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瑟瑟惊蝉 > 第054章 以箭查人

第054章 以箭查人

    这天旁晚,东宫的门客陆陆续续地出了宫,回到了居住的院子,见长期以来一直黑漆漆的芈瑕屋子里,灯盏竟然点亮了。

    是芈瑕结束修道回大梁了么?

    几个在敞厅与芈瑕邻桌的门客兴奋地进屋与他寒暄起来,对他回到大梁城感到由衷的高兴。

    很自然的,他们聊起了太子姬遫,芈瑕才知道姬遫很期待自己早日回宫,他在敞厅的条案,还原样保留这,等着他回东宫继续使用。

    谈起緈王后毒打翟嬋的后继,门客没有一个不摇头的,说吾王大怒,把緈王后禁足在后宫里了。

    襄王竟然将緈王后禁足了?联想起太子为他保留了在敞厅的条案,芈瑕很欣慰。这么看来姬遫对自己的保护力度还是很大的,压根就没有过放弃他的意思。他很惭愧,真不该离开东宫这么久,应该早点回宫,为太子出谋划策的。

    翌日一早,他兴冲冲地进了王宫,去东宫见姬遫去了。

    姬遫见芈瑕现身非常开心。芈瑕只有四十多岁,却已经头发灰白,清廋的脸颊,白皙的脸庞。颌下长长的黑色山羊胡子微微翘起,精神矍铄的样子,看起来身体和气质都不错。

    他很欣慰,问候道:“先生别来无恙?”

    嘘寒问暖一番后姬遫请芈瑕在蒲团上坐了下来。

    石颇、宦官屴默、塚丘等芈瑕见面后,也跪坐在了蒲团上。

    聊起了目前与秦国的关系,姬遫很欣慰地道:“父王与秦昭襄王在临晋见了一面后,秦国答应归还侵占的城池蒲阪,此事正在落实之中。魏国、韩国、秦国言归于好,准备一起进攻楚国。

    父王疑惑,不知道秦国为什么突然对魏国的态度客气了许多?竟然重视起父王的关注……”

    芈瑕笑了起来,幽幽地道:“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由于魏国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模糊了战略选项,让秦国摸不着魏国的意图,他自然就有了压力。”

    姬遫楞了一下,恍然大悟,非常兴奋地道:“哎呀先生,你果然是个高人啊,这个韬光养晦的骑墙战略还真是个妙招,堪称定海神针,实在是一个高招啊。呵呵呵。”

    “招再好,也要看落实。好在吾王、太子殿下意志坚定,坚持不懈地坚持韬光养晦战略,这才有了好的结果。”芈瑕继续笑着道,毫不掩饰自己策略成功的喜悦与得意。

    “先生,接下来,魏国应该怎么做?”姬遫很高兴,原来还担忧秦国会因为魏的态度不明朗而对魏国心怀不满,会把矛头对准魏国,对魏国进行鞭挞。谁料想,魏国一旦模糊了选项,秦国竟然会缩回去?

    这让他信心倍增,有了大展身手,从横天下的豪气。

    芈瑕摇摇头道:“不是臣打击殿下的豪气,以魏国目前的实力,只能继续韬光养晦,还没有从横天下的本钱。”

    “也是。”太子沮丧的叹息一声。

    “但是,这不代表无所事事。”芈瑕笑道:“有些基础的事是可以先干起来的。比如现在,就应该启动潜伏在秦国的间谍,迅速掌握各诸侯的动向,拿出应对预案。这样,才能迅速地掌握秦国内部情报,与秦国交手就能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

    姬遫听他这么说,顿时来了兴趣,瞅着他的眼睛认真地作揖,钦佩地道:“先生的才智实在是常人难以企及啊。可是,这很难……孤愿听先生的高招。”

    芈瑕看着姬遫一脸严肃地瞅着自己,一副虚心坦诚讨教的态度,他很惊愕地瞅着姬遫问道:“诸侯之间的争霸波澜起伏、动荡不定,没有间谍,怎么能洞悉诸侯的策略变化?是殿下怕泄露魏国谍战的秘密,在装糊涂与臣打哈哈吧?难道魏国从来就没有在方面布过局?”

    姬遫见他这样问,禁不住心里打起了鼓。父王话底下似乎有过安排。但是,这个话题太敏感,而父王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布局的。

    他尴尬地笑了,瞅着芈瑕道:“孤还真不是在打哈哈。确实,魏国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孤很希望先生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布局方案……”

    芈瑕沉默了,迟疑了一会,瞅着姬遫道:“这个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见机行事,还要细水长流。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容臣慢慢的考虑,有了设想再与殿下商量具体方案……”

    姬遫点点头表示理解,眼中是满满的期待。

    芈瑕理解姬遫眼中的期待,他感到很困惑,魏国竟然真的没在秦国埋伏下间谍?

    就在这个时候,太监禀报宦官鹫烈求见。

    姬遫便让他进殿。

    鹫烈恭恭敬敬地躬腰作揖,道:“奴才去禁卫军府询问单将军对废箭调查情况,单将军说已经向少主子呈报了,奴才特来禀报一声。”

    “哦,这没错,他确实已经将调查报告呈报上来了。”姬遫点头,长长地叹息道:“没有什么发现,也只能这个样了。你也坐下吧。”

    鹫烈躬腰作揖,在蒲团上跪坐下了。

    “殿下何故叹气?”芈瑕对姬遫的失望很奇怪,朝姬遫作揖问道。

    “翟嬋在郁郅城外于白山夏季牧场遭到了袭击,孤让人收集了一些现场留下的残箭,发现都是魏国生产的箭。孤就让单颖去查那些箭的来龙去脉,想弄清楚背后的指使人是谁。可惜,单颖说,这些箭是在运输途中被土匪劫走的,无法再查下去……唉。”说着,姬遫又无奈地摇起了头。

    “土匪劫走了?”芈瑕楞了一下,问道:“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土匪?他们胆子倒是贼大,竟然敢劫官军的军械?”

    “唉,现在的土匪是越来越猖獗了!”姬遫愤愤地道。

    芈瑕摇头道:“我不信是被土匪劫走的。被土匪劫走的重箭,怎么会出现在于白山夏季牧场?是魏国的土匪跑到义渠去了么?”

    “是很怪异。”姬遫心里打起了鼓,很怕芈瑕察觉是重箭背后是緈王后的黑手,只得顺着芈瑕的话道:“孤也奇怪蒲阪郡的土匪怎么去了义渠境内?蒲阪郡与于白山之间也实在是太遥远啦。”

    “蒲阪郡啊……”芈瑕笑了起来,透着意味深长的怀疑,道:“那儿可是盆地,百姓生活富裕,民风淳朴,人心厚道。臣在那儿附近的冠云山修道十年,对那儿很了解。一句话,在那儿做土匪是要被乡里乡亲唾弃的。”

    “是么?”姬遫很疑惑,芈瑕的笑透着诡异,口吻颇有玩味,似乎不信蒲阪郡有土匪。可是,他不想猜谜语,道:“但是,单颖的报告就是这么说的啊。”

    “唉,世风日下啊。”芈瑕摇头,道:“其实,这几年各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是土匪横行。追究原因,不外乎是苛税重赋,逼得黎民百姓无法安生,都活不下去了啊。

    翟嬋还在外面飘着么?殿下还真的不能大意,要加强保护哦。”

    姬遫胆颤心惊地点点头,惶惶地道:“谁说不是呐。说起来,翟嬋已经是第二次遭到袭击了……”

    “第二次袭击?”芈瑕一脸的惊愕,一脸的不信地反问道。

    “是的,是第二次。第一袭击发生的时候,多亏义渠城翟家的家丁及时发现,他们将计就计,给那些武士设了一个圈套,伏击了他们,将他们全杀了。”姬遫悻悻地介绍道。

    “哦,原来殿下早有防备啊。”芈瑕听了姬遫的介绍,恍然松了一口气。

    “好在翟嬋是有惊无险。”姬遫恨恨地道:“土匪实在是可恨,孤早晚剿灭了他们。不过,先生说得对,这事很难,尤其是税赋的问题。在我们魏国,没有这样的税赋水准,就难以守卫国土。

    魏国的地理条件太差了,首先是国土被太行山割裂为东西两部分。西部面临秦、赵、韩三面的威胁,一旦发生战事,魏国只能翻越王屋山韩国的轵关去增援。但是,轵关狭隘,又捏在韩国手中,军队和物资无法及时增援。而东部地区,更是在韩、赵、齐、楚的四面包围之下,没有办法,也只能就地养兵备战。

    所以。地理上限制导致东西不能相互支援。但是,养军是要银子的,只能从税赋里去要。而且,随着河西郡被秦国夺走,可耕种的土地不断缩减,税赋重就难以避免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姬遫唉声叹气地说了一大堆的难处。

    芈瑕点头,道:“确实,这是无奈的事情。但是,税赋重,百姓就没有了收入,生活难免陷入艰难,土匪也就多了。这是一个恶循环、死循环。”

    “先生有没有好的办法?”这是事实,姬遫无语了,楞了一会,讪讪地瞅芈瑕无可奈何地请教道。

    芈瑕瞅着姬遫提出了策略方案:“魏国要想在东方立足,只能进行配套改革,鼓励开荒耕种,广种薄收,提振经济实力,重整军备。”

    “重整军备有一个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姬遫听了芈瑕的话,立刻谈了自己的想法。显然,关于重整军备他已经思索很久了,苦于无良策应对。说完无奈地摇起了头。

    “臣所言的重整军备的意思,是采取精兵策略。”芈瑕解释着,提了一个设想:“想当年的魏武卒,曾败十倍于己的秦军,创造了步军事奇迹。我们可否恢复当年的魏武卒?”

    姬遫叹了一口气,头摇得如拨浪鼓,哀叹道:“唉,魏武卒不是现在的魏国所养得起的。一个魏武卒,除了解除与奴隶主的附庸关系给他自由身,还要给他百亩的土地,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税。如果有战功,还能获得爵位——成本太高,与秦锐士的成本不可比。秦锐士是凭军功拿奖励,立功一次奖励一次,代价小多了。退一步,即便魏国仿效秦国,税赋也负担不起……”

    “另外还有训练问题。”石颇听姬遫这么说,也忍不住接话道:“臣听说,一个魏武卒要形成战斗力,对他们的训练至少要五到十年……时不待魏哦。”

    “是啊。”姬遫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芈瑕瞅着姬遫道,无奈地道:“可是,魏国如要图霸,这条道非走不可。”

    “谈何容易?照魏国现在实力,恢复魏武卒是穷兵黩武,只会加速魏国的衰败。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恢复当年给魏武卒免去的税赋,为国家增加收入……”姬遫沮丧地再次摇头。

    “可是,这样做,岂不是失信当年对魏武卒的承诺?”石颇很惊愕姬遫这个说法,反对的意味浓厚。

    “所以孤也很头疼……”姬遫忐忑地补充道。

    芈瑕见状,有提议道:“可是臣以为,如果魏国不走强军这条路,只能是被别国蚕食。臣想,既然,恢复魏武卒不行,秦锐士也没法仿效,那就干脆学义渠吧,搞一个藏兵与民。军人平时种地,战时打仗……”

    “这样能行吗?义渠人出门都骑马,人人会骑射,有这样做的基础。”姬遫疑惑地瞅着芈瑕,对这个提议是一脸的疑窦:“魏国也这么藏兵于民的话,当兵的还有战斗力么?当兵吃粮,让他们去种地,这训练岂不就耽搁了?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魏国怎么生存下去呢?”

    说着,他又摇了摇头。显然,他对军队还是非常了解的。

    “也不是说就不训练了,有空闲的时候去种田,训练种田两不误……”芈瑕见姬遫不赞同藏兵于民的主张,立即后退了一步,笑着解释道:“这样就可以少花很多银子了。”

    芈瑕是看魏国的财力不济才提出这样的建议吧?但是,省钱也不是这样省的。姬遫一脸无奈地摇头,肃穆地道:“关系到国家存亡,养军的这点银子是必须从税赋里拿的。麻烦的是,就是这点银子,已经导致了目前的高税赋……怎么改?难啊!”

    “臣认为,导致魏国陷入这个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来自秦国的威胁。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威胁,主要是秦国要东进,魏国却是横亘在他面前的饶不过去的障碍,他是一定要进攻魏国的,魏国是为各诸侯做了挡箭牌啊!”

    姬遫连连点头,这是事实,也是很无奈的事情,谁让魏国是秦国的邻居呢?躲不开啊!

    “既然魏国实力不济,无力抗拒秦国,何不不再为东方强国做挡箭牌?明知道魏国在地理上面临的困境,导致军队不得不保持双份、导致高企的税赋不能减下来、导致魏国经济得不到发展,为什么不该一下思路呢?”芈瑕疑惑地问道。

    姬遫笑了起来,这个思路他也想要,能有当然是好。他一直在韬光养晦,不也是不想为他人做挡箭牌吗?陡然有了好奇,芈瑕能拿出什么样的妙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