可除去种地外,我们还有其余的安置办法吧?码头那边需要工人吧,这些难民在生存压力下应该不介意做些苦活、累活的。我们还可以置办一些工坊,听说苏州、杭州那边已经有几百人规模的大的丝绸作坊了,我们也可以模仿来置办一些,引进一些,比如染布、成衣作坊等等,我们现在有自己的铁场,也可以扩大规模,铁器的需求应该是非常大的吧?釜山3500驻军的各类需求我们可以争取全面的自给自足,这就需要不少工人了吧?”刘天佑说道。

    刘义平有些意外的看着刘天佑,说道:“你还知道什么?我本以为你只对军队的事情感兴趣,不曾想你还懂的如何安置难民,解决民生问题。”

    “这就算解决民生问题了?说穿了这些都是财政问题,收入、支出的问题。对了,我们接手釜山驻军后才知道我们只能拿到2500人的粮饷,问过赵本荣才知道以前也都会被克扣,说是下发过程中有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损耗,发到驻军手里就剩这么多了,以前朴诚伍是郑少民的嫡系,郑少民会通过庆尚南道总督的渠道再补贴一点,现在我们变成没爹没娘的孩子了,能拿到2500人的粮饷就算不错了。我想知道我们刘家整体的收入、支出情况,我们每年能结余多少银子用来养兵?商会现在每年还支持我们银子么?我们能做到整体的收支平衡么?”刘天佑问道。

    刘义平再次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小儿子,然后说道:“我们刘家一直以来收支情况都不算好,虽然有些收入,但要养的人很多,最初也是想做到收支平衡才开办了骡马行、杂货商行,骡马行的置办目的还有情报方面的因素,所以赚钱这方面我们一直做的不好,前几年才做到勉强保持了平衡。这两年我们财政状况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好转,一是原来靠我们自己养的兵现在变成官军性质,虽然规模更大了,但开销反而比以前小了一点,二是骡马行、商行方面的生意随着我们刘家的地位提高越来越好,尤其是商行方面在你大哥刘仁的管理下蒸蒸日上,琉球、明朝江南的商路都扩展的不错,朝鲜境内也借助骡马行积累的人脉继续朝北拓展,只是规模跟那些大商户比起来还是比较小,这些方面汇总的纯利润今年不下于一万两白银。但自从我们招安达成,赵进知道了朝鲜官府是按照3500驻军编制给粮饷后,就不再支援我们银子了,据说一些商户连原本补贴族内青壮的钱都不给了。”

    “才一万两银子,如果继续扩军1000汉人军队的话,装备不谈,单士兵的军饷一年就一万两千两,还有日常的训练开销,这一年的开支就得五万两,虽然我们现在有一些存银支撑,但我们需要想办法,得尽快做到收支平衡!对商会这一块,还得父亲您去谈,商会还是得正常支持部分军费,如果不支持,军队的便利他们就别想借用了。一些商人家族取消了对自家族内当兵青壮的补贴这事我早就知道了,这对我们来说其实是好事。我很早就防范这些青壮有可能变成商会影响军队的渠道,所以管控的一直比较严格。”刘天佑说道。

    刘天佑自顾接着说赚钱方面的问题:“这两年我们在黑山寨、虎威寨那边就没继续赚钱了,这个月我就安排人继续重操旧业,黑山寨那边先对进釜山的商队收钱,虎威寨的目标还是蔚州境内的富户,上次蔚州守备李文江可是参与围攻我们的,我们还没找他算账呢!

    刘义平倒也没反对,只是说:“注意分寸,我们现在是官军身份,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太过。赵进这边我会找他谈,此人倒是有些战略眼光的。蔚州那边虎威寨重启没问题,但找李文江的麻烦要注意,对方也是官军。”

    “恩,我知道,事情弄大了对我们不利,找李文江的麻烦我想金正兵应该能发挥些作用的,我们先派人跟他接触接触,谈谈当时围殴我们的赔偿问题。”刘天佑点头道。

    父子二人继续谈论了不少“赚钱”的话题,中秋节的谈话就结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