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权臣二世祖 > 第七章 三人行

第七章 三人行

    “四国历三十三年,北莽盟东帝汶,兵发西夏。东帝汶太子申屠骥携军二十万,北莽潞王司空太极携军十万,汇兵西夏白川城。夏国集军二十五万,帝拜大将军段雁为帅,翼公独孤雄为副帅,分兵御敌,史称“白川战役”。

    戌月初,独孤雄为虏所获,独孤博时值九岁,孤入敌营,舌战群儒,说申屠骥罢兵言和,一战成名,夏帝叹曰:’生子当如独孤博!’……”——《四国名臣传——独孤博传》

    西京城,夏国皇城。

    “大哥,俺跟葫芦连字都不认识,俺们爹为啥非要俺们去小学堂念书啊?”

    “就是啊大哥,皇宫里面一点意思都没有,上次俺跟毛毛在皇宫里撒尿,乃个死太监还敢打俺俩的屁股,把俺爹气的,叫人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二弟三弟乖啊~大哥跟你们说,这是个人啊,他就要学习,这学习啊,是咱们每个青少年应尽的义务,咱们这叫接受义务教育,一个字:不学不行!”

    独孤博一手牵着一个小人儿,在皇宫里向小学堂的方向晃荡,今天是秦驰跟张猛去小学堂报道的日子,张秦二公将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当大哥的独孤博。

    “大哥,啥是青少年,啥是义务教育,好吃不?”

    “呃~”

    张猛一手被独孤博牵着,一手抓着一把油汪汪的肉丸子往嘴里胡乱海塞,这小子三年前生下来时就重的要命,脸上的肉快赶上肚子了,看着就跟个葫芦一样,甚是喜庆,便被张宝取了这么个小名。

    秦驰倒是生得眉清目秀,可秦恒却嫌弃儿子身子骨薄弱,给儿子取了个小名叫“毛毛”,说什么这小名得反着叫,现在叫毛小子,长开了必是个壮小伙儿。

    自五年前秦家跟张家先后诞下子嗣,独孤博就上哪儿都带着两个弟弟,秦恒跟张宝一致认为应该多让儿子沾沾独孤博身上的灵气,也正因为如此,本该“小学毕业”的独孤博被张秦二公强制留级,自李兴旺跟李凡离开小学堂后,成了小学堂名副其实的“最强小学生”。

    行至兴旺殿,还未到小学堂便看见一亭亭玉立的少女,正提着一个食盒四处张望,除了“弟控”襄阳还能是谁。

    “文武弟弟,你怎么才来呀,齐先生都到学堂了,快走快走~”

    独孤博从善如流,接过襄阳手中的食盒,二人一手牵一个小人儿并立而行。

    “嘻嘻,我文武弟弟长大了呢,以前都是你牵姐姐手呢,这才几年光景,出门还带着两个弟弟呢。”

    襄阳与李兴旺同岁,大了独孤博四岁,按说十三岁的公主在小学堂已经毕业了,可襄阳老喜欢往小学堂跑,还时不时的做些吃食给独孤博,前世自己就是独生子,一直希望有个哥哥姐姐,不曾想到了这世又是个嫡长子,这让独孤博打小就喜欢这个疼爱他的公主姐姐,自己也一直拿襄阳当姐姐对待。

    齐孝儒见独孤博领着秦驰跟张猛进门而坐,一脸怒容:“张宝跟秦恒这两个老粗,真是不知所谓!小学堂的课业你早已精熟,现在正是更上一层之时,他们当叔叔的还把你留在小学堂做甚,速速去休,莫在老夫这里逗留!”

    独孤博鼻子微微一酸,当老师的,就是这副德行,处处为学生考虑,看着齐孝儒,自己不由得怀念起前世的恩师:“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齐孝儒闻言一怔,品味片刻便出口相询:“小子,这是你作的?是诗还是赋?可有全文?”

    独孤博躬身而立:“小子小小年纪,哪里会作诗写赋,不过是前几日观齐师的《师德录》有感而发罢了,齐师,学问一途,是您将小子领进了门,弟子以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您才教了学生六年有余,可不能不要学生啊。”

    齐孝儒闻言也是两眼一红:“老夫虽说小有所成,但有官职在身,只能在这小学堂里守护我夏国薪火,文武,你是老夫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老夫何尝不想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你,可学海无涯,老夫这冰山一角,又算得了什么。”

    独孤博微微一笑:“在哪学不是学啊,久闻齐师乃我夏国诗赋大家,弟子也想学着作作诗赋,还望齐师不吝赐教。”

    齐孝儒闻言,瞬间精神大振:“善哉!你这样的天才,任谁见了都想收你为徒,老夫自知没有这个资格,不过老夫毕生浸淫诗赋一道,想来还是能教你点东西的。哈哈哈哈,能做你在诗赋一道的领门人,老夫何乐而不为!”

    齐孝儒说罢便从桌上取出一丝帛小裹,微颤着双手轻解开来,将一本黄皮纸书递给了独孤博:

    “此书名为《诗律》,是老夫倾毕生所学而著,本想着老夫居于学堂之中,无意将此书公诸世人,今日能够传你,实乃老夫之幸。你且坐于后排习之,待老夫下课后,你我共论之。”

    独孤博赶忙跪地,大礼参拜后双手接过:“先生大恩,弟子终身不忘!”

    本想着借着齐孝儒的名头,自己便可以在诗坛耀武扬威了,那些唐诗宋词自己早就想吟一吟了,不曾想承了老夫子这么大一份情,这得好好看看,要不然对不住老爷子一番心意。独孤博正正坐定,便开始拜读:

    “诗者,感于情,发于声,而后成以文也。虽求韵律工整而不拘泥,意在以所思所感作文,以情入字也……”

    老爷子写的书字数不多,不过一节课的功夫,独孤博便将全书通读,拿出襄阳给自己准备的食盒,将两个鸡腿分给二弟三弟,然后便将襄阳做的小炒肉盖在米饭上大快朵颐。

    齐孝儒倒是不着急吃饭,举着自己的食盒,往独孤博的饭里舔了几个肉片,而后不紧不慢地发问:“如何,汝可有所感?可能成诗否?”

    独孤博高举食盒,以诗作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