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权臣二世祖 > 第二十章 齐晦的主张

第二十章 齐晦的主张

    “陛下做何态度?”

    “我二人并未进宫,尚且不知,不过你放心,陛下乃是一代明主,绝不会弃我国忠臣良将于不顾。”

    秦恒说完,张宝接着说道:

    “博儿啊,你先不要着急,朝堂上的事情自有我跟你秦伯伯盯着,你年纪尚小,什么也做不了。你父母尚不在京,眼下只有你能坐镇独孤家,你不容有失,这几日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伯伯与你秦伯伯各从府上抽调一百家将,以护你周全。”

    独孤博点头称是,这个时候一定不能自乱阵脚,况且正如张宝所言,自己现在好像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皇宫,誉天殿。

    此时的大殿早已是嘈杂不堪,文武百官混作一团,宰相刘正庸面色凝重,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也并未出言制止,事发突然,群臣也是在讨论如何应对,必须想一个可行之法出来。

    大殿在李誉出现后迅速安静下来,文武百官在刘正庸与齐晦的身后分立两侧,等待皇帝训话。

    “前线捷报,敬城率肃州轻骑大破敌阵,白川关危局已解,朕心甚慰,此役独孤大帅凭一己之力,在段帅援军未至的情况下便击溃敌军,何等神勇!有敬城在,敌寇安敢犯我西夏!”

    群臣山呼海啸般跪倒在地,齐声恭贺:

    “陛下威武!臣等恭贺陛下!”

    “传朕旨意,翼国公独孤雄护国有功,计军勋五转,自翼公随太祖征战至朕登基,功勋彪炳,已有十转功勋,今又获五转,封号上柱国也不为过,诸卿可有议意?”

    “陛下圣明!臣等为上柱国贺!”

    独孤雄获封上柱国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赐封,乃是夏皇用来跟言官们表明态度的,以谏使台主官茅石为首的言官们本就是限制武官的死敌,独孤雄打了胜仗,这时候言官们自然不敢多事,可他为敌所获便是为言官们开了个口子,贪攻冒进,便是言官们给独孤雄扣的帽子,一道道折子被李誉强行按下不发,一帮腐儒,哪里懂得军阵上的道理!

    “独孤家忠勇可嘉,传朕旨意,将萧涟漪四品诰命加封为二品,赐独孤家黄金百两,良田百亩,封独孤雄之子独孤博为禁龙都尉。”

    帝语罢脸色一变,面露凝重,缓缓而语:

    “翼公劳苦功高,为顾大局孤入敌阵,怎料惨遭那申屠小儿毒手,如今为敌所俘,诸卿以为,眼下当如何行事?”

    公孙止率先出班,高声奏阙:

    “翼公贵为我夏国国公,焉能祗辱于申屠骥一介黄口小儿之手,若我夏国置翼公生死于不顾,那失的,乃是陛下的颜面,主辱臣死,只需陛下下令,我等赴汤蹈火,绝无二话!”

    台下一众文官纷纷附和,武官这边几人却是撇了撇嘴,场面话谁不会说,你公孙止跟独孤雄素来不和,现在倒是借着独孤雄来拍陛下的马屁,这国舅爷让你当的…

    兵部尚书齐晦冷哼一声:

    “国舅爷,既然你如此心忧翼公,不妨说出个万全之策来,陛下与我等也好安心。”

    公孙止眼见被齐晦刁难,倒是脸不红心不跳,腆着胖脸继续说道:

    “陛下心中自有定议,我等怎可擅作主张。”

    这厚脸皮的功夫把齐晦气的够呛,碍于皇后的面子,又不能把话说破,这下反而让齐晦这个老实人尴尬不已。

    “齐相,你是兵部主事,不知你有何看法?”

    皇帝发问,齐晦立刻出班,武门一系将官也绷起神经,齐晦乃是兵部尚书,他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独孤雄的生死。

    “臣以为,那申屠骥遭此大败,必然一时间不敢妄动,我国应立刻派出使团,前往北莽交涉,说服申屠骥交出翼公。”

    帝点头称是,继续发问:

    “申屠骥手握敬城性命,东帝汶行事又以蛮横著称,仅凭使团,怕是难以说服,卿以为如何?”

    齐晦面色一冷,历声而语:

    “陛下可令段帅率大军逼压北莽国境,若不交人,休怪我大军攻入北莽!”

    此话一出,朝臣瞬间炸开了锅,一众文臣纷纷高呼不可,擅起兵刃,不是闹着玩的。

    夏帝也是一脸忧虑,便向宰相刘正庸发问:

    “刘相以为呢?”

    刘正庸乃文官首辅,此时并未立刻出班,而是与身后几人交换几轮眼色后方才举起勿板:

    “臣以为,万万不可擅动兵戈,若是激得申屠骥引东帝汶大军来援,凭我夏国一己之力,如何对抗两国联军,还是先派使臣前往较为稳妥,东帝汶不就是想要粮草吗,给他些就是了。”

    齐晦再次出班:

    “荒唐!我夏国打了胜仗,却要赔付他东帝汶粮草,这是何道理?段帅手握玄武军十二万大军,乃是我夏国最精锐的军队,更何况还有肃州八万轻骑,如今白川关还在我们手上,有穆帅死守白川,段帅进可攻,退可守,何惧他两国联军!”

    帝闻言微微颔首,左手抚须思索,齐晦见皇帝被自己说动,连忙乘胜追击:

    “北莽三面临敌,军事压力乃四国最大,自然不敢举全国之力与我西夏相抗,申屠骥仗着东帝汶兵强马壮,可作决定的乃是他老子,不是他申屠骥,纵然申屠骥能说动东皇出兵,可这信使一来二去的耽搁时间不说,朝廷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作出决断的,白川将大河原一分为二,我大军出了白川关,便可在东河平原肆意驰骋,只怕等他东帝汶援军赶来,段帅都攻入上都城了!”

    夏皇闻言精神大振,当即作出决断:

    “传朕旨意,令段雁整军备战,率大军出关候命!待使团入北莽后若三日内不见消息,便率大军长驱直入,攻取上都城!”

    旨意一出,武将们齐声喝彩,文官们却是一脸颓色,奈何木以成舟,只得齐声遵命。

    “既如此,出使北莽的使团名单,各位可有人选?”

    颜瀚强先出班:

    “臣请命!”

    帝笑而允之:

    “嗯,颜老先生乃是鸿胪寺主官,出使北莽,算是给足了他申屠骥面子了,既如此,其余人选,就由颜卿决定吧。”

    颜瀚稍加思付,像是做了很大决定,再次上前奏阙:

    “臣有一人,还请陛下允之。”

    “何人?卿但说无妨。”

    “翼公独孤雄之子,独孤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