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八零年代 > 第二十一章 出发

第二十一章 出发

    当晚,林彩英依偎在张广怀里,柔声细语的劝他不要太辛苦,也不要太节俭了,咱的日子还说的过去,没必要那样。

    张广想了想,觉得媳妇说的在理,勤劳是对的,节俭也是对的,可是太过的话,那就是有毛病了,而自己,确实有些矫枉过正了。

    ......

    第三天早晨四点多,张广醒了,正要起身穿衣,却被林彩英拉住了,“他爸,你多睡一会儿,今天还要赶路呢,我来吧。”

    “好。”张广应了一声又重新躺下。

    林彩英一边穿衣一边看了看闺女和儿子,见都在熟睡,便轻手轻脚下了地。

    出了屋,回身轻轻关上门。

    洗漱完开始做早饭,小米粥、咸菜,玉米饼子,还煮了两个鸡蛋,一个是给丈夫的,一个是给儿子的。

    家里的几只鸡已经开始下蛋了,以往,林彩英都是攒够十个或者二十个就拿到供销社去卖,在农村,鸡蛋就是存钱罐,俗称“鸡屁股银行”,因为它承担着大部分的日常开销。

    坐月子的时候,收了好多鸡蛋,林彩英曾打算卖掉一些,但母亲似乎知道她的想法,告诉她坐月子收的鸡蛋不能卖,卖了的话对她不好,对孩子也不好,林彩英便打消了念头。

    今年,林彩英也没有卖鸡蛋的想法了,丈夫很勤苦,她很心疼,要时常给他补补身子。

    儿子也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也得跟上。

    林彩英的心情很好,一边忙活着,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

    五点多,林彩英叫张广起床。

    张广一觉好睡,伸了个懒腰,说:“媳妇,辛苦了!”

    “辛苦什么,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

    穿衣下地来到厨房,林彩英已经给他打好了洗脸水,连牙缸、牙刷都准备好了,张广顿感心里暖暖的。不由走上前从后面抱住林彩英,下巴放在林彩英的肩头,林彩英头微微向后仰,靠着张广的脑袋,嘴上却说:“干嘛,大清早的就腻歪。”

    张广紧了紧胳膊,说:“喜欢。”

    林彩英拍了拍张广胳膊,“快去洗脸刷牙,待会儿还要给你带上。”

    张广亲了下林彩英才松开胳膊,林彩英笑意盈盈的白了张广一眼,这家伙,越来越能腻歪了。

    夫妻俩正吃着早饭,小樱桃醒了,林彩英忙放下饭碗给闺女喂奶。

    张广见状开始加快速度。

    林彩英急忙说:“他爸,你慢点,吃那么快对胃不好,我上班时间还早着呢。”

    好吧,听媳妇的。

    吃过了早饭,张广骑着自行车赶往李玉堂家。

    到了之后,刘志平也在。两人正站在院子里闲聊,见张广来了,三人便骑上自行车直奔公社。

    一路无话,六点二十左右,三人到了公社。

    还不到上班时间,丁国强却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他们了。

    李玉堂笑着说:“丁书记,来麻烦您了。”

    丁国强回道:“老李,可千万别说什么麻烦,这都是我分内之事。”

    刘志平快走几步从旁边的桌上拿过暖瓶,先给丁国强的杯子续了水,又给李玉堂和张广也倒了水,自己却没倒,而是问道:“丁书记,咱们几个人去?”

    “就咱们四个,不用太多人。”

    “好,那你们先聊,我去买票。”说着,刘志平转身要去客运站。

    丁国强起身说,“走吧,一起。”

    四个人出了公社来到客运站,刘志平去买票,丁国强三人上了车。

    车里乘客不多,稀稀落落坐了五六个人。

    其中有两个和丁国强、李玉堂认识,忙上前打招呼递烟,好在这个时节车窗都是开着的,倒也没那么呛人。

    十分钟左右,刘志平买票回来,坐在了张广身边,又从兜里掏出烟给他自己和张广点上。

    等到七点钟,客车准时发车。

    从和平公社到兴安县城四十多里,路况也还好,但因为路上不时有人下车,所以走走停停,八点半才到县城。

    当下,是一年中色彩最鲜明的季节,可县城里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是脏兮兮的,车辆经过时,街道上一片尘土飞扬。

    街道两边的人行道铺设的灰色水泥砖不知是因为热胀冷缩,还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有的地方还有些积水,从车窗里看过去,似乎还不如乡间的土路干净平坦。

    不知从什时候、从哪里,冒出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他们穿着传说中的喇叭裤,头发留得象马鬃一般长,还不时的甩上几下,有的还戴着蛤蟆镜,一些年轻女人烫着头,有的满脑袋一卷一卷的,有的则是大波浪蓬松在脑后。

    还有的骑着自行车,背着录音机,里面传出阵阵歌声: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还有的后面驮着时髦的女子,在大街上飞奔而过,留下一串串“叮铃铃”的车铃声,长长的头发在风中散发着满满的潇洒。

    丁国强看了几眼没说什么,但脸上却流露出一丝厌恶。

    李玉堂忍不住嘀咕道:“不三不四的混账东西,都从哪冒出来的呢!”

    刘志平说:“李支书,是不是觉得世道变化挺快,说心里话,真得感谢德彪,咱们要是一直不动的话,保不齐就和时代脱节了!”

    李玉堂皱了皱眉,没说话。

    丁国强点了点头说:“刘队长说的好啊,不能和时代脱节,我们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学会接受新事物!”

    “就我们农村而言,固步自封是肯定不行的,那怎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或许等哪一天我们反应过来了,才发现已经被远远的甩在后面了!”

    这话既是说给李玉堂的,也是说给他自己的。

    “您说的是,一步慢、步步慢,还是要抓紧时机跟上去才行!”刘志平指了指车窗外,说,“看这状况,我倒是对办服装厂更有信心了!”

    李玉堂眼睛一亮,立刻转头仔细观看着街上来往的行人,新的款式、鲜艳的颜色确实比以往多了很多,在人群中很是惹眼。

    丁国强看了看窗外,侧头和李玉堂说:“老李,看这趋势,你们还真赶上了好时机,服装市场很快就会迎来个爆发期,要好好把握!”

    李玉堂点了点头,“是啊,这确实是个好机会,得把握住了!”

    这一刻,他觉得街上那些“格格不入”的年轻人似乎也没那么碍眼了。

    到了客运站,四人下了车来到路边准备等公交,结果公交站点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怕是等到车来了也挤不上去。

    丁国强看了看时间,说:“走吧,咱们不等公交了。”

    步行半个小时左右,四人来到县政府。

    李玉堂三人在外等候,丁国强独自进了大楼。

    说是大楼也就只有四层高,颜色也是灰突突的,和后世那种动辄几十层高的现代化建筑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