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可亡汉不能亡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君票所”筹建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君票所”筹建

    随着刘天佑的介入,原本有些停滞的钱庄运作重新加速,虽然很强势的拒绝了与王室钱庄的合作,但刘天佑还是很注意规避直接冲突,他给即将成立的钱庄取名“君票所”,所有权划归军队体系,刘家父子关于军队体系努力“自给自足”的讨论也进行了多次,初步进行了一些产业划分。

    八月初一刘天佑第一次召开了正式的君票所筹备会议,参加的人员很多,刘义平、刘仁、刘义海及主要将领、邓晓峰及主要将领、各军工坊的负责人、商行的主要掌柜、裴军等几个明确实际参与筹建君票所的人。

    其实部分人已经知道二公子要捣鼓一个钱庄,可绝大部分人都以为就是办个钱庄而已,以刘家的能力来说不是问题,可当刘天佑在会内宣布细则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点懵比。

    第一条就是刘家掌控的所有相关部门、产业内的人员饷银、俸禄、月银、酬金等全部通过君票所发放,以前都是各部门、机构给所属人员发放银钱,以后只发一种保密票据,所有人员凭借这个票据到君票所领银钱。

    随着刘天佑详述了此条相关的细则,会议室内就吵翻了,各种不理解的声音出现了,哪怕是刘天佑的嫡系都提出问题,刘义海道:“士兵们其实都习惯拿现银军饷了,全部改成票据会不会太过激了,还有驻扎在外的士兵怎么办?”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突然收缴掉将官发放军饷的权利,会不会让将官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也算是拿掉了将官们管理士兵的一个措施,士兵们会对将官缺乏惧意。”

    刘义海开口后邓晓峰也说道:“不知君票所会在哪些地方建?水师官兵外派的情况比陆军的兄弟还要多,如果只发票据,士兵们不能顺利的凭票据拿到钱恐怕会出乱子,还有就是以后是不是军中的存银都要以票据的形式处理?”

    接下来各个军工坊的负责人也都发言参与讨论,听取众人意见后,刘天佑开口道:“我先宣布第二个条列,然后在解释各位刚才的疑惑,第二条是各部门、机构内的大额存银都将以票据的形式存在,只留适当的应急现银,这个额度在君票所正式运作前会与诸位逐一确认。大额存银的问题说清楚了,我再解释刚诸位的困惑,目前只有军中及县府机构中是按月发放饷银的,其余都是发部分月钱,然后在完工或者春节前集中结算的,而且军中的饷银也都是到下个月份的中下旬才发上月的,我们考虑到从发现银变成票据的过渡问题,军中跟县府机构中月饷银在现有时间基础上提前十天左右发放,其余各工坊的正式员工也开始按月全额发放当月酬金,这样能便于各类人员快速接受票据形式的发放方法。另外我们准备一次性建三个君票所,城中两个、码头位置一个,这样就便于各类人员拿着票据取现银,我想只要士兵能连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可以便捷的取到银钱,享受到这样的好处,便会习惯,关于刚提到的将官问题,这其实不是问题,仅仅是不从将官手中发放现银而已,其余的考核权限还都在各级军官手中,还有如果仅因为饷银的发放方式问题就造成将官与士兵的关系出现问题,那我觉得这样的将官本就是不合格的。刚说到的外派驻军的饷银问题,初步还是发现银,但会出台合理的细则,优化票据方案,最终也将按票据形式处理。

    有一句刘天佑没说,就是未来军中吃空饷的问题,饷银全部按实际人员走君票所,收缴各级将官代领代发军饷的机会,可以规避在外将官吃空饷、养私兵的机会,虽然没说,但大家都懂。

    继续讨论了一些士兵阵亡、抚恤、赏银等细节问题后,刘天佑开始宣布第三个条例:“以后内部各部门、机构间如存在贸易往来关系,全部走君票所,不得进行现银交易,这个主要是针对商行跟各军工坊,军工坊跟军队采购之间的关系。”这个条例其实不存在异议,只存在交易技术问题。

    紧接着宣布了第四项条例,成立隶属于君票所的铸币坊,开始铸造统一的带有当朝仁祖标识的铜钱,未来内部只允许流通这一种铜钱,其余规格的将在规定期限内拿到君票所兑换,具体的兑换比例在君票所成立后公示。铜币已经试制出来了,现场给每人发了五枚。

    刘天佑宣布完一些强制性应用条例后,裴军同大家沟通君票所成立需各方人员配合的方面,主要是建立完善的人员信息库。刚刘天佑主导会议时,由于自身地位、威望在那里,虽然也提意见,但没人敢出格的说些什么,但裴军不同,这是个生面孔,虽有刘天佑支持,但各类繁琐的事情终是需要别人配合才能完成,各方大佬提出了层出不穷的问题,在刘天佑坐镇的协助的情况下,总算列出了框架条款,但可以预见的是,后续工作还很艰巨。

    会议一直来到晚饭时间,刘义平招呼大家吃过饭后才散去,而裴军跟两位之前就参与筹备钱庄的管事留了下来,一位叫贾亮,之前是商行里的掌柜,一位叫蒋仲和,之前是县府中当主簿培养的刘家堡年轻人。

    对于公事刘天佑向来是不绕弯子的,率先开口道:“君票所的筹建正式开启,三位接下来的压力会很大,有什么需要我们参与协调的,现在可以提。”

    “二公子,您之前给我们的要求是两个月内完成目前刘家直属各个部分的人员信息库建立,且信息库内每个人的信息要达到可进行银钱存储的水平,这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文案工作,我们人手不够,是否可以调济部分文案人员来协助。”裴军率先开口,顿了一下又说道:“会议中,从军队那边感受到的阻力比较大,我们可否先解决阻力小的部分,比如军工坊,试点成功后再解决难的部分?”

    刘天佑听完直接说道:“错了,这种时候要先啃难的,只有先把军中的信息收集完成,率先在军中完成试点,才有震撼的效果。另外士兵虽数量大,但性质相对单一,正好用来给君票所中的工作人员练手。你也不用担心军中不配合,我下的是军令,没人敢违抗,有不配合的你直接来找我,军中的将官其实都是聪明人,这时候不配合登记信息,以后倒霉的是他们自己,他们会明白的。人手问题嘛,县学中十四岁以上的读写没问题的学生你们都可以调用。我要强调的是所有人的入库信息需要经过三道人员确认,需准确无误!”

    蒋仲和也提出一个问题:“二公子,我们构思的这套票据存储流程还未经过大范围的应用检验,冒然直接使用,万一有我们没发现的漏洞被别人钻空子那就麻烦了,赵氏的钱庄虽然办了很久,可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单笔的合约,跟我们要面临的大有不同,很难借鉴,可否找人先小范围的测试票据存储流程?”

    “恩,你的担忧很有道理,这样,你们三人各带一个团队进行相互对抗式的检测,寻找对方操作过程中的漏洞,一个月之后我请赵氏的那位懂制作银票的大师傅过来测评咱们的系统,测试无误后再正式投入使用。”刘天佑道。

    正当刘家人在讨论君票所的细节问题时,赵进府内也有一场茶话会在进行,本来是一家人吃完晚饭后的闲聊,可聊着聊着就聊到刘天佑身上了,其实也难免,即将成为新姑爷的人是釜山汉人中首屈一指的精英,自身话题本就多。赵昭仪拿出刘天佑送他的茶叶给父母、哥哥各泡了两杯茶,他们以为是昭仪藏着的好茶便细细品了一番,结果发现就是两种普通的茶叶,赵进就询问式的看向女儿,赵昭仪道:“这是刘天佑托哥哥带给我的礼物,这两种茶都是他种出来的,绿色的叫晓阳春,黄色的这种还没名字,让我取。”

    赵子明听了道:“他自己种的?在哪儿种的?那天给你后忙忘了,当时就想问你的,这刘天佑虽是军人,但还挺有情调的,送自己种的茶,还给你冠名权,有意思。”

    赵昭仪脸色有点羞红,说道:“他应该算是书中所写的那种儒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