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造士 > 第十二章(9)

第十二章(9)

    学校在开放假前的行政会。

    人事安排和校办工厂是这次行政会的主要议题。

    吴天硕坐在正面的沙发正中,马向前坐在吴天硕的右手,陆天福坐在吴天硕的左手。两侧的沙发上分别坐着石宝亮、郭怀仁、霍希、郝振国、赵建国、王向阳。霍希是学校工会主席,因为很少参加学校活动,人们几乎把他给忘了。此外是三个年级组长,初二的年级组长已换成了李军。

    吴天硕前面的茶几上放着杯热茶,刚沏好的茶,杯口上升起袅袅香雾,竟让人想起“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吴天硕先端起茶杯,吹了吹飘浮在上面的茶叶,抿着嘴喝了一小口,仿佛沉醉在了茶香里。

    “马上就要放假了。今天的行政会讨论一下下学期的人事安排。还有校办工厂的事。”

    吴天硕开门见山,公布了会议主题。

    刚才还玩笑的众人刹是严肃了。

    会场也沉入了沉寂。

    吴天硕干笑了几声,继续道:“先说一件事,初二年级组长魏静老师下学期就要调走了,我跟马书记商量了一下,决定由李军担任初二年级的年级组长。”

    说完扫视了一下众人。见众人面无表情,既看不出赞成,也看不出反对。这才继续说道:

    “李军虽然来学校才两年,但工作积极,态度端正,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了两年,成绩也相当不错,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次魏静调走后,初二年级需要提一个组长。我和马书记衡量来衡量去,觉得李军最合适。你们觉得怎么样?”

    一阵沉默过后,陆天福慢悠悠的说道:“李军他们那批人来的多,总的来说表现都不错,我观察了一下,李军最突出。除了工作认真外,关键是有思想,有方法。我认为吴校长和马书记的考虑是对的。学校嘛,总要树正气,让那些有正气的年轻人早早担起担子,也有利于年轻人的发展嘛。”

    陆天福说完,呵呵笑。轻松柔和的笑声里充满了慈爱与信任。眼睛看着李军,看完了,才转眼扫视了一圈众人,最后落在了对面的墙上。落在对面墙上时目光里已经是空无一物,神思不知道去了哪里。

    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字,写的是:厚德载物。

    陆天福说完后就没人说话了。

    “老石,你来说说。”

    吴天硕对着石宝亮说。

    “我没意见。”石宝亮慢腾腾的说道。说完身子斜了斜,调整到舒服的姿势后才又继续道:“李军是个好老师。”

    再问别人,就都不说话了。

    “李军,第一次参加行政会,你说两句。”

    吴天硕只得说。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李军欠了欠身子,这一欠,身子就坐正了,端端正正的,样子有些拘谨,像个小学生似的,眼睛不往上看,往下看。“我会努力做好年级组工作,不辜负各位领导的信任。”

    “好了。”吴天硕说,“张旻要借调到区里工作。本来不想放,区里打来电话,不放是不行了。放就放吧。从语文老师里找一个,顶张旻的课。你们看谁合适?”

    张旻跟辛怀玉一个办公室,原来带初二,下学期应该升到初三。

    “赵主任,你提一下,最好找个有影响、成绩突出的,涉及到毕业和中考。这是大事。”

    “我看让孙澄邈上吧。”赵建国小心说道。“孙澄邈课讲得不错,跟学生关系好,在家长中认可度比较高。”

    “孙澄邈该下初一了吧?”吴天硕问道。

    “是的。”赵建国说,“今年中考成绩刚刚下来,我看了一下,虽还没拿到全市的统计数据,比照去年,应该是不错的。再说了,您不是提倡让年轻人多锻炼锻炼嘛。我看孙澄邈底子不错,再让在初三历练上一年,成熟的就快了。”

    “对了,初三还得再找个语文老师。”

    吴天硕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说道。

    “不是够了吗?还找什么?”

    赵建国听了吴天硕的话吃惊不小,他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吴天硕要换辛怀玉了。但他还是故作镇定的问。

    “辛怀玉就别上初三了。”

    吴天硕断然道。

    语气里竟有些生气。

    “为啥?”

    “辛怀玉另有安排。”

    “吴校长打算让辛怀玉干啥?”赵建国执著起来。

    “这个一会儿再说。”

    “是补孙澄邈的缺到初一?”

    “初一涉及到招生的问题,得配一个在家长中有好口碑的老师,你觉得辛怀玉能胜任吗?”

    吴天硕显然生气了。

    “我没听到辛怀玉在家长中有什么不好的口碑。”

    赵建国坚持道。

    “你是没听到还是假装听不到?”

    赵建国不吱声了。

    “我听说你支持辛怀玉搞什么课堂改革。改革当然是对的,但怎么改是个大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了才能改。冒然就动课堂,搞改革,你就不怕出问题?”

    “改革难免会出现些问题,这很正常。再说,实践就需要探索,不是有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嘛。任何新生事物总得有人探索才能行。全看我们怎么看待了。”

    说到后来赵建国已经带气了,语气自然有些硬。

    这种语气惹恼了吴天硕。

    “我们怎么看待?我们怎么看待重要吗?重要的是成绩。你闹来闹去,把成绩闹下去了,你负得起责吗?”

    “什么叫闹?谁说把成绩闹下去了?这不还没考了嘛。”

    “算了。”马向前出面劝阻道,“这个事情就不要讨论了。吴校长想安排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初三是有他的考虑的。你已经提出让孙澄邈上初三了,再安排辛怀玉上,两个年轻教师怕是扛不住呀。”

    赵建国低下头不说话了。他低着头,但谁都看得出还在生气,不,应该是气恼。

    “李军,你说说。”吴天硕盯了赵建国一眼,端起了茶杯。此时茶杯里的水已经凉了,再没有袅袅的水雾升起。端起茶杯,看了一眼,恼的又放下了,看也不看李军就抛出这么一句。

    “我……我觉得……”

    李军嗫喏了半天没憋出一句完整的话。

    “有啥说啥。”吴天硕不耐烦道。

    “我……我觉得……赵主任说得对……”

    这话一出口,吴天硕瞪大了眼睛,盯着李军。赵建国也出乎意料,由不得面带喜色看李军。其他人虽然目光都在李军身上,神态却不一,有淡然的,有兴趣的,有虽在戏外,看得出期待的。

    李军看上去还是紧张,话却清晰。

    “辛怀玉确实在课堂上动了些脑筋,下了些功夫。像赵主任说的,改革,必然要面对新问题,这是正常的。”

    说完了,停顿下来,抬起头,看了一圈。这一圈看的,表面慌张,眼睛里却镇定。先看赵建国。见赵建国欣慰的朝他点头,他也心意相通的点了点头,还给了赵建国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再看吴天硕。见吴天硕恼着个脸,并没有看他。而是专心看着杯里的茶叶。杯里的茶叶早已被泡得舒展开来,此刻死气沉沉的浮在水里。

    “但是毕竟要上初三了。初三是毕业年级。要毕业成绩,要中考成绩。这些都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前途。我不是说辛老师带不出好成绩,但谁敢拿初三赌呀?”

    李军说话故意放慢语速,像是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每个字都清清楚楚。吴天硕听着听着,脸和缓了,露出了喜色。眼睛也抬起了,看着李军。等李军说完了,舒了口气,大声道:

    “我看李军说的有道理。”

    说完扭头看着马向前,似乎是在征求马向前的意见。

    马向前点点头。

    “这事就这么定了。赵主任,回头你看谁上初三合适,尽快做出安排。让老师们提前有个准备。”

    赵建国无奈的点点头。

    抬眼间,瞥见李军正在独自窃喜。

    赵建国这才相信了人们对李军的评价。心想,这个李军,年纪轻轻,心思竟如此歹毒。

    “郝主任回头跟赵主任和王主任碰碰头,把人事安排的事定下来。”

    吴天硕朝着郝振国说。郝振国正靠在沙发背上闭目养神,听到后睁开眼,说:“行。”说完换了个姿势,又闭上了眼睛。

    “别闭眼睛了。”吴天硕玩笑道,“下面要讨论校办工厂的事了。把记录记好了。省了将来有人说三道四。”

    郝振国打起精神,坐了起来。顺手把会议记录本打开了。原来,前面关于人事安排的事一点也没记。

    吴天硕说:“先把人事安排的决定记下来。”

    郝振国说:“辛怀玉的事还没定好呢。定好了一并记。”

    吴天硕说:“先把定好的记下来。”

    郝振国就在会议记录上记下了李军担任初三年级年级组长、孙澄邈初一年级语文课。

    郝振国记录完了,把会议记录本递给吴天硕看。吴天硕扫了一眼,又递回了郝振国。

    “下面我说一下校办工厂的事。”

    吴天硕表情严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你们知道,现在学校的日子不好过。经费紧张,老师们基本上没有啥福利。这些问题亟须解决。为此,我想,还是得挣点钱。没钱难办事啊。”

    “现在政策鼓励学校勤工俭学。咱们学校这几年生源减少,腾出不少教室。正好能用来办工厂,搞养殖,也算是勤工俭学吧。”

    “你们可能不知道,上面是根据学生数给拨教育经费,人头不足,经费就少。真是捉襟见肘啊。”

    “逢年过节老师们都指望着有点福利,可咱们学校两年了,啥也发不出来。没钱呀!”

    “正好过去一个朋友,现在在科委负责呢。上次遇到一起,说起来,朋友特热情,说科委在这方面有专项资金。每年必须得花出去。你们要是搞勤工俭学,科委可以资助一些。我一听,感情这好啊。有了科委这笔资金,咱们的校办工厂就能启动了。”

    “我回来就跟老郭和老马说了。老郭和老马都认为可行。这就坚定了我的信心,要是我一个人,还不敢拿这主意呢。”

    吴天硕说到这儿,停顿下来了,端起杯子,发现茶早就凉了,就又放下了。李军见了,早站了起来,过去把冷茶倒掉,重又给添上热水。恭敬的放在吴天硕面前,退了两步,才转身回到自己坐的地方。吴天硕满意的重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杯子,身子往后一靠,靠实了,仰着脸看了看仰层,才看着郭怀仁说:

    “老郭,你把商量的意思跟大伙说说。征求一下大伙的意见。”

    总务主任郭怀仁早就做好了准备,吴天硕这么一说,郭怀仁就开始介绍了。

    “吴校长的意思是想办个养鸡厂和印刷厂。养鸡厂是因为咱们学校挨着饲料公司,熟人多,关系广,饲料好弄。将来下了鸡蛋也好买。正好今年腾出一栋教室,可以作养鸡厂。一栋教室六间房,够养3000只鸡,到时候老师们就不愁吃鸡蛋了。”

    郭怀仁说完呵呵笑。

    “谁来负责养鸡厂?”

    石宝亮笑呵呵的问道。那笑里的意思显然含着戏谑。

    “吴校长问过尹老师了,尹老师挺愿意养鸡。他们家养了100多只鸡,不够养。再说这是学校工作安排。”

    “别养着养着把学校的鸡厂当成他们家的鸡厂。”

    郝振国笑着调侃道。

    “就是。”

    有人应和。

    “你能想到的事吴校长早想到了。”郭怀仁一副忠厚相,笑眯眯的说,“吴校长跟尹老师谈的时候就谈到他家养鸡的事。尹老师高风亮节,说他家的鸡不养了,并进学校里。学校看着给就行了。”

    吴天硕这时插话了:“也不能亏了尹老师。我让他算一算,一共值多少钱,算学生买了。”

    “就尹老师一个人也不够啊。”

    “学校准备派辛怀玉去鸡场。”

    这话一出,赵建国第一个站了起来。

    “啥?让辛怀玉去鸡场养鸡?”

    赵建国脸上因为吃惊和气愤憋得发紫。说话一点也没客气,冲着吴天硕就去了。

    “咋了?尹老师能为学校养鸡,他辛怀玉就不能养鸡?”

    吴天硕故意轻描淡写的说。

    “我不同意。”赵建国根本不听吴天硕的托辞,态度强硬道:“你们咋能把咱们学校唯一的一个本科生扔到鸡场去养鸡?什么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你们就是这么做的?先是无端的撤了他的班主任,现在连上课的权利也要剥夺,你们是诚心不想让他当老师了。可你们的理由呢?理由在哪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