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可亡汉不能亡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郁闷的刘天佑

第一百二十三章 郁闷的刘天佑

    军事会议仍在持续,话题已经转到安州驻军的实际军事范围了,参谋长赵俊杰正在阐述朝鲜官军的整训情况:“李明哲部、安永兵部经过筛选,裁撤掉违反军纪的、老弱等,只留下八百三十名士兵,季光宇、申金星、郑世勋三位千户情况稍好,共有两千五百三十五名士兵,目前已经开始为期三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初步估计能通过刘家军标准考核的不会超过两千五百人。”

    “按这个额度算的话,鲜族官军数量与原定兵员额度有五千士兵的缺额,安州目前的情况特殊,李文轩那边是极力反对现在进行征兵的,这个缺额想快速补充很难。”赵本荣补充道。

    听到赵俊杰说他们只有两千五百人左右能通过考核,季光宇、申金星、郑世勋这三位都有些不服气,几人说道:“自将军当众承诺只要能通过考核,就都能享受刘家军的军饷水平及同等的装备,我们的将士训练是非常卖力的,参谋长也不能小瞧咱的兵啊!”

    刘天佑笑道:“士气高昂是好事,参谋长是根据士兵的基本情况及以前的训练经验作出的判断,我呢也再次明确一下,只要能通过训练考核,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可以拿与刘家军相同的军饷及武器装备。缺额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一万三千的驻军规模对于安州重镇来说本就偏少,现在除了经营安州北侧的防御,南侧的防御也要加强了。”

    “缺额的问题无非就三个解决办法,第一是向朝廷申调新军过来;第二是征召新兵;第三是对军屯田农户进行军事化训练。”刘海波道。

    “朝廷的公文拒绝了我们从金起宗那里要回三个千人队的要求,想来也不会调派其余精锐给我们,要是再来一些老弱病残,反而增添我们负担,干脆不找朝廷申请新军了;征召新军今年是实行不了了,明年春种后再征召,这个我会同李文轩商议;目前真正能实行的就是对适龄的屯田农户进行军事化训练了,由参谋部制定一个训练方案及这类型军事人员的饷银方案吧。”刘天佑拍了板。

    “除了本职工作,你还要注意同毛文龙部的联络,天启帝这些年朝廷对毛文龙部还是非常器重的,发展速度让我都羡慕,现在崇祯帝即位了,不清楚会不会有变化,这段时间你多同毛文龙联系联系,有变化及时反馈,我们也好有应对。”刘天佑接着对刘海波道。

    刘海波点头,这一点在他率先进驻安州时刘天佑就交代过,他来之后已经去拜访过毛文龙了,新的联络机制也已经稳定运行了,现在只是出现变化需要就进一步加强而已。刘义海继续提了一个军事训练方面的问题:“将军,火铳兵装备升级后练损耗很大,火铳配刺刀后当长枪训练时出现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火铳本身的强度及刺刀安装的强度,军中工匠的修复速度跟不上损坏速度,另外现在军中测试的战车也有些问题,过于笨重、影响列阵的速度。”

    “团级的火铳兵不配置长枪兵跟刀盾兵是我规定的,核心是进一步提升团级火铳方阵的输出能力,防御方面是靠给火铳装刺刀及增加战车,所以火铳兵进行必要的拼刺训练是必要的,不能因为损耗大而降低训练强度,战车问题同样,损耗补充问题我来想办法,有必要在军中配置足够的工匠,关于训练中发现的装备缺陷要定期反馈,装备事关士兵的生命,我们竟可能在战事再起前完善我们的装备!”刘天佑道。

    对于刘天佑很关心的骑兵营的发展,没有任何惊喜,营长孙浩表示吸收了朝鲜官军各部的骑兵后,目前骑兵营有五百八十名,战马八百五十匹,其中优等战马三百一十匹,但骑兵训练仍停留在基本的马上技能及战术训练。孙浩是以前骑兵营营长刘军的亲卫,是个闷葫芦性格,累积战功后刘天佑把他提拔成第一军的骑兵营营长,他对骑兵营的训练进度很不好意思,有些愧对刘天佑信任。

    见孙浩的心态有些急躁,刘天佑反过来安慰他:“一支强大骑兵的训练周期一般要五到八年,战马的培育及骑士的培养都需要过程,不用太急躁,前些年刘家军中骑兵规模太小,积累不够,很多方面都有所欠缺,属于无马、无人、无经验的状态,现在我们总算有些物质基础了。你是骑兵营的营长,如果你的心态出问题,士兵们很可能跟着出问题,慢慢来。”

    军事会议结束后,刘天佑思考良久还是写了一份关于明朝新皇即位有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正式公文发往汉城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接下来的两个月刘天佑完全沉浸在军事训练中,随同士兵一起训练,并积极参与新火铳方阵的改进,团级野战火铳方阵是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单元,刘天佑寄予厚望,这两月任何事情都没有把他从这种“钻研”状态中解放出来,哪怕釜山送来密报说白升浩的济州岛舰队与日本水师发生了摩擦,哪怕另有密报说郑芝龙主动跟刘义兵提及琉球岛内战,希望刘家不要干预,并隐晦的表示这是日本一些大名的意思。

    刘天佑在跟“蝴蝶效益”怄气,历史上琉球确实是被日本萨摩藩在明末阶段逐步蚕食的,刘天佑想改变;郑芝龙跟日本不少高层有密切关系并娶了日本老婆生下以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也就是说郑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统,这一点刘天佑很不爽,而且在他眼中郑芝龙并不是一心反清的,郑成功其实也不是!对于刘家与郑家的关系,刘天佑定义为是互利互惠关系,仅此而已!

    让刘天佑不爽的根源是陆磊对李家的判断,崇祯即位的消息传来后,他特地与陆磊密谈,是否有趁此机会再跟北京李氏搭上线的可能,是否有救出李如桢的可能,但陆磊再次给出了让刘天佑很无奈的答案:“不能!”刘家仅有在北京搞个小情报点的能力,其余什么都做不成,刘海军弄回来俩铸炮工匠已经冒了极大的风险,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陆磊见刘天佑有很强的跟北京李氏联系的执念,最后鼓起勇气说:“明朝有把勋贵当猪养的传统,李氏自李成梁、李如松后很多新生代已经失去了进取心,他们躺在功劳簿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想着的可能就是如何保住自己勋贵的地位而已,对于二少爷您想做的事情来说,跟他们联系上可能负担大于益处。”

    刘天佑有些失望、有些无奈,道:“刘家偏居朝鲜,现在看起来是风生水起,但危机四伏,发展再次面临瓶颈,朝鲜王族不会真正的接纳我们,一旦有机会定然会把刘家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南洋的发展看起不错,但受制于郑芝龙,这家伙与日本不少大名关系密切,竟然有干预刘家对琉球事务的想法,一旦我们与日本发生对抗,这家伙很可能会离我们而去,甚至背刺我们!而釜山一线是与日本对抗的前沿,如真出现日本再次攻朝的情况,刘家会遭重创!如此恶劣局势,我们如何破局?”

    陆磊闻言跪下道:“二公子,您想做什么只管吩咐,末将万死不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