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八零年代 > 第四十八章 讲解

第四十八章 讲解

    众人站定后,张广刚要讲解,又被人打断了,是同村的,张广要叫五婶。

    “三儿,你慢点说,刚才说的那些我都没记下来。我是认识俩字儿,可这一年也写不了一回,早都忘干净了。而且这手也不听使唤,你看,像擀面杖一样,哪能写的那么利索。”

    其他人见五婶说了话,也纷纷表示要张广慢点,他们还有点反应不过来,脑子跟不上。

    张广说道:“好,那我从头再讲,这回慢点,你们要是觉得哪有疑问就尽管问。”

    “咱们都不是外人,千万别不好意思,要是憋着不问,我反而白讲了,咱多费点时间不要紧,尽量把问题都搞明白。实在搞不明白的就记好了,过后再琢磨琢磨。”

    “另外,你们私下里也都多交流交流,可能你没搞明白的她搞明白了,她不会的你会,互相一交流,可能就都会了,印象也能更深刻些。”

    众人听了张广的话,纷纷点头。

    五婶笑着说:“对头,就是这个理儿嘛。”

    “好,那咱们继续。”张广指着缝纫机的机头,说道,“缝纫机头一共有上线装置、穿线装置、针杆装置、线提升装置、挂钩装置和底线轴装置。”

    “上线装置,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上线的,那么怎么来上线呢?”说着,张广从旁边的盒子里拿过一卷线。

    “把线放到插线钉上,然后扯出线放在盖面板钩子上,经过夹线板、挑线簧,接着穿一下这个挑线杆的孔里。”

    张广停了下,然后继续说道,“这里要重点记一下,挑线杆是缝纫机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比如最常见的断线问题,主要原因大概有四种,第一种,线杆的位置调整不正确,第二种,线杆损坏或生锈,第三种,线杆针眼间隔不正确,第四种,线杆过粗或过细。”

    “咱们厂子买缝纫机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坚持要买蝴蝶牌的,就是因为有些牌子的缝纫机在这些零件上做工有些粗糙,误差太大,用着用着,小毛病就会越来越多。”

    众人正聚精会神的听着。

    只听“啪”的一声,有人一拍大腿,说:“我说我家那个缝纫机咋老断线,原来是这么回事呀。哎呀,这死老爷们总埋怨我,说口挪肚攒买了个缝纫机还不会用,都白瞎了,真该把他拽来听听......”

    张广和赵德彪等人抬头一看,是村里有名的大嗓门,张广要叫她罗大嫂。

    罗大嫂一见张广等人看她,忙说:“哎呀,打断你讲课了,这扯不扯,你快讲你快讲......”

    张广挠了挠头,说:“没事没事,咱继续。”

    李玉堂和刘志平等人本来站的挺近,也想跟着听听课,可渐渐的竟然被这些老娘们挤到后面去了,有和李玉堂同辈的还振振有词的说,你们大老爷们听这个干啥......

    李玉堂知道和她们掰扯不清,便向后挪了挪。

    刘志平听了一会儿,低声说:“支书,我咋觉得三儿的水平不比县城的服装厂差呢。”

    李玉堂点了点头没说话。转身向人群外走去,刘志平、张国元和郭守城等人紧随其后。

    来到房根儿阴凉处,李玉堂席地而坐,掏出烟袋点着,惬意的抽了两口,才面带笑意的说:“知道我为啥一出门就爱穿那件灰色短袖吗?”

    “嘿,老伴儿说我,一把年纪了咋还臭美上了?她不知道,我啊,就爱听别人夸我这短袖做的好,谁一夸,我这心里都乐开了花!”

    “县城服装厂的水平肯定不会差,毕竟人家那么大的厂子,又干了那么多年了。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咱的张三也不差,就他刚才讲的那些,可不是一般人能会的。”

    张国元点了点头说:“嗯,我也发现了,这小子肚子里是真有货,好像服装这行业就没有他不会的。”

    刘志平说道:“可不仅仅是会,我看还很专业,至少我觉得很有水平。”

    “还是脑子好使。”郭守城说道,“人家看完还能记住,要换了我这脑袋,三天就得忘的一干二净。”

    ......

    这些人闲聊着,张广那里依然认真、耐心的讲解着。

    中午结束的时候,张广只觉得口干舌燥。

    回到家,林彩英已经做好了饭。

    夫妻俩一边吃一边聊天。

    林彩英笑呵呵的说:“他爸,你还真有两下子啊,都啥时候学的,我咋不知道呢。”

    重生这回事,张广是不打算告诉林彩英的。

    之前,他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可发生了这种事,难免有一丝动摇,万一泄露天机引来不好的事情咋办?

    另外,张广觉得能够让妻子、让父母亲人在生活中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期待,时不时的再来点惊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所以,面对林彩英的询问,张广只好继续瞎编,说:“有的是在学校的时候,闲着没事看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书,有的是在家的时候,闲的无聊就摆弄摆弄缝纫机,慢慢就会了。”

    “成,这还是自学成才呢!”林彩英竖起了大拇指,“他爸,有两下子!”

    张广见了愈发开心,觉得自己的决定没错,挺好的。

    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然后来到服装厂小院继续讲课。

    两天过去,不论是张广还是听课的众人,也渐渐的适应了培训的节奏。

    到第三天的时候,张广来到服装厂小院的时候吓了一跳。

    眼前足有五六十人,这都打哪来的?

    李玉堂见张广来了,急忙迎了上来,说:“三儿,这来的人越来越多了,你看那几个都是邻村的,这咋整,咱也不好赶人呐。”

    张广看了看人群,想起来听小说的时候知道的一种现象:鲶鱼效应。便说:“没事,这反而是好事,估么着招进厂子的那些人会更用心、更努力的。”

    李玉堂一拍手,“嗨,我咋没想到呢,是这个理儿。”

    张广说:“还是要维持下秩序,咱们厂子的人站前面,其他人站后面。”

    刘志平说道:“中,这事儿交给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