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

    “朝廷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朝廷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就是灾年的流民和北方鞑靼吗?殿下为什么要问这么浅显的问题。依臣看来当今……”

    谢康看着正德郑重的脸色口中的话语渐渐停了。

    “老师,您是真不知还是在这装糊涂啊。南部的灾民只是天灾,总能过去。西北的瓦剌鞑靼他们统共才多少人,即使朝廷这次真的大败除了黎民伤亡财产损失还有什么?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他们除了会掠夺还会什么?”

    正德深吸一口气,“老师,我朝廷的大患是现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啊。父皇是大明的头脑,他们是大明的四肢百骸啊。可当有一天他们开始结党营私,不为了大明考虑,不为父皇考虑,只考虑自己利益集团的得失,争取利益。老师,他们是我大明的腐败之因,没落之根。”

    “殿下,你真的决定要行此方法了吗?”

    “老师,我决定了。我的决定不会更改,这次请老师前来是完善此法的细枝末节。”

    “胡闹!”

    谢康气极,“你这分明是在走钢丝!你在拿自己的太子之位走钢丝,在拿大明的国运走钢丝,在拿大明数百万,数千万黎民的安定富足的生活走钢丝。”

    “老师,我大明照之以往弱之远矣。洪武年间四夷臣服,皆畏惧我大明,不敢袭扰边民。永乐年间更是极尽辉煌,三宝太监远度重洋宣扬我大明赫赫威名。当时真的实现了永乐大帝万民永乐的理想。”

    “老师,可现在呢。朱祁镇土木堡之变是我大明永恒的耻辱,一国之主竟被生擒。是我大明辉煌履历上的败笔。葬送了我大明无敌于世的军队力量。朱祁钰朱祁镇,反复变更着我大明的帝位。后来的朱见深更是不堪,昏庸无道,祸乱朝纲。”

    “直到我父继位时才有所好转,大明开始有了兴盛之象。可即使有良君也难觅贤臣,之前几朝已经令文武百官心寒。朝臣开始结党营私,奉行中庸之道,只为自己而活。”

    正德越说越激动,“老师,此次之事只是诱因。它使我大明文武百官结党营私危害朝廷的弊病爆发,老师实不相瞒我和父皇前些天刚想整治朝纲就遭逢此突变。”

    “好孩子,你长大了。居然思考到了这些。”谢康很欣慰,他之前都对正德死心了。认为是刘瑾他们带坏了正德。

    老天终究是待他不薄,让他教导出了正德这个好学生。他在正德身上看见了帝王的远见和对事情深刻的洞察。可他还是要劝正德。

    “殿下,你也看到了。他们是朝廷的肿瘤,若是不动他还好。若是动了他们朝廷未来的走向没人能看清。或许我大明会因此而一蹶不振甚至走向毁灭。他们早已经将根系扎到了各个世家,扎到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若是拔出他们最好的结果也是我大明千疮百孔。”

    “是病就要治疗,不能放任其扩大。此病是在明英宗(朱祁镇)时留下,当时还是疥癣之疾,如今已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再进一步便是性命之忧。不动它无事只是给人表露出的表象,迷惑众人。若它真的无害又怎么会从疥癣之疾到了令人伤筋动骨的地步。它只是在积攒力量,现在若不治理终有一日会让大明有性命之忧。”

    “哼!你是何人?黄口小儿也敢议论朝廷大事。”

    此时能出现在养心殿内的书生还能是谁?可谢康还是在这明知故问,他不满陈昊的这个毒计。它带来的收获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让太子陷入险地,让大明陷入危局。

    故此谢康虽然心里认可陈昊的才华横溢还是出言嘲讽。

    “小生陈昊,见过谢老太傅。”陈昊是知道谢康的,在陈昊的记忆中这位老人的大名是如雷贯耳。他为大明干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不是古板刻薄的儒家门生。

    陈昊对眼前的老人报有最大的敬意,即使刚才老人嘲讽他年轻不知天高地厚。陈昊十分标准的对谢康做了一揖,之前对别人的只是浮于礼节,意思意思就得了。

    “哼!你就是陈昊?你可知道你这计策若是失败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吗?书生意气,老夫当看不出朝堂出现的问题吗?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棘手。你以为派人抓他们的家眷,监视他们就能解决问题?你这是激化矛盾!”

    “谢老大人,小生自然知道此计的毒辣和危害。小生为此计命名绝户计。此计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太子殿下受到重大危害。大人慧眼如炬一下就洞穿了小生的图谋,小生确实是在激化矛盾。但此计不是全部,只是开始。小生认为计谋要与实际情况变动,而不是一上来就确定全部按照这个标准行动。”

    “老夫只问你一句话,朝臣激烈反扑时你怎么办?”

    “大人,小生也是取巧。因天时而定下此计,一切工作都做在前面。臣下了死命令,等武威军进京就让锦衣卫行动。务必做到最快,若是出现变故由武威军保底。今日下午,最晚晚上就要召集百官开朝会。一是不给文武百官反应的时间,到时直接宣布所有消息,为太子殿下整合一切可用力量。若是有不开眼的此时跳出来一律严惩。二是山西真的快撑不住了,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了。”

    “唉!山西……,好吧,告诉老夫你有几成把握。”

    “小生不敢瞒大人,小生的把握很小。其中变数太多,只有一两成把握。即使失败也分小败,大败和彻败。只要能达到小败也能让朝廷度过眼下的难关,很大程度上削弱朝臣。那时就能腾出手来徐徐图之。”

    “一两成……,一两成就一两成吧。本就是冒险之举,在悬崖上走钢丝,拿国运做赌注。此计若是度过就是我大明的新生。”

    “老师,您同意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