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八零年代 > 第十四章 赵德彪

第十四章 赵德彪

    中午吃过饭,张广把闺女送到母亲那里,然后拎着筐和铲子到田地里挖野菜。

    春风拂面,绿草茵茵,树下、壕沟里、荒草地,有很多野花已经开始绽放,空气格外的清新。

    张广来到自家的饲料地。曲麻菜、小根蒜、婆婆丁这些野菜人都可以食用,灰菜就只能喂猪,而且还不宜过多。

    挖野菜的人不少,但大多都是妇女和已经辍学在家的女孩子,男孩子们则忙着打鸟,用弹弓、用夹子,田地里、树林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清理了自家的饲料地,张广又来到父母家的地,大嫂正拎着筐挖野菜,见到张广惊讶的问道:“三儿,你这是挖菜?”

    “是呀,看,小根蒜、曲麻菜、婆婆丁,可新鲜呢。”张广举了举手里的筐。

    “这...这可是稀奇了,你以前不是最讨厌挖菜吗?”

    张广笑着说:“那是以前啊,现在不讨厌了,还挺喜欢的呢。”

    大嫂欣然道:“中,我家老三越来越会过日子了,好样的!”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挖野菜,直到筐快装满了才往回走。

    到家后,张广就坐在院子里摘菜,摘完后再洗干净放到碗柜里。

    时间尚早,就把猪菜也切了,然后才开始做晚饭。

    忙活完,到父母那里把孩子接了回来。

    林彩英下班回来,见饭桌上放着一盘野菜,问道:“在妈那里拿的?周末的时候我也去挖些吧。”

    张广就笑:“不是的,是我挖的,碗柜里还有不少呢,都洗好了。”

    “哈!”林彩英惊讶了一下,然后脸上满是笑容的说,“哎呀,孩他爸,你真是越来越棒了!”

    “只要你开心就好,快尝尝,可新鲜呢。”张广哄着闺女,笑呵呵的对林彩英说道。

    “嗯嗯。”林彩英点了点头,开始吃饭。

    第二天中午,张广正在院子里忙活着,从院外走进一个人。

    “三儿切猪菜呢?”

    张广一看,是同村的赵德海,忙问:“德海哥,有事儿?”

    赵德海略一犹豫,说:“三儿,我看你家的猪养的好,想问问你咋喂的。”

    “嗨,我当什么事儿呢,德海哥你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张广拿起边上的抹布擦了擦手,“你等下。”

    张广回屋取出个笔记本,领着赵德海来到猪圈。

    如今这两头黑猪已经开始上膘,毛色愈发的油光黑亮,赵德海夸赞道:“三儿的法子就是厉害,这猪长的忒好了!”

    张广打开笔记本开始给赵德海讲解,猪多少斤喂多少猪食,猪食的比例是多少。中曲怎么做,发酵饲料怎么做,末了,又把笔记本交给赵德海,嘱咐道:“德海哥,你把笔记拿回去抄一份。”

    赵德海在衣服上擦了擦手里的汗,感激的说道:“三儿,这可太谢谢你了!”

    “德海哥你别客气,有什么问题随时来问我,你要是有空了也去县城里试试,看现在能不能收到骨头,回头我再教你怎么磨骨粉。”

    “中!”赵德海拿着笔记本乐颠颠的走了。

    没几天,张广的这个养猪笔记几乎传遍了队里的养猪人家,遇到不懂的还会上门来请教,张广也不藏私,不论谁来问都耐心解答,得空了还会跟着到人家里手把手的教他们做中曲做发酵饲料,观察猪粪。

    这天,一队队长赵德彪来找张广。

    赵德彪和赵德海是本家,今年四十左右岁,个头不高,一米七左右,却腰圆膀粗壮实的很,一双铜铃大眼总是冒着旺盛的光芒。

    “彪哥来了,快屋里坐。”张广放下手里的活,忙招呼赵德彪。

    “不忙,先看看猪。”赵德彪几步来到张广家猪圈前,仔细看了看说,“怪不得都说你养猪的法子厉害,这猪长的就是好啊!”

    “彪哥,你也是问养猪的事儿?”张广从兜里掏出金葫芦给赵德彪点了一颗。

    赵德彪抽了口烟,说:“是也不是,三儿,我们一队想办个养猪场,你来当技术员怎么样?”

    “啊?”张广有些惊讶,“可我不是你们一队的啊。”

    “那有什么关系,我问过你二哥了,你们二队不打算办养猪场。”

    “这倒是。”张广点了点头,张宽没有扩大生产队养猪规模的想法,这事张广知道。

    “怎么样,你也不用每天都待在我们一队,平时来指导指导就行,养多少、怎么养、怎么喂,都听你的,我们队每天算你半个工。”

    东北黑土地肥沃,尤其张广所在的春城地区正处在松辽平原,耕地多、自然灾害少,粮食产量高,哪怕是最困难的三年,这里的生活也要比其他地方好些。所以很多人都较为保守,缺少冒险精神。

    不过,缺少归缺少,胆子大、感想敢干的终归还是有。而赵德彪就是其中一个,自打几年前他当上一队队长,就总是琢磨着响应上面“大力发展社队企业”的号召:办企业。怎奈,困难重重,始终没能如愿。

    这次,他仔细看过张广的养猪笔记便动了心思,还特意到公社畜牧站请教了一番,都说这笔记非常不错,很专业,这让他看到了办养猪场的希望。

    张广也了解赵德彪这个人,精明、正直,确实是干正事的人。

    沉吟了下,张广说:“彪哥,如果你真想办企业,我的建议是办个服装厂。”

    “什么?”赵德彪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服装厂。”张广又强调了一下。

    赵德彪愣了愣,顿时觉得张广是在开玩笑。

    张广说:“彪哥,我只是个二把刀,不是专业的兽医,养猪场一旦上了规模我这两下子就不行了,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我们承受不起太大的风险。”

    赵德彪也反应过来,张广不会在这种事上和他开玩笑,既然他说办服装厂,那心里一定是有谱的,便认真听了起来。

    张广继续说:“而食品类,比如冰棍厂、罐头厂,虽然技术含量要求不高,但终归是吃进嘴的东西,对卫生要求很严格,而且还有保质期。”

    “服装厂不同,衣服卖的不好没关系,咱慢慢来,城里卖不了咱就在农村卖,反正也放不坏。另外,咱退一步说,哪怕咱干不下去了,缝纫机也是个比较保值的东西,卖二手的话也值不少钱。”

    “再者,彪哥你发现没,眼下很多地方买布、买衣服都不怎么要求布票了,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宽松,市场也会越来越好。所以,办服装厂正是好时候。”

    “你等会,我想想。”赵德彪拍了拍脑袋,从养猪场到服装厂转变实在有些大,他一时还有些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